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最大垃圾场走出的艺术,居然是最贵的

 

维克·穆尼斯,巴西最贵的艺术家。1961年出生于巴西圣保罗的一个底层家庭,随处可见的贫民窟垃圾可能就是他从小...

维克·穆尼斯,巴西最贵的艺术家。1961年出生于巴西圣保罗的一个底层家庭,随处可见的贫民窟垃圾可能就是他从小的玩具。一次在圣保罗街头的劝架误会,让穆尼斯不幸大腿中弹,出手误伤的人赔偿了一笔钱。正是这笔钱,让维克坐上了去美国的飞机,开始了艺术的深造。


如今,维克·穆尼斯已经是享誉全球的艺术家。维克作品的特点是用废弃物或一些出其不意的材料,复制名画或肖像照,然后再拍成照片,制成巨幅摄影作品,揭示人、人的生活状态,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废品垃圾穿上艺术的华衣便摇身一变为价格不菲的艺术品。
巴西里约热内卢,一个被耶稣山上的耶稣所眷顾的城市,一个如其桑巴舞般热情的城市。殊不知,在城市的另一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场格拉玛舒,维克·穆尼斯2010年在这边与一群生活在垃圾场的贫民用垃圾改变了人生。
早年,维克·穆尼斯是自己去寻找这些垃圾原材料,后来贫民窟里的拾荒者成了他的忠实合作者,为他提供丰富而廉价的素材。在格拉玛舒垃圾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场,不仅有取之不尽的原材料,这片垃圾场的拾荒者也成为了穆尼斯作品中的主角。
垃圾让她不用去卖身
18岁,对于一个女孩儿而言本应是花一样的年龄,但Suelem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7岁的Suelem就告别童年到外谋生。在垃圾场里找吃的,一瓶酸奶就能让她开心许久。晚上夜深人静时便在垃圾场里挖废品去卖,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她为自己感到自豪。因为至少是堂堂正正地在生活,没有去贩毒也没有去卖身。


Mango的人生同样不幸,丈夫跑了,为了抚养儿子不得不捡垃圾。她是自卑的,她从不敢跟别人说自己的工作。自从进入维克的工作室后帮忙制作成品,她变得开朗不少。
垃圾赠与了他知识


Tiao作为拾荒者协会主席,曾受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他渴望知识,喜欢看书,曾经在垃圾场里拾到一本马基雅维利的《王子》,他便带回家放到冰箱后面烘干以满足自己的阅读兴趣。Tiao说他想成为一个像马拉一样的智者,于是,维克以智者马拉为原型,模仿大卫的《马拉之死》为Tiao创作了一幅作品。
垃圾让她做了顿饱饭
Iram曾是餐馆大厨,每天超市的卡车运输到垃圾场的新鲜蔬菜和未过期的肉类都会给她。Iram在垃圾场里有一块做饭的地方,她会用收到的肉和菜为垃圾场的拾荒者们做一顿饱饭吃。即便下雨,Iram也会生火做饭,不会让拾荒者们饿肚子。
垃圾让他兑现了大哥的责任
来垃圾场之前,Zumbi过着父慈子孝的生活。但父母相继过世后,作为家里的大哥,9岁的Zumbi不得不承担起长兄为父的责任,照顾两个弟弟。由于资历较深又富有责任心, Zumbi就像垃圾场里的一个导师,他会告诉大家什么能捡,什么好卖。
垃圾让他们生活得更好


维克以这些故事创作出系列作品《垃圾掠影》,并筹集到25万美元,悉数捐给拾荒者协会。拾荒者协会用这笔钱购置了一些设备和办了学习中心。2012年,垃圾场关门,拾荒者协会为失业的拾荒者进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转型。
Zumbi实现了梦想,用卖画的钱在拾荒者协会开办了图书馆,购置了15台电脑,他的下一个梦想是去非洲寻根。Mango一直单身,在药店上班,下班就陪儿子。Iram离开垃圾场开了个小餐馆,有时因为思念同事还是会回到垃圾场……
正如垃圾场年纪最大的拾荒者Valter所言:“99不是100,不要小看一个人的力量,只要有1个不同,就意义非凡。”无论苦难多少,只要相信自己这一个人的力量,生活总会有希望的。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宝库APP更多专题内容


    关注 Art宝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