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折取桐花寄故人

 

清明,交织死之寂寥与生之欢欣。...



今日清明。

清明是一个极富矛盾色彩的节气,连接生死,打通阴阳。一方面,它是祭祀故去亲人的重要日子,充满了生者对亡者无尽的思念与追怀;另一方面,春到此时为最盛,万物洁净而清明,踏青、游戏,处处又是对勃勃生机的赞叹。就这样,死之寂寥与生之欢欣,交织在这一日。

(图:李敏)
宋朝哲学家邵雍诗言:“人间佳节唯寒食”,寒食最后一日就是清明,或许,这样一个季节盛衰转变、人事生死相交的时日,不仅有草长莺飞、百花齐放的好景致,更是一个思考生命的好契机。

 

生死,是人需要面对的最大哲学命题。兰亭一序,在惠风和畅之日、众友游宴之时,以跌宕的文思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慨,成为千古佳篇。在人生最盛时,思考死亡的命题,其戏剧性的冲突美,与清明日行祭祀事并无二致。





(图:徐晓霞)

然而,文人向来情深,这样的情深或可看成某种执迷,他们用美妙的文字深化了矛盾。哲人则要化解这样的矛盾,要让人在处处是矛盾的人生中得到安顿。

中国的先哲早就用各种方式让我们去破除生死的二元对立。

 

庄子《齐物论》中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众生万物,一旦产生出来,就开始了死亡的过程;而一旦死亡,也就意味着开始了新的产生过程。生与死,是万物流变过程中的两个节点,而非固定状态。再看那太极图,当阳最盛的时候,阴已悄悄出现;当最阴的时候,阳已悄悄出现。阴与阳,此消彼长,生生不息。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盛极而衰、否极泰来。当你能不执迷于某个节点,看到轮回与流变,就能对生死泰然处之。就像,清明日,扫墓祭祀之后,不必沉浸在追思中无法自拔,因为,长眠于山中的故人,或许早已在万物的流变中融入了这大好的春光,你又何必执迷?不如将对故人的思念化为对春光的眷恋,这或许才是珍重生命的更好方式。

 

“泡桐花开清明近”,“落尽桐花春已休”,清明是仲春与暮春之交,桐花的开落,在告诉你季节的盛衰,暗示你生命的流变。今日,不如折取桐花寄故人,归来依旧,心随万物春。

文/李敏


图/徐晓霞、李敏

思 享 总 会

有思想的人,总会找到彼此



长按二维码关注思享总会

新浪博客、微博:“思享总会”

投稿信箱:sixiang_hui@163.com


    关注 思享总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