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故事会(三)不想长大的男孩儿

 

当你刻意的关注某件事的时候,它会发生停滞的。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忙碌起来,不去关注,这样,你想要的就会悄然到来了。...





书里有你,故事里有我,

声音里有我,微笑里有你,

周三故事会,我们准时相约!



拿着书本一走进教室里,掌声就响起来了,响过之后,就是我们的口号了:书里有你,故事里有我;声音里有我,微笑里有你;周三故事会,我们准时相约!

站在教室中间,我说起了一句话: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

“记得,下周三故事会就是我们的舞台了!”班长大声说。

班长的舌头据说是在小的时候做过手术,因为舌根连接的太紧了,导致语音模糊不清,还有些结巴。之所以选择他做班长,就是要借助这个平台锻炼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没想到的是,经过上学期的训练,结巴的他,吐字不清的他,还多少有点唱读的他,开春来了之后,读书的行为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令很多人瞠目结舌!

今天这架势,估计下周的故事诵读者就是他了,孩子们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吧!



故事开始了。

《不想长大的男孩》当我说出这个题目的时候,孩子们哗一下笑了。

“笑什么呢?你们大家?”我随即停住了话音,去询问他们。有状态出现,就要去弄清楚才好,因为这样的反应,是孩子们感知故事的良好契机,也是写读后感的源泉。

“这世界上没有不想长大的人!”快嘴的苏平大声的开口了。

“不想长大肯定有原因,这个男孩有故事!”善于思考的胡胜博也说话了。

猜忌的声音下去了,我开始读故事。

每次讲故事,我的语速都是极慢的,只有慢,才会让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印在孩子们的心灵上。



故事里有两个主人公,两个差不多大的男孩,一个是只有一米二,另一个却有一米六,两个男孩因为坐公交车相遇,发生了心理上的一些碰撞故事。一米二男孩的母亲在一米六男孩的家里做钟点工,一米六男孩的母亲把他穿上小了的衣服送给了一米二男孩的母亲,要她拿回家给自己个子小的儿子穿。母亲拿回家后,把这衣服存放了半年之久,直到天冷了才让孩子穿上。

谁知道孩子一穿上,就在公交车上看到了口袋里的几百块钱,同时又遇到了这衣服的主人,那个一米六的男孩对他说衣服是自己的,钱也是自己装进去的,要他回去问母亲。最后两个男孩子打赌,如果是的话,一米二的男孩就承诺会把钱送还给那男孩。

但是,就在男孩准备送还回去钱的时候,没找到男孩的家人,就放寒假了。不幸的是,男孩的父亲出了意外,无法再做工了,得返回老家去了。再回去之前,一米二的男孩焦灼不安,在心里确定要还回去那个男孩的钱才心安。可是,在他准备换回去的时候,却没有再看到那男孩子了。



读了一年的故事了,孩子们的思维已经能够随着故事的情节游走了。

文章当中的一些细节,比如心理描写,比如动作描写等,都一一做了停留,欣赏,并让孩子们跟着句子当中的词语再现当时的情景。

就这样,通过我语言的叙述,让孩子们知道了,习作就是这么出来的,要让读文字的人能够跟着你的叙述再现出当时的情景,才是文章写好了的时候。就像故事里面写到的那些一米二男孩躲在最后一排的那些动作,呈现出男孩内心的羞涩,胆怯以及对身高的向往,都令孩子们亲切舒服着。

到最后,一米二男孩因为心里有事,不再刻意去关注身高了,却被父亲发现长高了,拉到量刻度的门边一比,一个学期居然长了十五公分呢!



因为我读得慢,因为中间的分析和再现,读完距离放学只有十分钟了,于是就让孩子们匆匆写听后的随感了。

在放学的时候,每组的二号上交了,简单的查阅后,看到这样的一个句子:当你刻意的关注某件事的时候,它会发生停滞的。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忙碌起来,不去关注,这样,你想要的就会悄然到来了。

还有个句子是这样写的:这个男孩不想长大,是因为家里太穷了。如果不是为了节约穿衣的费用,他肯定也想自己长大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想长大。

读着这样的表述,我深深微笑起来,我知道,孩子们已经在慢慢长大起来了,并且具有了思想,是非观念,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再不是小孩子了。



书里有你,故事里有我,

声音里有我,微笑里有你,

周三故事会,我们准时相约!


    关注 涅水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