生命是唯一珍宝

 

点击标题下方“大佳网”,精彩好书等你读!浩瀚的穹苍里,有多少颗星星呢?天文学家用各种望远镜发掘无数的银河、巨...



点击标题下方“大佳网”,精彩好书等你读!

浩瀚的穹苍里,有多少颗星星呢?天文学家用各种望远镜发掘无数的银河、巨星所组成的星群,使得我们所在的星球相比之下简直是九牛一毛。有时这样的知识让我们为之倾倒,深感自身的渺小。然而,想像一下:造物主把星辰与一个让人的灵魂放在天平的两端,在造物主的价值系统里,每个人的灵魂的重量却远超过这些星星呢!那么,我们还到底需要什么呢?人生真的很无常,生老病死,功名富贵都是难以捉摸的,什么名,什么利,那都是空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还是看淡一些,自己也活得轻松一些。

人的一生,到底为何而奔波?为名,为利,抑或为自己?其实,诚如尼采所说:“人,动物的人,就根本没有意义!”真正领悟生命真谛的人,他的生命和生活是并行的。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不会让生活的杂质影响了生命的质量。尘世的喧嚣,往往会尘蔽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无法注意生活本身的意义。贪婪,争斗,仇恨,傲慢,苦恼,惆怅……然而,或早或迟,生活总会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拂去心灵的尘埃,重新审视生活,审视自己。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海伦•凯勒,她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表达了一个盲人对一生中仅有的三天光明的分外珍惜。对于一个盲人,活在这个世界中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是活在黑暗中。她渴望看见光明,看见碧绿的草地,看见大自然所创造的一切,看见她身边所爱的人,看见一切美好的东西。如果给她三天光明,让她能够看到,她会认为一生当中最有意义的就是这三天。因为她看见了她所想看见的一切,她为此而感恩。但是,对我们这些能正常看到世界的人来说,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心境呢?也许我们认为,一切所看到的都司空见惯了,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三天对于盲人来说,是最珍惜的。我们想想,我们比他们幸福多了,我们能看见,我们能奔跑。可是我们珍惜了吗?所以,我们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的人,都应该去好好地反思。

某位著名企业家有过一次面对死亡的经历:

那是1976年,他还是一个15岁的孩子,却赶上了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撼,在人们惊恐和凄厉的叫声中,以令人惊畏的力量瞬间便将整座城市夷为平地。那时,他被坍塌的楼房压在了最底层,一组立式的暖气片,支撑住了坍落下的混凝土预制顶板,给他留下了一块仅能容身的生的空间。巨大的预制顶板紧贴着他的身体,周围填满了倒塌的残墙和瓦砾,使他根本无法伸屈移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救援,或者死亡。大震后的余震是那样的频繁,在周围混乱的呼救和呻吟声中,每次余震袭来,总有一些人的声音随之戛然而止。他头顶上方那组保命的暖气片,也随着一波波的余震不断地晃动摇摆,随时都可能倒下,砸在他的身上,而他又是那么无助与无奈。脆弱的神经禁不住对死亡的恐惧,他绝望地哭了。平日里与人许多的争吵、打斗,许多让他感到怒气冲天、难以忍受的事情,这时想起,是那么不值得。那时, 他曾祈求上天,只要让他活着出去,他愿承受人间的一切痛苦和悲愁,要善待所有的人。后来,获救的他,每年都将收入的一半捐赠给社会,他说自己永远忘不了等待死亡时心灵的感悟。多少年过去了,经历了许多的艰辛、挫折和失败,但每次,他都能泰然面对,也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因为他懂得生活真好,只要自己活着。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是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中的诗句,充分表明了人生无常的一种状态,一个人今天或许在某处驻留,谁知道明天情况如何呢?人生一世,在尘世间留下一些痕迹,但这些痕迹比起人生的过程来说往往微不足道。生命无常,却有很多人以为是“常”,欲壑难填,沉迷在名、权、利中。其实,生命的终结,平时努力争取的身外之物,又能带走什么?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绅士在花店门口停了车,他打算向花店订一束花,请他们送去给远在故乡的母亲。正要走进店门时,他发现有个小女孩坐在路上哭。于是,他走到小女孩面前问她说:“孩子,为什么坐在这里哭?”

“我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可是我的钱不够。”孩子说。他听了感到心疼,就牵着小女孩的手走进花店,先订了要送给母亲的花束,然后给小女孩买了一朵玫瑰花。走出花店时,他向小女孩提议,要开车送她回家。

“真的要送我回家吗?那你送我去妈妈那里好了。可是叔叔,我妈妈住的地方,离这里很远。”

“哦,早知道就不载你了。”他开玩笑地说。

照小女孩说的,他一直开了过去,没想到走出市区大马路之后,随着蜿蜒山路前行,竟然来到了墓地,小女孩把花放在一座新坟旁边,她为了给一个月前刚过世的母亲,献上一朵玫瑰花,而走了一大段远路。

