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筑系列14:装置、建筑还是艺术?

 

新时代,建筑的功能性将逐渐弱化,建筑与环境、艺术、意识形态将会进行前所未有的大融合。...



新时代,建筑的功能性将逐渐弱化,建筑与环境、艺术、意识形态将会进行前所未有的大融合。首先,建筑将承载更多社会责任,容纳市民的公共活动;其次,建筑不再与环境割裂,而是进行延伸、拓展、融合;最后,艺术的普世化,将建筑、装置和艺术的界限慢慢消解,建筑成为多元性文化、大众品味、艺术的集合。最后将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形式散播开来,比如装置艺术。

1.社会责任和公共活动

来自英国的鬼才设计师Thomas Heatherwick曾经设计过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伦敦奥运会主火炬等重要标志性建筑及装置艺术。近日,Heatherwick公布出了为纽约哈德逊城市广场设计的标志性建筑物——容器(Vessel)。这座可与人互动的建筑物号称将要成为“纽约的埃菲尔铁塔”,人们可以通过攀爬、探索、远眺感受这座建筑的魅力。



容器(Vessel)包含了154段收尾连接的楼梯,2500多级台阶,80多处平台,提供了大约1英里长的城市立体公园路线。





Heatherwick解释到:“我们希望设计一个每个人可以使用、触摸、参与其中的建筑物。我们参考了印度阶梯井的形式,一个将井下的人通过上千级台阶引向地面的方式……”

“在纽约这也一个充满了各色特征建筑群的城市,我们不想再设计一个纯粹吸引眼球的构筑物”。









2.环境融合和延伸

这是由保加利亚艺术家Christo创作的超大型装置“浮动码头” (The Floating Piers),一条长3公里多的游客路线。这是个巨大的装置,连接城市与湖中小岛。



The Floating Piers项目位于意大利Lombardy,由200,000块聚乙烯方块铺设的橘黄色道路将湖中央的San Paolo 小岛与湖畔的Sulzano和Monte Isola小镇,这三个彼此隔水相望的地方连为一体。



展览结束后,所有装置将被拆除,所有材料将回收再利用。





Christo如今已年过7旬,这位大地艺术家从1962年便和妻子开始了第一个户外大型作品的创作,之后的几十年间他们共创作了19件作品,几乎每一件作品都举世闻名。他们的作品极具颠覆性,使得这对夫妇艺术家成为20世纪后半叶最大胆、最有创造力的大地艺术家。











扫二维码关注,发现更多。

不止于建筑

公众号:建筑创意研究
创意 | 设计 | 建筑 | 分享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仅供学习用途)


    关注 建筑创意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