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红旗渠:“天河”难阻万众一心,红旗渠精神绽放中国大地

 

林州最新鲜资讯,尽在林州圈APP,林州人自己的手机客户端,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吃喝玩乐、本地资讯尽在林州圈APP,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河南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图为红旗渠竣工的庆祝场面。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



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



1949年林县全境解放,随后县政府组织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水困难的问题。图为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和老百姓聊天



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



1959年10月10日,林县县委召开会议作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专门研究"引漳入林"工程。



20世纪70年代,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图为还原当时修建红旗渠时,空中除险队正在工作的场景。



1974年,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



从这个方向可以看出,当初修建红旗渠的恶劣条件。



当时正在奋勇参加修建红旗渠的人民群众。



红旗渠竣工的场面。



现如今50余年过去,这个当年历经千难万险修好的红旗渠,变成了旅游景区。一直都有不少单位组织员工来此学习红旗渠精神。(来源:林州圈APP、图谋,林州网整理)

林州首款本土社交APP林州圈免费下载:
这里都是林州人,这里都说林州事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林州圈APP 查看更多资讯


    关注 林州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