最后,他将小女孩送回家中,然后再度折返花店。他取消了要寄给母亲的花束,而改买了一大束鲜花,直奔有5小时车程的母亲家中,他要亲自将花献给妈妈。

记得庄子曾说过:人生天地间,不过是白驹过隙。在短暂的人生中,生命是非常宝贵的,又是无常的,重要的是把握现在,不要留下一切遗憾。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们往往老的很快,却聪明的太迟”。 一个人在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的各种身外之物,而是自己现在能拥有的生命。世上没有后悔药,每一个生命都是唯一的,也许我们觉得错过了一次,其实就错过了一生。

一位女乘客的行李被航空公司弄坏了,她的皮包也不见了,她没有从通道出机场,而是在倾盆大雨中蹒跚地步出飞机。她全身湿透,身无分文,又远离家乡,没有身份证明文件,没有干衣服可穿。如果是在正常情况下,她一定会勃然大怒。但在那一天晚上,这一切都变得无关紧要了,因为她刚在失事班机的残骸中侥幸生还。她说:“当我走出那架飞机时,我一无所有。然后我停下来想了想,就明白我其实拥有一切。”刹那间,她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远比所失去的一切都重要。

许多人所注重的均为“人的生活”问题,唯独不懂得注重“人的生命”问题。有生命才有生活;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生广阔无边,人生包罗万象。正因为如此,人生才美丽,才丰富。千万不要说看透人生,在生命面前,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并非一无所有。

一个人不仅需要从主观上重视生命,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行动中好好珍惜美好的时光。用生命抒写自己的人生最好的篇章,才能不辜负自己的一生,才能不留下永远的遗憾。生命短暂,超越无限,也许征程一路风雨、一路坎坷、一路艰辛,但我们仍要努力去超越,即使是一颗流星,从长空无声划过,但也有瞬间的辉煌铭刻空间。

有一个残疾人,他的下半身不能走动了,只能扶着轮椅行动,可是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他得到了安慰。他经常去鼓励、安慰那些健康的人,因为他凭着信心去接受肉体中的这些不完全、这些痛苦。有好多的人都羡慕他,说:你看我们,我们的肉体是完全的,我们的财富又那么多,可是我们却缺乏那种张扬的生命状态。他的生命状态是从哪里来的呢?他的生命状态是从热爱生命而来,他摇着轮椅,四处去探望别人,探望那些在生活当中遇到了考验的人。他用他自己的生命去鼓励那些人,为生命做了美好的见证。

一个人只要心里感觉生命的宝贵,就不会悲观、失望,就可以使自己的生命状态与所处的环境共存。事实上,如果每个人能把活着的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就好了。这样,一切生活就能够极大地彰显其价值来。如果一个人怠慢生命,每一天就不会过得有意义、有朝气,对生活也就不会充满了热情。所以说,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如何度过这些日子。

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 如此看来,我们真的要让这短暂的人生在追逐蝇头小利中度过吗?当我们的人生旅途快要走完的时候,我们能否坦然地说:我的一生充满了喜乐,我的一生是一个有意义的一生,我把握了每一分钟、每一秒钟,没有让它白白地流失,我行在生命所为我指定的道路之中。

这是某电视台播出的一个电视专题片的内容:

一位年轻母亲,生了两个孩子都是先天性脑瘫。他们智力低下,双腿不能独立行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和普通孩子的差别越来越明显。做母亲的唯一选择,就是为孩子的治疗东奔西走。

不久,她的丈夫离开了她,她的工作也无法再干下去了。没有了经济来源,还要为孩子治疗,实在没有办法了,这位年轻的母亲只有去投靠自己的父母:虽然娘家的住房并不大,但5口人挤在一起住,可以将自家的房子租出去,换一些微薄的收入,勉强可以糊口。

这位年轻的母亲,每天的生活就是带着孩子,艰难地走在到附近一家按摩院求医的路上。每天早上,她给孩子们吃过早饭,就搀扶着孩子们出门。路上要倒两次公交车,每次上车的时候,她先是将一个孩子背上去,放下,再去背另一个。那家按摩院门前有一个很高的台阶,孩子们自己上不去,母亲又是先背上一个,放下,再背一个。等3个人走进按摩院的时候,她差不多已是大汗淋漓了。然后她就静静地坐在一边,看盲人师傅给孩子们按摩治疗。到了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母子3人都非常疲惫地往家走,却很愉快地互相搀扶着,轻声说着话儿,甚至常常是母子3人边走边逗着乐,笑声不断。似乎他们的生活中并没有令人心烦的事情,一切痛苦也抛到了脑后。

后来,面对记者的电视采访,这位年轻的母亲终于泪如雨下。她说:“吃再多的苦我都不在乎,只要我的儿子们能够自己走路,能够独立地生活。”

最后一个镜头是在拥挤的住房里,一个夏天的晚上,孩子的姥姥、姥爷坐在凉席上,用芭蕉扇轻轻地摇着,面带微笑地听着俩孩子用含糊不清的发音,给他们念报纸上的新闻。母亲在一旁准备明天去治疗时要带的干粮和水,看着日益健康的俩孩子,她平静的面庞透着红润和美丽。

试想,世间谁有侥幸的人生呢?无论哪一个人,都在不断地承受着生命中这样与那样的磨难。高兴时,生命是一种享受,悲伤时,生命是一种忍受,离不开的是对生命始终不渝的追求。

摘自:《做减法的人生:如何掌控最好的自己》

获得更多精彩书摘请点击“原文链接”



    关注 大佳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