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火星,我是认真的。

 

我们的视野,被框在教室里,被框在长城防火墙里,也被框在自己的思维模式里。...





“去火星,我是认真的”

“我始终相信,如果我们能解决再生能源的问题,并一步步把人类打造成跨星球的物种,在另一个星球上建立能够自给自足的文明,防止可能发生的人类灭绝危险,人类就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那么,这样就太棒了。”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立刻给了个批注:喜欢这种看似不切实际的想法,就单纯喜欢。

事实上,在我开始看这本《硅谷钢铁侠- Elon Musk的冒险人生》的时候,觉得特别燃。那是一种溢于言表的激动。

丁少是一个特别喜欢和宇宙这个词关联起来的一切,因为宇宙的足够浩瀚,单纯想想就令人不可思议。

(一)

丝毫不羞耻地提一提往事吧。

小时候,我常常仰望星空(注意此处并不是文艺的感觉),抱着脑袋想地球是在太阳系,太阳系是在银河系,银河系是在宇宙,那么宇宙在哪里呢,总要有一个”容器“去盛放它,总要有一个空间去让它存在……死命地想啊想啊, 就觉得头晕和烦躁,因为想不通这些而对自己生气,最后索性摇摇头告诉自己,管它呢,反正想不想的明白,明天还是要去上学。

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说,大家写一篇畅想未来的作文吧。

于是,完全落入俗套地,我写了自己二十年后成为了“宇航员”,发现了一个外星球名字叫“塔塔姆”,并详细描述了刚太空旅行结束的我和大家兴奋地聊天,当然,大家也都在我的作文里成为了明星、作家、球员、律师等等。讲真的,这篇文章我回家翻书柜还能找得到。

我上学那会儿,似乎未解之谜和恐龙世界是孩子们必看的书目。而我就有一本《360度宇宙未解之谜》,其中白矮星这个名词就是我从这本书看到的。

前几年,在《三体》火遍大江南北甚至要拍电影之前,我认真把它看了两遍,并且逢人就推荐。因为它所描绘的宏伟场面实在令人惊叹,还有“降维打击”这种不可思议地毁灭方式。它给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极其开阔的思维空间,用主人公的态度去看待整个宇宙。

然而,至此,这一切都是停留在“科幻”。

无论我列举多少精彩绝伦的视觉大片,设计精巧的故事情节,他们都是来自于“科幻”,来自于想象,并从未坚定地想过把它们变成现实。

直到Elon Musk开始了他的SpaceX生涯,他说去火星,是认真的。

(二)

环境对一个人视野的塑造至关重要。

关于Musk这个传奇人物,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很方便的从网上获得人物传记故事。而我则是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得到一些关于视野塑造的感悟。

一个人的成长断然和人生经历不无相关,什么样的家庭和教育,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塑造什么样的人。

Musk的外祖父是一个极为疯狂的冒险家,从加拿大举家搬迁到南非,又从南非驾私人飞机飞到澳大利亚成为当时的第一人,他是医生开过按摩店又数次转行换业,他永远在追寻新鲜的事物, 一辈子从未停止过探险。

Musk的身上,流淌着冒险家的血液。

与此同时,Musk的母亲也一贯延续家族的传统风格,对Musk采用散养式,几乎从来不责骂体罚孩子,信任他们可以做好该做的事,任他们凭着自己的兴趣学习。我想,这样的教育方式,给了Musk很大的成长空间,他从小在观念里,就没有太多约束的因素,与之相反的是南非生活环境带来的粗犷不羁的性情。

当Musk17岁的时候,他认为南非的种族冲突和封闭落后,不再是适合他发展的土壤,于是他循着外祖父的家族,来到加拿大并就读于皇后大学。接下来,他通过奖学金来到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他的身上带着非洲大地的粗犷,并学习着美国最先进的技术与思潮,在他看来,那些看似疯狂的事情,都有实现的可能。

毫无疑问,先天的智商卓越,以及环境的塑造,才有了今天的Musk。

然而这些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三)

我畅想崛起的一代。

我想到了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讲求严肃,不喜欢不切实际。

“梦想要改变世界”这类话连小学生都不屑于说了吧。

“梦想……”这类话大学生想说也羞于说出口了吧。

社会中统一把这类型的语言总结成一个词语:情怀。

于是,当有人说自己想要隐居山林的时候,大家说这是情怀;当有人说自己想要建立NGO的时候,大家说这是情怀;当有人说自己想要改变中国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聚集青年人变革的力量的时候,大家也说这是情怀。

而我觉得这是:视野。

若我们像Musk一样,6岁就随家人踏遍五大洲,17岁就只身一人作为背包客去加拿大闯荡,听着自己外祖父疯狂的探险故事长大,经历着各个种族的冲突和斗争,我们也许也会像他一样,有超乎人想象的梦想。

当我在大学参加AIESEC(一个国际商学院青年联盟组织)的时候,这个组织有两个口号,第一个口号是“维护世界和平”,每当我讲出这句话,就被大家笑成一片甚至当成段子来听,第二个口号是“挖掘青年潜力”,索性这句没有被耻笑,取而代之的是沉默。(我刚去查了最新的官网,“挖掘青年潜力”已经更新为“开发人类潜能”,估计还是会被耻笑。)

我们的视野,被框在教室里,被框在长城防火墙里,也被框在自己的思维模式里。

我们不幸运,没有开放式的教育带领我们塑造价值观、世界观,没有游学的机会让我们见识这个世界的奇妙,但足够幸运的是,我们还很年轻。

大学毕业以后,我们应该让自己挣脱死板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压抑,从那些抄抄写写的作业考试中走出来,把那些应付了事的思想摒除,认真思考自己的使命,是否可以成为这个社会中变革的力量,是否能发挥一个青年人最大的价值,说这些话,我是认真的。

Musk说,去火星,我是认真的。

(喜欢文章的话,点击关注“丁少小蕾”公众号)



丁少小蕾的生活纪录片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转载为文章请通过公众号联系作者。


    关注 丁少小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