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客家八喜”吗?

 

你知道吗?...


添丁之喜
客家人称男婴诞生为“添丁”。添丁是大喜事,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婴孩出诞,女婿要携鸡、蛋、米酒到丈老家报喜,岳父、岳母也会回赠鸡与染红的蛋。

诞后三天,要做“三朝”:先给婴孩洗澡,尔后宴请接生婆及诸亲友;外婆会送来大公鸡等礼物。

诞后一个月,要“做满月”:以盛宴请诸亲友,外婆会送来大公鸡及婴孩穿的衣、帽、小被、项圈、背带等物,其他亲友也会送来类似的礼物或红包。

诞后一年,要“做周岁”:宴请规模与满月差不多。好些地区,还会在这天特地捞捕一条“红金鲤”,洗净后与婴孩亲嘴。亲嘴时大人会念吉祥语:“亲嘴亲嘴,长命百岁。”



另外,若所诞的是男丁,要在第一个春节期间的正月十一至十五日“做灯酒”:要买一盏漂亮的花灯,吊于祖祠上厅的副梁上,以示人丁兴旺(因“灯”和“丁”音近)。此俗称为“吊灯”。若灯多。便显得十分堂皇、有气派,当天还要宴请前来庆贺的亲友。

金榜之喜


客家人,素来尊师重教求进取。男孩适龄,极尽全力送往私塾读书。有言“养儿唔入学。唔养还更着(对)”,足见重教风之浓了。莘莘学子,苦读十年,逐参加科举考试。考得秀才,会深得人敬。

考取举人,名扬遐迩,官府会颁“文魁”匾额,挂于厅堂,光耀门楣,还有的在祖祠前树一对“石笔”以褒扬。考取进士,金榜题名,天下皆知、官禄加身。考取状元,“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白马套金鞍,骑出万人看”,更是另一番春风得意、八面威风的景观。

士子及第之日,官府要组织人马敲锣打鼓送喜报。大红喜报至宅,顿时蓬荜生辉,众乡邻纷纷前来祝贺。此是人生大快事,故前人将“金榜题名”与“洞房花烛”连在一起,以示大喜。

今天之客家人,有子女考取大学,亦宴乡众庆贺,其时贺声四起,喜气盈门。



乔迁之喜
“日求三餐,夜求一宿”。“宿”在客家人心目中位置很重要,迁新居庆典仪式很隆重。



黄道吉日黎明前,鞭炮震响,户主领全家人辞旧赴新。户主挑着“火担子”,“火担子”左箩筐上放着铁锅,铁锅里盛着旧灶膛里烧红的木炭;右箩筐里放着祖宗牌位、香炉、香烛和一只雄鸡。主妇抱着内盛五谷的饭甑,紧跟户主;后面依长幼之序跟着手执“文房四宝”及书本算盘的子女。



户主叩新居大门,屋内早等候着的建屋师傅、地理先生高颂“粮米满州县,人丁千万口,富贵两双全……”,开门并燃放鞭炮。一家子跨过小火堆进屋。户主安置好祖宗牌位,然后进厨房用带来的火炭点燃新灶内的柴草(俗称“过火“),开始烹煮,并同时叫儿子挂好“大门红”(前一天舅爷所送)及一束葱、柏类吉祥物,贴上对联。然后喜迎前来祝贺的宾客,大摆宴席。宾客所贺一概照收捕回赠,曰“新居大进不出”。

花烛之喜
客家人的婚事,沿袭了中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及“六礼”。其始,男女双方要合“年生”(生辰八字,六礼之“纳彩”、“问名”)。年生相合,写出庚帖——订婚(“纳吉”)。男家给女家开红婚帖(财礼单),并送去一定的礼物(纳征)。尔后,定婚期(请假),按红婚帖给女方送礼及“红包”。新娘出嫁前要哭嫁及“开脸”(用棉线拔去脸上的汗毛及部分眉毛)。



