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电企业如何互联网转型(1-2)

 

 


过去两年间,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思维、互联网 +、物联网、智能化等与互联网相关的问题已成为一门管理显学,互联网对中国企业界的冲击和影响随处可见,尤其是对传统企业和制造行业。互联网如盘古开天辟地的巨斧,给思想观念、商业模式、组织结构、管理方式、营销渠道、生产流程等管理要素带来天翻地覆的划时代变革,有人焦虑、恐慌,有人兴奋、期待,有人在悲喜交错的折磨中彷徨、迷茫。一切都在发生惊天剧变,一切又从未改变——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进化法则在互联网时代依然正确、有效。

纵观中国企业史,尤其是 1978 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史,中国家电业从业者无疑是最勇敢的群体之一,每次改革开放的关键时间节点、重大变革时刻,家电行业都是改革开放的先锋队、排头兵,英雄人物辈出。中国家电用 30 年时间完成了别国 100年才能完成的跨越;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在各类家电的更新换代中被悄然见证;中国企业家的成长路径和商业环境变迁,则在价格战、广告战、渠道战、科技战、并购战等系列商战中一览无余;张瑞敏、何享健、李东生、董明珠、黄宏生、倪润峰、茅理翔等耳熟能详的家电企业家,都曾在 30 年改革史的镁光灯照耀下光彩夺目。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要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了解制造行业、传统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家电领域必定是最佳研究样本。由此,在互联网时代,探讨中国家电的转型升级路径就有了更广泛、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本土企业家纷纷以自己擅长的方式“野蛮生长”,从洋品牌手中收复失地。1989 年 8 月,作风强硬的倪润峰首次在国内将彩电降价 300 元,“价格屠夫”的绰号不胫而走;张瑞敏则从 1991 年起开始走多元化之路,冰箱、洗衣机、彩电、空调、VCD 等无所不能。

国内家电同行并非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本土品牌间的竞争硝烟烽火令人窒息,尤以“同城对撼”最为惨烈。在广东顺德 806 平方公里的逼仄空间内,聚集了美的、格兰仕、容声、科龙、万和、万家乐等 3000 多个家电品牌,这些“地头蛇”为求生存发展每天都在上演“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青岛,海尔、海信、澳柯玛之间的“商战”也从未停止,各种近乎疯狂甚至不择手段的“绝招”频出,市场风雨飘摇,企业伤痕累累。

当然,家电行业也有风雨同舟的时刻。20 世纪 90 年代末,随着家电产品供过于求,企业利润率下降,渠道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家电厂商提出“掌控终端、实现渠道扁平化”的变革,直接渗透到二、三级市场,在各地开设销售分公司或子公司、专营店。那年头,“砍大户”成为家电行业最流行的词汇。张瑞敏提出“不发展大户,发展散户”;陶建幸将 1997 年之前的“发展大户”政策颠覆为“封杀大户”;美的号召“限制大户、扶持中户、发展散户”,与其他家电制造商建立统一战线,共同从渠道霸主手中争取市场。家电制造企业粗放式的市场营销历史从此终结,“自建渠道”成为新趋势。

本文摘自《再造家电:传统家电企业如何互联网转型》,由杭州蓝狮子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授权



    关注 互联网叫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