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熬制的这块百岁阿胶,曾经被誉为“国胶”。

 

零度的时候,我到济南找你的踪迹。○宏济堂胶庄丨出品穿过大半个中国,去找你熬胶的地方。寻踪△宏济胶庄丨胶厂旧...



零度的时候,我到济南找你的踪迹。

宏济堂东流水丨出品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找你熬胶的地方。


寻踪





△ 宏济堂东流水丨胶厂旧址已不可寻
济南冬天的冷不是由鹅毛大雪构成的,而是由干燥却寒冷刺骨的空气构成的,哈出一口气,立刻就变成一团白雾。

胶厂旧址只有泉水,不见其他。人们穿着厚重的羽绒服,蹬着高筒的棉靴,问领队的导游:“白景琦就是在这儿开办的胶厂?”

导游回答:“白景琦以宏济堂的创始人乐镜宇为人物原型,乐镜宇就是在这里开设“泷胶庄(宏济堂阿胶厂)”,但后来几经改建,旧址都已经不复存在……”


△大宅门丨影视剧


在瑟瑟寒风中,找一个不复存在的地方,《大宅门》热播之后,济南一度出现外地游客指名要找“白景琦创业的地方”的独特风景。


乐镜宇最初无心医药


△乐镜宇丨画像
乐镜宇,字铎,名达聪,镜宇是他的号,“百年老字号”济南宏济堂的创始人。他制出的“补血圣药”宏济堂阿胶一度畅销海内外,几乎占据了当时的大部分阿胶市场,被誉为“国胶”。乐镜宇也是清末民国年间一位赫赫有名的医药企业家,但是大概不会有人想到,他曾经放荡不羁爱自由,出身于医药世家却根本无心于医药事业。



        “浪子回头金不换,天马奋蹄自有成。”虽然年轻时候也有过荒唐岁月,但是乐镜宇却醒悟得早,按照家人的说法是“收心收得早”。

清道光年间,同仁堂是远近遐迩,举世皆知的知名医药企业,乐镜宇是当时的店主乐朴斋的第三房侄子, 虽系同仁堂药店少东,但自幼受父兄歧视,所以养成了独立特性的反叛性格,一生天马行空,做事情总是让人惊诧不已。

乐朴斋曾对乐镜宇说:“将来不许你动草字头(指药业),这行饭你吃不了。”乐镜宇受了刺激,反而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药业上做出一番事业。于是他私下向同仁堂的老职工请教,潜心学医。

1902年,乐镜宇30岁,已经是一个医术精湛、药理甚深的高明医生和医药家,但性格所致,加上兄弟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位少东家并不能安心地做同仁堂的事业,这让乐朴斋很无可奈何。只得花钱给他捐了个“山东候补道”的空缺,目的无非是想让他离开北京,到外边去闯荡自立。


创办宏济堂


△ 宏济堂东号


乐镜宇离开北京到济南时,赤手空拳,只带着一顶候补道的虚名打天下,难度可想而知。正巧,山东巡抚杨士骧正在物色人选筹办官药局。

杨士骧见到了他,得知他是京城乐家之后,就和他谈起药业来,两人谈得很投缘,杨士骧一高兴就拨了官银两千两,请乐镜宇筹办山东官药局并且担任总办。

不想,官药局刚办起来,朝廷竟认定此事违法,官药局只好停办,加上杨士骧又被调任,乐镜宇不甘心这份刚刚创业的事业被毁,便自掏腰包把药局买下,取名“宏济堂”。


“补血圣药”:宏济堂阿胶






△ 宏济堂阿胶厂丨旧址
乐镜宇很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他利用山东丰富的资源,办起了胶厂,独创“九昼夜提制法”,生产出独具特色的阿胶12种,所制的宏济堂阿胶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得过“优等金牌奖”, 当时,国内外阿胶市场几乎全部为宏济堂所占领。

宏济堂也在北京开店,在1919年以前都叫“宏济堂胶庄”,可见主要是给北京的药商提供阿胶。至1934年,宏济堂药品销药额已占到北京同仁堂的三分之二。济南宏济堂与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齐名,号称“江北三大名堂”。


宏德广布,济世养生





宏济堂阿胶
乐镜宇事业上是个成功者,因为他具有博大的胸怀,不藏私,“九提九炙”阿胶炼制工艺被很好地继承与发展,他也曾经把祖传的和自己研制的中成药秘方无私地交给了人民政府,为社会贡献了一大批济世救人的巨大财富,以身作则让“宏德广布,济世养生”的理念流传了下来。



有人说“宏济堂阿胶的品质,一百年也没有变。”

“白景琦熬胶的地方”已经不复存焉,斯人亦已逝去,唯有宏济堂东流水阿胶还在继续。一直在延用白景琦研制的古法手工熬胶,独创的“九提九炙法”,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减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理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宏济堂东流水阿胶的金字招牌长盛不衰!


    关注 宏济堂云商百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