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 【原创分享】 保持阅读的习惯

 

几天之前,作为评委参加了我校组织的“代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辩论赛”,这次比赛的题目和我...



几天之前,作为评委参加了我校组织的“代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辩论赛”,这次比赛的题目和我的专业有些相关,辩题是“网络的发展对文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由于我本身就是学中文出身,饶有兴趣的听完了全场比赛,其中反方辩手大概是提出了这样一个论点,阅读需要一颗安静的心和一个沉下来的灵魂。

作为一名常常自嘲给学生灌鸡汤的辅导员老师,这样的说法其实并不陌生,但是这碗鸡汤却总是让我自己都感觉常喝常新。离开校园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细细想来,已经有大约半年左右没有仔细阅读过任何一本书,取而代之的往往是快速的浏览,自负的翻阅。说是自负并不过分,阅读需要一点耐心,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很喜欢阅读外国文学,那些娓娓道来的故事从不急于告诉你一个多么深刻的道理,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跟着它们,一起走上一个星期,然后依依不舍的和它们道别,现在呢,别说是阅读,一看到那一大长串的人名,我就开始有些头疼了,甚至会用我读几句就能知道这书适不适合我的妄言置之不理。我想,这应该是一种阅读能力的退化,同时也是一种态度上的滞后。

念研究生的时候,免不了要读一些理论专著。那些名家的理论专著不知为何,竟然让语言成了一篇篇抑扬顿挫的乐章,我会在感慨名家思想理论的同时,惊异于为何他们的语言安排的如此得体流畅,让人读起来有种舒适惬意的感觉。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尽管我努力提醒自己,但是无论是任何一种类型的图书,我都和它们隔着一个太平洋的距离。

曾几何时,我也曾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读一本名著要好几天,上网看梗概却只要几分钟,一样可以像读过一般,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说服自己去读这些书呢?”心中实在难解,上网查了查网友的回答,有这样一个看起来让我心有同感的回答:“就好像是读过一般”与“读过”以及“读懂”是三件事情。

这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也就是这几年,网络切实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接收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任何人时时刻刻都会有种我好像知道这件事情的感觉,我知道,我了解,通过网络,我们知道和了解的越来越多,但是我们理解的东西又有多少?

如果我们急于接收结论,接收具有阅读快感的消息和言语,那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是也会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

而一本书籍里那些浓浓淡淡的言语和故事,你若真的读懂,又仅仅只是杯茶淡酒的时间么?

我深刻的记得有段时间,我最喜欢在写作文里引用一句我已经忘记作者是谁的话,因为那时候我仅仅是觉得它有道理,这句话是这样说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忘记我们读过的书的内容,但是书中的那些内容都会内化在我们的心里,脑子里,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而现在我想,人生苦短,生活也没有彩排,书籍给予的你,往往是成千上万过来人的时间和录影带,你去感受,你去体会,也许就会有一些勇气、有一些经验、有一些坚持、有一些毅力,或者,仅仅只是一丝愉悦。

阅读,对于青年学子来说,是在读一种内容,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更是在培养一种习惯,希望书籍,能够陪伴你们走过一段人生旅程,三张两页书香,能敌过人生中那些晚来风急。


    关注 吉铁职院宫汝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