上花轿前要拜祖宗,“出瓦檐水”(一种仪式)。新娘的花轿由牌匾、彩旗、唢呐、锣鼓开路,后面跟着“舅爷仔”的花轿及送嫁妆、送嫁的队伍(亲迎)。进夫家先跨小火堆(寓“红火”、“避邪”之意),尔后新郎新娘一起拜天地、拜双亲、对拜。宴饮时,一对新人要向诸亲友敬酒。晚上中青年会来“闹洞房”。洞房里高燃一对大花烛,寓“双喜”之意,即洞房花烛。另,客家还有童养媳、圆房之俗。

立灶之喜
“树大分杈,子大分家”。一语道出了客家人的理智与达观,道出了世上万木展枝婆娑及人类万众繁衍展族的规律。“子大分家”这是生存、生活、发展壮大的需要。“子大”,独立生活、谋生能力已强,不必再在父母的羽翼下匍匐而活,应另立门户,大展身手,创建一番大事业。故而,客家人认为分家另立门户、另起炉灶是大喜事,值得庆贺。子砌新灶之日,亲友们会备礼祝贺;丈老、丈婆会购置一整套厨房炊具以贺。贺新灶喜洋洋,客家人又多添一户,真是旺家之举、兴业之象啊。



客家人砌新灶,要择日,灶门忌向东、向门、向水源。灶底砖要排成“才”或“丁”字,以求吉祥兴旺。还要从旧灶取一砖砌入新灶,以示衍续。要 安灶君神位,以求平安祥和。

寿诞之喜
“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这是客家人为六十岁以上的祝寿时常说的祝福语。六十岁以前的诞辰庆祝活动叫“过生日”或“做生日”。

祝寿是一项颇有意义的喜庆活动,已出嫁的女儿要送来大公鸡及一整套寿字号礼物。父亲做寿,同时也要给母亲送寿字号礼物中的寿衣、寿冒、寿鞋、寿袜。亲友一般送寿幛、寿联或礼金。

七十岁老人寿诞,儿孙要举行拜寿仪式,拜寿时要念拜寿文、唱拜寿歌。拜寿后,全家老少吃寿面(寓长寿之意),还要给邻居送“寿面”。中午或晚上做“寿酒”,宴请亲友,亦有亲戏班来唱“祝寿戏”的。

另外,诞辰庆祝年岁男女有别,男逢一,如十一、六一,女逢十,如十、六十……

节庆之喜



春节,泱泱中华第一大节,在客家人眼中,是神圣、经典、隆重、严肃且兴味超超凡的。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始,着手制作年料。二十三日祭灶、送灶神;二十五日“入年界”(进入春节范畴),再不准上山砍柴、割草,在外的人要回来准备过年,各家各户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大扫除;二十八日要进行宰猪杀羊;年三十日杀鸡,备好三牲(猪、鸡、鱼)及其他祭品敬神拜祖,接着张贴春联、利是、门神,下午小孩沐浴、穿戴一新。



除夕团圆饭丰盛之极,饭后家长给小孩发压岁钱,晚上守岁,零时大放鞭炮喜迎新年。年初一吉时大开家门迎财神,晚辈给长辈拜年;年初二走亲戚;年初三扫除倒垃圾,俗称送“三穷”;年初四舞龙、舞狮闹新年;年初五迎灶神,“出年界”。年初一至十五,各种文体活动频频迭起。春节俗称“过年”。

吉庆的节日还有:元宵、清明、立夏、端午、中秋、重阳、冬至等,并各具特色。

丰收之喜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是客家祖祖辈辈追求的夙愿。千百年来,客家人对丰收的殷殷期盼与传承,已积淀成有丰厚底蕴的文化了。足见,如果一旦事如人愿——丰收硕果累累,这必定是客家人生活中的一大喜事。诗句有言:“手捧沉甸甸的果实,是农民笑得最开心的时刻。”诚然啊,对于长年累月、披星戴月辛勤劳作的客家人来说,除了眼望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还有什么值得他们更喜悦的呢?丰收,是他们汗洒大地的回报,是上苍对他们真诚期盼的满足,这确实是一大喜事——丰收之喜。
来源:梅县旅游

▼▼▼▼点击【阅读原文】,转屋垮!


    关注 客家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