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阡民俗博物馆,时光会倒流……

 

早就听说在石阡县城,有个私人开办的民俗博物馆,因忙于工作,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前往参观。  近日,去石阡县采访,...



早就听说在石阡县城,有个私人开办的民俗博物馆,因忙于工作,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前往参观。

近日,去石阡县采访,县委宣传部的同行带我参观了这家私人民俗博物馆,在满足我好奇心的同时,石阡人对文化的尊崇更让我感到发自内心的震撼。

  当我们走到博物馆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条狭窄的古街道。当地居民介绍,那里就是石阡县城中的古城,我们要看的民俗博物馆也在那条街上。

民俗博物馆的主人叫杨秀勇,四十岁左右,石阡本地人。见到我们时穿一身青色土布衣服,看上去显得很精明。同行的石阡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我们的去意后,他显得有些激动,忙招呼我们进屋。

博物馆有一道古城墙围着,在院坝的左角有个院子大门,两扇红色木门下面有几步石台阶,门上面挂着两个红灯笼。
大门左边墙上横挂一块不规则的小木牌,上写“石阡民俗博物馆”,实际上就是博物馆的门牌,门牌下还有三块小木块,分别写着:红色记忆、石阡岁月、民俗往事。右边墙上是一块“古城大碗茶”的小牌子。

院内有一棵橙子树,石院坝、石街阳,正房全是古木结构,有四间屋子,看上去应该有上百年历史了,据介绍房子是清同治年间修的,原来叫“王家大院”,一看就知道是过去大富人家的房屋。

正房左边两大间屋子还有人住着,右边两大间就是我们要看的民俗博物馆。右出头边上还有个小偏房,是杨秀勇的生活用房。

杨秀勇的民俗博物馆有四间小陈列室,每间屋子四壁和中间都摆上各式各样的古木柜子,柜子里面和桌面、房间四壁、顶上到处都罢放和挂着各种陈列物品,有清代的、民国的、现代的,有瓷嚣、木嚣、铁嚣、铜器、古书、古币、古乐器等,共有上万件古文化物件,大多是当地人过去生活和生产中的用品。
由于房间面积不大,我们只能少部分人流动参观,否则就会发生拥堵。

杨秀勇带我们一边参观,一边介绍陈列物件的来源、年代、功能等情况。参观完陈列室,拍摄一些照片后,我才和他聊了起来。

杨秀勇原是中专学茶叶生产的,在县茶叶公司做炒茶工。后由于公司生产经营不景气下了岗,就外出打工,到过广东、福建等地,做过搬运工、保安,在咖啡厅唱过歌、做过主管。

几年打工找了些钱,回到家乡在县城开起了游戏厅。后来还做过夜宵、开过花店,当时生意很不错。
据杨秀勇介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观了石阡一个旅游古村寨陈列馆,那些曾经熟悉的陈列物件让他对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最先是收藏奇石,2014年杨秀勇还组织在石阡县城万寿宫搞过一次奇石展,引起社会的关注。后来又慢慢喜欢上了古文化物品,直到开办自己的民俗博物馆。

杨秀勇收藏古文化用品已有七八年时间,那时他经常到乡下四处收寻,几乎跑遍了石阡的村村寨寨。

随着收来的物件越来越多,自家住房已不够用,杨秀勇就想到租房子,以每年9000元的租金,把现在的四间陈列室租了下来,建成了民俗博物馆。

说起文化物件收藏中的欢喜事,最让杨秀勇欣慰的是父母妻子的理解和支持。

杨秀勇把家里的积蓄用来收藏文化物品,家庭生活开始有了困难,妻子心里有很多怨言,但又看到他对收藏文物那么执着,她自己也觉得收藏文化物品是一件好事,所以心疼之余也就同意了丈夫的选择。

如今,妻子在石阡县城一家网吧工作,月工资2000元左右,儿子在上学,杨秀勇要照管他的博物馆,一家人的生活就靠妻子支撑了。

杨秀勇除下乡收寻文化古物件和整理陈列室外,每天上下班就去接送妻子和儿子,他说他想多回报一下家人对他“收藏事业”的支持和帮助。

有人关注博物馆,是杨秀勇最高兴的事。去年,石阡县宣传文化部门,知道他开设民俗博物馆后,帮助他解决了房屋租金。有时,一些社会活动要租用他的陈列品,给他一定的租金,能缓解一下他的困难。社会的关注让他更加坚定了坚持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当问到今后还有什么想法,杨秀勇告诉记者,因为喜欢这个事业,就要坚持把它做好。同时他也希望有更多的媒体朋友多宣传这个民俗博物馆,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参与进来,把民俗博物馆做得越来越大,让它更好地发挥应有的展示功能和传承价值。




    关注 微石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