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石瓢壶长盛不衰

 

更多资讯点击上方蓝字↑可快速关注我们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更多资讯
点击上方蓝字↑可快速关注我们

    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传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
东坡提梁


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曼生石铫”与“子冶石铫”相比,虽同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显饱满而丰润,后者则刚烈而古拙,这可能是因人的个性而在壶的艺术上表现。

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曼生十八式之石瓢


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所作石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已把现代美学思维融入壶中,他的“石瓢”身、盖、把、的之比例无一不恰到好处,多一点则显臃肿,少一点则有失落之感,且工艺精到、技法老辣,成为一代“石瓢”之楷模。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所制石瓢壶又是一种特色,他所创作的“容天壶”一改“曼生石铫”壶无颈之习俗,在夸张的壶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颈,壶盖增高成半球状,平添拙朴童趣,成为当代“石瓢”又一杰作。还有如汪寅仙、徐汉棠等大师的石瓢壶,各具特色,自成一家。
顾景舟作品石瓢,中国2015年东正春季拍卖会上,以2817.5万元成交


 为何“石瓢”茶具从古到今,长盛不衰?个人以为“石瓢”就好比一位音乐家创作了一首成功的曲子,美妙动人,后来的演奏家在演奏这同一首曲子时,都能发挥自身的理解与才能,不断创作演奏出个具名人风格的新曲,从而名曲长演长新,长演长盛;也由于紫砂石瓢壶从它的形制上比例之度均符合美学的“黄金分割率”,既含有审美要素,又适于实用要求。
看完分享到朋友圈,分享给身边爱壶的朋友。
紫玉金砂 以壶会有

创始人微信:cnsszisha(长按一秒复制)

如何订阅

1.回文章顶部,点击标题下方陈泥述砂 即可关注(推荐)。

2.搜索公众号:陈泥述砂 点击关注。

3.长按或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关注。


    关注 陈泥述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