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漳圣王与关帝信仰入闽

 

福建人将关帝视作军神、战神、财神和正义之神,其神职包括司命禄、佑科举、祛灾除疾、驱邪辟恶、诛罚讨逆、巡察冥司、庇护商贾、通达财运、公正决断、主持正义等全能法力,民众凡有疑难,无不祈求关帝。...









福建的关帝信仰、关帝崇拜活动十分浓厚,福建人对关帝信仰的虔诚与恭敬程度、参与人数之多在全球华人圈都赫赫有名。




福建人将关帝视作军神、战神、财神和正义之神,其神职包括司命禄、佑科举、祛灾除疾、驱邪辟恶、诛罚讨逆、巡察冥司、庇护商贾、通达财运、公正决断、主持正义等全能法力,民众凡有疑难,无不祈求关帝。


关帝信仰是漳州主要的民间信仰之一,全境有供奉关帝的宫庙约190座。唐总章二年(669),唐将陈元光入闽平蛮,开漳置郡,带来关公神像香火,作为战士们心灵的依托,由此成为福建漳州关帝信仰的起源。宋时的东山岛已有驻岛铺兵奉祀关公的事纪。

现存的东山关帝庙为明初所建,据庙中《鼎建铜城关王庙记》所载:“洪武二十年(1387),城铜山,以防倭寇,刻像祀之,以护官兵,官兵赖之”。东山全岛20余万百姓共奉关帝为祖,家家户户大厅中堂皆设关帝神龛,每日晨昏香火供祀,实为罕世奇俗。



泉州是闽南文化源头,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明郑和下西洋,几次在泉州起船。泉州的关帝庙多达一百余座,市区内著名的,有七城门内各一座,南、北教场各一座,而最著名的是通淮门内关帝庙。

泉州通淮关岳庙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泉州通淮关岳庙始建年代和初始规制无考,相传建于南唐至宋代。庙内保存着宋代大儒朱熹手书“正气”和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书“充塞天地”等巨幅名匾,历代泉籍文士名贤之石刻、楹联,文化底蕴深厚。



厦门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自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就修了关帝庙。据道光十九年的《厦门志》载,厦门当时有外关帝庙、内关帝庙、武庙、内武庙四座关帝庙。其中,位于大同路的内武庙一直到解放后,香火依然极盛。

关帝是台湾福建移民崇奉的五位“恩主公”之一,受到特别奉祀。目前台湾岛内有900多座关帝庙,大多数是从福建东山关帝庙和泉州通淮关岳庙分灵过去的。

无论福建还是台湾,无论大小企业、商贸公司,还是工厂店铺,都在显著地方设神龛祀关帝,作为精神依托。





福建关帝信仰与唐代开漳圣王入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陈元光,字廷炬,号龙湖,光州固始人,漳州首任刺史。他是闽台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被奉为开漳圣王。

陈元光父陈政奉唐高宗李治命令进戍绥安(今福建云霄),陈元光以鹰扬将军随父戍闽。唐总章二年(669年)泉潮间蛮獠反,唐高宗下诏命陈政为总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3600名,将士自副将许天正以下123员,从其号令,前往七闽百粤交界,绥安县地方,相视山源,开屯建堡,靖寇患病炎方,奠皇恩于绝域”。



咸亨元年(670年),朝廷命陈政两位兄长陈敏,陈敷率3000多名中原子弟赴闽驰援,陈元光祖母魏敬随子赴闽南征,行军途中陈敏、陈敷相继病逝。其后,陈敏之子元敬、陈敷之子元敡又相继夭折。

魏妈强忍丧子失孙之痛,不顾72岁高龄毅然挂帅领兵,日夜兼程,赶至九龙江与儿子陈政会师,

仪凤二年(677年)四月,陈政殁于云霄住所,陈元光时年二十一,袭职任佐郎将,代领其众。

陈元光在平定故绥安县地寇乱之后,于唐高宗永淳二年(683年),向朝廷呈奏《请建州县表》,请求于泉、潮之间的绥安故地建置州县,以利治理。

垂拱二年(686年),颁诏允准陈元光于原绥安地域建置漳州,辖漳浦、怀恩二县,漳浦附州为县,陈元光为漳州剌史兼漳浦县令。



陈政、陈元光父子首批率领45姓将士开拓闽南,以及自中原前来增援的58姓军校,先后两批入闽开漳的87姓、近万名将士及其家眷,就地安家落籍后,世代蕃衍,生生不息,其后裔成为漳泉潮汕地区主要人口成分,造就了“漳江思源怀固始,唐人访祖到闽南”的“根文化”现象。

