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磨悟性论】(十)[心得涅槃时,即不见有涅槃。何以故?心是涅槃。][若心外更见涅槃,此名著邪见也。]

 

【[心得涅槃时,即不见有涅槃。何以故?心是涅槃。][若心外更见涅槃,此名著邪见也。][一...

【[心得涅槃时,即不见有涅槃。何以故?心是涅槃。]

[若心外更见涅槃,此名著邪见也。]

[一切烦恼为如来种子,为因烦恼而得智慧。]】

[心得涅槃时,即不见有涅槃。]

「见」就是《执》。

就是《不执着》:「我入涅槃」。

如果《执着》说:「我入涅槃」。还是(凡夫)。

《金刚经》里面讲:《证初果的人,能不能说:我得初果》?不可以!

《证二果的人,能不能着于说:我得二果》?不可能!

《证阿罗汉果的人,能不能说:我得阿罗汉果》?不也!世尊!

不可以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是?《金刚经》要多多念,就会体悟。

说:「不见有涅槃」,[何以故?心是涅槃。]

[若心外更见涅槃,此名著邪见也。]

 

[一切烦恼为如来种子,]

「一切烦恼为如来的种子」。[为因烦恼而得智慧。]

[只可道:烦恼生如来;]

[不可得道:烦恼是如来。]这里在「道」的旁边,就是写个:【说】。只能【说】。

这个(不是成道)那个「道」哦,要弄清楚。只可以【说】。

「烦恼」会让我们《觉悟》到我们《自性的如来》。但不可以【说】

「烦恼」它本身就是「如来」。

「烦恼」本身是《无明》。它距离这个「如来」十万八千里。只可以【说】

如果《觉悟》,「烦恼」《当体即空》,你就会「生」「如来」。

但是不可以【说】:「烦恼」就是「如来」。

那么(众生)现在就是《佛》,怎么讲得通呢?

(众生)是痛苦得不得了。

《佛》是《大自在、大解脱的人》,两者风马牛不相及的。

所以不可以【说】:「不可道:烦恼就是如来」。

 

[故身心为田畴,]

「田畴」,这个「畴」就是《边界》,就是《田地》。

我们以「身心」,这个「田畴」就是《田地》。这一块田地,[烦恼为种子,]

《在烦恼当中观照》,[智慧为萌芽,][如来喻于谷也。]

「谷」就是《果实》。

「如来是比喻最后的《果实》。

「如来」比喻做「谷」。

「谷」就是最后的《果实》。

「萌芽」以后,最后成就的《果实》。

 

[佛在心中,如香在树中。]

这个「树」含有这个《香的料、香的味》。

但是还没有成长到一阵子,所以「香」迸发不出来,「如香在树」。

[烦恼若尽,佛从心出;朽腐若尽,香从树出。]

「腐朽若尽,香就从树出」,也就是它成长到一阵子以后,这个「树木腐朽」,然后

「香」跑出来了。

「腐朽若尽,香就从树出」。

[即知树外无香,]

离开这个「树」,就没有所谓的《香料、香气》这一类的。

简单讲,[心外无佛。]「心外」《也没有佛》。

 

[若树外有香,即是他香;]

[心外有佛,即是他佛。]

[心中有三毒者,是名国土秽恶;]

[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

[经云:「若使国土不净,秽恶充满,][诸佛世尊于中出者,无有此事。」]

这是站在《相》。《表法的说》。

《真正的理》不是这样。

意思就是说,「若使」;诸位!「国土」的旁边括号,然后写【心】。

意思就是【心】的意思。

「国土」就是《正依二报,由心感念出来的》。

意思是如果你的「心不清净,秽恶充满」。

「诸佛」在旁边写:【指人人的自性】

「诸佛世尊」是指【人人的自性】。

站在《理上》来说,【每一个人的自性】,就是「世尊」。

如果「一个人不清净」,然后「秽恶充满」,这个【人人的自性】能够产生的话,

「无有此事」,《绝对没有这个道理》。

《能成就佛道》,「出」就是产生。你能产生《自性清净的佛性》出来,

《是没有这个道理》。

 

但是站在《事相》来讲的话,意思就是,《诸佛要降世人间》。

诸佛菩萨已经修行「清净」了,他才敢来,对不对?《他心已经清净》了。

所以若使这个「国土不净,秽恶充满,诸佛世尊于中出者,无有此事」。

简单讲,释迦牟尼佛也是「清净心」,才能示现《成佛道》。

(他虽然在娑婆世界),可是他的《国土是清净》的嘛!

 

[不净秽恶者,即无明三毒也;]

师父啊!我为什么《活得这么痛苦》?

你《无明不除》嘛。

《贪瞋痴不除》嘛。

所以你《欲望太重》了,当然会很痛苦了!

 

[诸佛世尊者,即清净觉悟心也。]

「清净觉悟的心」是什么《相》?

什么《相》都没有嘛,什么《相》都没有。

所以说:(我在学佛)。你去那里找《佛》?

(没有在心地上)下功夫,你那里去找《佛》?



回向偈一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回向偈二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微信平台开通留言功能了,欢迎留言和书写祝福心愿,我们会为你祈福!
关注:普渡众生救度更多有缘众生







《金刚经》四句偈的修持方法


    关注 普度众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