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导读

 

作者简介:五味太郎,被称为日本儿童图画书界的奇葩。1945年出生于东京,曾荣获多项国际知名大奖,是一位多产又...



作者简介:

五味太郎,被称为日本儿童图画书界的奇葩。1945年出生于东京,曾荣获多项国际知名大奖,是一位多产又富有创意的作者及画家。他毕业于日本桑泽研究所的工业设计科,制作图画书时,特别重视图像的视觉刺激。三十岁才加入创作图画行列的五味太郎,二十多年来,完成了两百多本的图画书,每本都充满了创意,题材包罗万象,主题鲜明突出,也常在封面、装订等设计上有出乎意料的表现。他的作品被各国争相翻译出版,他的插画还被应用在许多文具、饰品等外围产品上!五味太郎觉得绘画是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或许也因为如此,所以他的画能引起大小朋友的共鸣,是位令人尊敬的大师!

本书荣誉:

  1. 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
  2. 日本绿荫图书。
  3. 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议会选定图书。
  4. 日本儿童图书研究会选定图书。


内容简介:

一只候鸟飞来,大喊着“有鲸鱼!”可是,村子里的人们找来找去却没发现鲸鱼的影子,他们开始抱怨候鸟欺骗了他们。可是,当一个小女孩被候鸟带着飞上天空才发现,湖的形状正好像一只鲸鱼。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留给读者的是无穷的回味。

这本书以鲸鱼的形状、轮廓和颜色来发展故事的架构和旨趣,几乎每个人看到结局,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叹,并不得不佩服作者独具匠心的巧妙构思。

啊!原来是这样! / 柯倩华  儿童文学工作者
“啊!原来是这样!”几乎每个人看到结局,都有这种恍然大悟的感叹,并不得不佩服作者独具匠心的巧思。
五味太郎是著名的日本儿童图画书大师,或许因为他有工业设计方面的专业训练,使他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设计感和创意。他创作时总花许多时间构思 ---“在脑中作业”,力求避免落入俗套。他也注意设定书的“气氛”,使作品添加某种哲学思考。他的作品接近儿童视觉影像,容易吸引小孩的目光。
这本书以鲸鱼的形状、轮廓和颜色来发展故事的架构和旨趣,强调了图画的元素,也突显图画书的特质。因此,读者一定要看图,而不只看文字叙述,才会感受并明白它的趣味和诉求。
书中小小的候鸟有多变生动的表情,极富说服力地使读者好像听到它的叫声,走进那个充满悬疑的情境。第18、19两页,因局部形状相似而造成的“乌龙”(两只小鱼看得哈哈笑);第20页村民烟斗冒出的小花和远处被误认为鲸鱼喷出的水柱看起来同一个样子,都在幽默地暗示,依据外表形象来判断真相是不可靠的。
这种图像思考的创作方式,使五味太郎的构图和布局,有一贯的个人风格。《鲸鱼》这本图画书以蓝、绿为主色调,传递纯净的、冷冷的、水的感觉,配合朴拙的线条和造型,使每一页图画好像被框住的风景,勾勒某个素朴的区域场景,也同时暗示这些景物和故事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素朴,有纯真和无知之分;前者的代表是蓝衣蓝帽的孩子,后者代表是村民。一群原本唱歌谈笑,看似“快乐如孩子”的大人,因为有了一点“知识”,就自以为是,而且起了贪念,争先恐后地做出荒谬、愚蠢、甚至粗暴的行为。在一旁静静观察的孩子,被众人排拒在外(第12页和封面封底),却不放弃也不矫饰,用最谦虚、直接的方式 --- 问,去了解事实。“书”的象征寓意值得玩味。老人的书难道没有解说鲸鱼不会在湖里吗?毕竟,书只是呈现,看书者的态度和方式,才能决定书可以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力量吧。候鸟一直背着的书包,终于发挥最奇妙的功能:让孩子超越环境和自身经验的限制,跳脱四周愚昧又混乱的成见(尽管那是多数的、大人的),而认识事实真相。这样的飞跃,离开了原来的框框,也离开了原来的安定,是有一点危险性的,却多么令人心动。
如果,每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每个抱着书本的孩子,看完书,都有“啊!原来是这样”的惊喜,而成为快乐的读书人,该有多好!

真相 / 宋佩 艺术工作者
日本作家五味太郎的图画书总是充满视觉趣味。他惯用漫画式的简约造型,借单纯的线条、色彩和形状组成千变万化的表情、姿态、动作,每每令读者莞尔。在《鲸鱼》这本早期的作品里,除了独特的造型、鲜明的色彩外,他更用大小图框交叉配置,为整本书设定明快、流畅的节奏,并且把惊喜保留到最后,给予读者豁然开朗的感觉。
从扉页开始,读者就看到一只候鸟飞进书里;到了书名页,候鸟飞过了海洋;故事开始时,候鸟已经飞到了湖的上空,然后停在风向标上。五味太郎把图框渐次放大,候鸟也由小变大、由远至近,这种做法让读者感受到鸟飞行的时间过程和速度变化。第3页候鸟降落的画面像是电影的停格,读者也跟着停下,听它尖声喊出“鲸鱼”。到了第4和5宽阔的跨页场景,我们才发现它是对着湖区的一群人喊叫。
在第7页,五味太郎利用两个长方形图框,生动表达出老先生迅速地跑回家又跑回来。接着,第8和9两页组成的跨页上,渔夫们睁圆了眼睛、张大了嘴巴表达惊讶,这时,不只是渔夫的眼睛睁大了,书上的鲸鱼,天空的候鸟,甚至吊在檐下的鱼干都同样睁圆了眼睛、张开了嘴巴;而鲸鱼喷水的形状与烟斗冒出的白烟也颇相似。这些重复的形状不仅增加了幽默感,也带动读者的眼睛在画面上来回梭巡,充分感受“现场”的气氛。
第12、13页合成的跨页里,渔夫们争先恐后地跳上船,要去捕鲸鱼。五味太郎利用船桨、人物身体伸展出的斜线造成动感,并借着各样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刻画这个慌乱、喧闹的码头。接着,五味太郎一再利用左、右图的对照关系,陈述剧情先后变化,例如,渔夫在湖底搜寻鲸鱼,发现的东西却错的离谱,显然,他们对鲸鱼的大小完全没有概念(第18、19页);渔夫们如何换班,夜以继日地守候(第22、23页);久候无功后,渔夫对候鸟不耐烦的反应(第24、25页);以及候鸟被误会的心情(第26、27页)。
除了渔夫串联的故事主线外,读者还可以一路追寻小女孩和猫的身影,他们之前一直是旁观者,文字中完全没有提到,他们对于“鲸鱼”的反应也与渔夫不同,不过,到了故事最后,小女孩开口质问候鸟,并也因此看到了“鲸鱼”。换句话说,他们原是故事的配角,后来却变成故事的主角,并且成为读者认同的对象。由此处看来,五味太郎运用图画说故事的技巧实在高妙啊!
其实,从渔夫到湖上寻找鲸鱼开始,五味太郎就带着读者浏览湖中的小岛、峡湾,看到湖边的抽水站和船只停靠的码头,这些景物都会在最后一个跨页出现,完整的组成湖的全貌,至此,读者也终于找到了“鲸鱼”。这本书前后翻阅、对照之际,一定能让读者领略读图的极大乐趣,这正是五味太郎精心设计的成果!

书页部分插图:
绘本阅读之美尽在亲子阅读!
大手拉小手
立即加入亲子共读计划!
    


    关注 艾象绘本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