由于开发漳州的巨大贡献,在陈元光为国捐躯后,漳州人出于对他的敬爱,依照“蛮俗”、“以其尸涂塑神像祀之”,各地纷纷建庙以表纪念,因而“庙祀遍境内”。



自唐以来,除于州治所在地为其立庙崇奉外,历代又续有封赠。如五代封广济王;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封忠应侯;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年)追封开漳主圣王;绍兴十六年(1146年)又封灵著王;明初封昭烈侯。

自此,漳民咸尊陈元光将军为开漳圣王。

据统计,漳州供奉“开漳圣王”的庙宇登记在册有251座,而“开漳圣王”庙宇在台湾则达360多座。海内外“开漳圣王”达2000多万信众。



“人以神聚,神随人移。”为安抚将士思乡情结,寄于心灵依托,陈政、陈元光带来了家乡所奉祀的关羽神像香火入闽。


奉祀于南诏镇西门街武庙内的关帝木雕像,相传为唐代陈元光部属从河南带来诏安的楠木雕像,高1米,宽0.52米,厚0.4米,神座高1.2米,宽0.64米,厚0.50米。雕像长期为民众奉祀于南诏镇西门街武庙内,“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民众收存,1987年修武庙时献出供奉,至1996年保存完好。

关帝爷早先曾显圣助战,帮助陈政、陈元光平定扶摇寨,后来陈政践诺,在磁窑村修建了关帝庙等传说在福建民众之间的历史流传,似乎也验证了开漳圣王携关羽信仰入闽的根苗。



历史上的光州固始,即今河南信阳市固始县,是闽、台两地人民共有的祖籍地,也是陈元光、王审知等开闽历史人物的原籍所在。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陈政入闽平叛,其哥哥陈敏、陈敷率58姓军校增援,这些人都是固始人。陈元光任漳州刺史时,这58姓军校便在闽地落籍,建设与开发漳州,于是固始陈氏和固始58姓便成为福建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固始县观堂乡唐集村出土了记载开漳圣王陈元光家族族谱古石碑。石碑记载了陈元光家族共计1166年的族谱世系。

固始处于“吴头楚尾”、“豫南扬北”,自然而然成为湖北、河南两地关帝信仰流传的孔道。

南北朝时期,荆州出现以勇武的关羽为原型的“关三郎”鬼神崇拜,及隋时天台宗吸纳关羽为伽蓝神,使关羽影响扩及至中原腹地,成为全国性的民间信仰。



隋文帝开始试行分科取士,至唐形成制度,世俗政治不重门第而重功名,个人的才能事功成了评价人物的主要标准。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威震华夏、万人之敌又忠诚信义的关羽,更成为当时军民所敬重推崇的英雄偶像。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诗云:“汉将小卫霍,蜀将凌关张。”

唐代诗圣杜甫《谒先主庙》诗云:“孰与关张并,功临耿邓亲。”

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在《陈元光像赞》“允文允武,谁可与伍,以孝以忠,烈士英风,可播扬于千古”的同时,也在称颂关羽“非关羽之绝伦,何以厕迹虎臣、仪形麟阁。”



即便在稍早于陈政入闽平叛的,唐朝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命苏定方率水陆大军征讨百济拯救新罗胜利后,高宗皇帝下诏,于中秋之日命人撰写的《大唐平百济国碑铭》中也留有“关羽万人之敌,声雄百代”的记载。

由此可见,依然留有隋唐府兵制特征的固始陈氏及众军校怀有关羽崇拜情结也不足为奇。

即便今天,信阳市固始县周边依然留有许多以关羽传说命名的自然景观。如:

劈破山,《河南通志》记载在汝宁府信阳州东南,与义阳山相接。史记两山相峙,状若刀劈者,俗传关某于此试刀云。

拖刀岭,《河南通志》记载在信阳州南二十里,上有峡,随岭而中分之,相传为关某拖刀之所。


  关公文化彭允好  ID:yiguangong微信公众号:yiguangong.我们致力于研究关公文化、弘扬关公精神、升华关公形象,以关公文化的忠、孝、仁、义、节、勇、诚信为楷模,广泛交谊,沟通四海。讲信义、重承诺,崇尚正义,见义勇为,正直为人,立身处事不违良知。关公文化QQ群:108825658.关公文化彭允好13032137960即微信号。





喜欢请点赞



    关注 关公文化彭允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