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靓变”幸福多

 

乡村“靓变”幸福多我要评论——南城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侧记特约记者揭方晓每个村庄的主要出入口处,或巨石、或...



乡村“靓变”幸福多

我要评论

——南城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侧记
特约记者 揭方晓

每个村庄的主要出入口处,或巨石、或牌坊上,都刻有醒目的红色村庄标识;房屋外墙刷成了淡雅的浅红色或乳白色;村内的水泥路面四通八达,落地不沾半点泥土;房前屋后都有垃圾桶,每天清晨有人定时清理垃圾;每家每户有供水管道,一拧开阀门,清甜的自来水哗啦啦地直淌;村里大都建起了高标准的文化广场,休闲长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近些年,南城县农村绝大部分村组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生活品质得到提高。“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做起,按照群众的意愿改造提升,真正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办成最大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这是该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最成功的经验。

农村群众最关心的是什么?早些年,毫无疑问是安全饮水的问题。为此,这些年来南城县把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和规划,2001年至2004年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集中供水工程17座、单户工程970座,投入资金403.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33.3万元),解决了1.495万农民的饮水困难。自2005年开始,该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建成大小集中供水工程63座(处),投资900.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00.8万元),解决了2.32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受益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在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过程中,该县成功探索与积极推广了形式多样的筹资新模式。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光靠国家补助和地方财政远远不够,该县抓住国家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大投入的契机,在努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的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集体、民间资金及群众自筹资金以不同形式参与饮水工程建设,拓宽渠道,多方投入,探索与推广了筹资新模式:个体与集体合股型、集体投资与村民筹资型、纯个体股份型、纯公益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架起了人水和谐的桥梁,成为该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亮点。农民们告别了饮用不卫生水的历史,许多农户购买了洗衣机,安装了热水器和太阳能设备,改变了传统和落后的生活、生产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变化也太大了!”南城县沙洲镇邓坊村村民吴国金在广东打工,有三四年没回家了。不久前,他回乡省亲,刚一进村,就惊讶得合不拢嘴:村里的两口“垃圾塘”,被彻底清除了淤泥,四周砌上了石头,围上了栏杆,并引入了活水,已经成为村里的一处绝佳风景;原来的那条进村小路已被3条崭新的水泥大道取代,交通四通八达;村里投资两万元修建了一座垃圾焚烧炉,派专人进行垃圾收集、焚烧;村民活动中心、村小学、人居饮水工程、水毁河堤、机耕道等也都得到了改造、修缮,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以前,农村就意味着脏、乱、差;现在,这些已经成为了历史。

平坦的水泥公路,宽敞的健身广场,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楼台亭榭,幽静雅致的农家小院……如今,行走在该县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新农村画卷美不胜收。该县把村庄整治作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又一突破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目前,该县47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改水2520户,改水率达98%;改厕2495户,改厕率达97%;改路32公里,村内道路硬化率达99%;修建排水沟9公里;拆除破旧危房、牲畜栏8000多平方米;植树9000余株;太阳能用户达584户;新建垃圾屋47座、沤肥窖(沤肥池)47座;配置垃圾分类桶329只、垃圾清运板车56辆;建立垃圾回收网点47个。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还健全了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加强了区域内保洁工作。通过整治,示范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观。


    关注 南城县四进四联四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