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拯救乡村,你见过木?

 

这里是闻名的“青蛙王国”,田间蛙鸣鸟叫萤光闪闪,来到这里低眉之间即可回归桃源。如果你想听一则“青蛙”拯救乡村的故事,请到台湾桃米村来。...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       一个经济凋敝的乡村
一次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场多方联动的自救
本着对脚下土地的挚爱
社会与村民极致的创想、行动
生态为本建家园       溪清林美景致佳
蛙鸣鸟叫萤光闪       低眉之间回桃源
这片桃源在台湾        名字叫做“桃米”村
01
『青蛙王国
台湾南投县埔里镇,桃米村,拥有诗一样名字的村庄,其生机与野趣,遭遇到农村空心化的挑战。

不幸的是,在1999年的“9·21”大地震中,桃米又遭受重创。

在村民眼中,美丽村庄变成“连鬼都不愿意来的地方”。



▲ 地震后的台湾
❶枕着蛙声找到出路
一位名叫廖嘉展的记者带着他的爱人,扎根这里,对着残破村庄心酸不已。

此时,他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元素——青蛙。

桃米村生态资源丰富,单青蛙就有23种,占台湾原生种蛙类的80%,这让廖嘉展眼前一亮。“何不以青蛙为卖点,发展观光旅游业?”对于廖嘉展的提议,村民们普遍质疑,不相信自己可以过上“拿着麦克风就有饭吃”的日子。

一场自发的全员行动
守着乡村原本的资源,追求极致地打造“青蛙理想王国”,让桃米重生。

为了让村民信服,廖嘉展请来台湾农委会特有生物保育及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们做起了生态物种调查,也邀请社区年轻人一起参加,让他们有机会重新认识自己的故乡。

在试运营阶段,廖嘉展依靠基金会本身的影响力,通过社会网络和友好团体进行推广,吸引了更多人来桃米村欣赏“青蛙王国”的魅力。

随后,许多村民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出来,各种民宿涌现而出。目前,桃米村共有30家民宿,民宿的主人有的曾是讲解员,也有从城市回来的年轻一辈。看到这样的景象,廖嘉展感到欣慰:“青蛙让桃米变成了一个让人想回来的地方。”

不仅如此,桃米村的青蛙还延伸出了一条产业链。走在村巷里,随处可见青蛙雕塑和手工制品,连洗手间也被命名为“公蛙”和“母蛙”,备受游客喜爱;以桃米村为原型的3D立体动画电影《桃蛙源记》,讲述了青蛙家族寻找桃花源的故事,更拓宽了桃米村的知名度。

桃米生态村提炼的新文化符号就是“青蛙王国”

尽管以蛙为名,但这里的人们并不坐井观天,他们穷则思变,创想不断。

02
『纸教堂
“纸教堂”是桃米村社区重建中的一个关键性项目。它是台湾第一座纸建筑,也是第一座来自海外的建筑,灵感来自巴洛克时代的建筑师贝尔尼尼。它由发起和主持桃米村社区重建的廖嘉展等将一个日本神阪大地震后鹰取社区的临时性教堂加以引进升华,落户于桃米村。






▲ 纸教堂室外全景

围绕纸教堂,还设立了生态村的生态文化见学园区。当地村民与游客在此除了观景,参与活动,还可以交流、购物与食宿——这其实就是个经过升华的整个生态村的社区中心和游客中心。



▲ 纸教堂室内场景
成功经验
❶外智统筹同心同力


震后不到一个月,廖嘉展的新故乡文教基金会就来到这里。它成立了“埔里家园重建工作站”,和桃米里“联姻”。

地震发生之后,新故乡文教基金会坚持让村民接受并参与他们举办和组织的各种培训。他们以各种方式,让村民们对社区的发展和相关的生态发展的知识有一定了解,并让村民信服相应的发展理念,形成一致的意志力与行动力。

而基金会持续积极与村民一起商讨、策划,并共同营造社区的建设。建成后的桃米村,基金会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廖嘉展

“每一个地方都有独一无二的东西,只不过因为发展不均,缺少诠释的能力。这个时候就需要专业的人士去协助乡村的发展。唯有让村民对乡村开始认同,发自内心地喜欢,那种力量才可以感动别人。”这是廖嘉展的心声。
生态,生态,还是生态!
“新故乡”的第一个公共行动是“大家一起清溪”。从清理坑溪作为重建行动的起跑点。“清溪,清什么溪?无聊!”村民对此踹之以鼻,都在质疑、观望,仅又不多的几个人肯站出来行动。十年后再看当时的重建行动,廖嘉展说,当时把“大家一起来清溪”作为重建工作的起点,目的就是要挑战既有观念,启发村民自我意识的觉醒。

他们还把部分耕地抛荒,使桃米社区物种多了50倍。震后的重建工作,建民宿、湿地保护……十年重建,现在的桃米生态村,已经成为“9.21”重建的耀眼明星:一个生态优美的村庄,住宅掩映在绿树中,青蛙在旁边伴奏,蜻蜓在周围飞舞。

生态,生态,还是生态!留住乡村美才是发展硬道理。

围绕生态发展,一根筋,做极致,最后的结果就是“桃米村”。





在桃米村,你可以漫步在桃米坑溪滨步道,沿途种满淡紫色马鞍藤,景致宜人。园区也有许多民宿可供入住,白天预约民宿主人生态解说,夜晚享受青蛙合鸣的热闹,或是至邻近的颜氏牧场清晨观雾听雨、夜晚赏茶望月。

桃米村将生态为本的理念很好的贯彻到每个角落,也用实际证明了,发展桃米生态村这个重要的决策带来的巨大效应。





▲ 桃米村一角
从点到面 联成新产业


3月听蛙鸣,4月份叹萤火(萤火虫),5月赏油桐花,6月伴独角仙(一种甲虫),8、9月份暑假期间,桃米就是小朋友们的生态课堂……

一流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桃米文化,吸引着城里人到这里观光、度假、休闲。

周末和节假日,桃米生态村日接待游客达到1500人;平时每天接待游客也在500人左右,每年仅门票收入就有200多万元人民币。





生态产业已经成为桃米生态村的主要产业,村里五分之一的村民都在经营生态产业,而其他村民经营的传统农业,也因为生态旅游带动而升值。现在,桃米村还向外输出自己的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帮助别的地方发展生态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生态产业每年可为这个1200多人口的村庄带来30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 桃米村外景

观点

乡村,是以人为核心的发展单位。

美丽乡村,重在启发村民自我意识的觉醒,同心同德共建,画中美丽的蓝图才真正变得可以期盼。

人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核心。在挫折面前,唯有自我思变,从思想上形成统一,才能真正有所改变。正如桃米村的成功,除了廖嘉展的智力支持之外,还因为拥有一群愿意改变、努力改变的村民。

正如廖嘉展所说“农村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我们要适度保持农村的文化、生产、生态的机制,让农民对自己的农村有认同感。”假设这种认同感可以让本地人都有机会参与新的创作时,整个城镇的历史,整个城镇的文化,整个城镇的氛围将会变得不一样。





    关注 最美乡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