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勒爷手中三件宝:核桃、扳指、笼中鸟

 

老北京有句顺口溜说得好:“贝勒手里三样宝,扳指、核桃、笼中鸟!”手中有一对好的赏玩核桃竟成了当时身份的象征。...



老北京有句顺口溜说得好:“贝勒手里三样宝,扳指、核桃、笼中鸟!”手中有一对好的赏玩核桃竟成了当时身份的象征。当年,每逢皇上或皇后的生日,有的大臣会将挑选出来的精品山核桃作为祝寿贺礼供奉,“揉手核桃”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仍保存着十几对“揉手核桃”,其色泽为棕红色,分别存放在雕刻精美的紫檀木盒内。里面标有“某贝勒恭进”、“某亲王预备”的字样。

古时,人们把赏玩山核桃称做“揉手核桃”,又称“掌珠”。中国人赏玩山核桃是有历史的,起源于汉隋、流行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盛传不衰,形成世界独有的中国核桃文化。

掌上旋日月,时光欲倒流。
周身气血涌,何年是白头。
——乾隆【诗】 
苹果圆

 
上联:单掌托日月
下联:一语定乾坤
横批:江山在握
 ——乾隆【联】


        猴头

        鸡心





        极品官帽




        极品鬼脸




        极品虎头

        精品狮子头





        精品王勇官帽




        满天星




        南疆石

        铁元宝-吃的核桃




        鹰嘴



整理了一些文玩核桃专业术语供各位新手玩家学习掌握,可以说是史上最全的文玩核桃术语集锦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阴皮:也称青皮或黑记,就是核桃因为外皮受了碰撞,果汁进入了核桃,形成一块黑。

闷尖:核桃尖的一种状态,就是核桃尖长在了里面。

油过:核桃被油泡过,有的核桃泡过以后颜色就变了,不能再玩出本身的颜色了。

洗过:用双氧水或清洁剂洗过。

:人为的加工,如:上颜色,修尖,补裂。

白尖:因核桃太嫩就摘了,有白尖。

筋儿:指的是核桃的棱翼。

:指的是核桃长歪了。

:就是煮过或者炸过。

:核桃尖也有管叫咀的。

:核桃的底部叫座。

:核桃的底孔俗称,也有叫脐的。

漏脐儿:指核桃底部脐儿里面的蒂干缩掉空了,造成核桃下面是空洞,是不好的品相。

封底:就是用胶或者蜡烛油把底部的脐儿封起来,目的是为了阻止漏脐儿和促进核桃变色。

黄皮:跟阴皮类似也是皮色的一种缺陷,特点是在核桃表面的一些突起忽然变成很浅的黄色,界限分明,而且随着揉的时间长了其它部分的皮都变红了而黄皮却颜色不变,很不美观。

磨过底:有核桃贩子信奉“站得住的核桃才是好核桃”的原则,把一些核桃底部的突起磨去以便核桃站得起来。

缩了,抽了:每年的新核桃摘下来都需要一段时间来干,特别是近几年核桃贩子们都赶早不敢晚,害怕好核桃被别人打走,就提前在九月甚至八月底就收核桃,核桃水分含量大,买回来后通常会在半年内缩小数毫米,且在此期间极容易裂开。

几个几:如三个七,即三点七厘米,是衡量核桃大小最通用的指标,算的是核桃摆正后两边棱的最宽距离。

窝底:指的是核桃底部是以脐儿为中心凹进去的,是很好的底座形式。

大边:也称厚边,指核桃棱翼的宽度和厚度,一般来说都是越大越宽越好。

:纹路,纹理,大纹,密纹,细纹,指核桃纹的粗细,好坏没有定论各有所好,但是纹路越深越好是共识。

手头:即指核桃的重量,在手中感觉越沉越好,但是新核桃因水分很大故显沉。

:买核桃不说买而说抓。“明天你去哪?”“明天是周六,我去潘家园抓对好核桃去。”

打手:指核桃的份量重,揉的过程中有撞手的感觉。

:两只核桃组合成一对,叫配。如:这对核桃配得绝了。

咯手:指品相极差的核桃,觉得用来揉很丢份。如:“老大,给您一对玩意儿吧。”“我能揉这破东西!?”“没说让您老揉,您随便咯咯手。”

品相:一对核桃的品质与相貌的总合概念。

四大名核:一般指:狮子头,官帽,鸡心,公子帽四种文玩核桃。

核雕:核(发胡的音)雕是指橄榄核雕刻的工艺品,极具观赏与盘玩的价值。

砂仁:核桃经过多年的盘玩,核桃仁粉碎成沙状,也称:沙化。
清 景泰蓝鹦鹉鸟笼


有美鸟必有佳笼相配,清中期,随着政局的稳定,国家日益富足,文化艺术繁荣,各种禽鸟犬类的豢养就成为满清贵族家庭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在这种富足的经济文化背景下,笼养一些禽鸟自然也就成为满清纨绔子弟的真实写照。
大叶黄花梨福禄寿喜财鸟笼
玳瑁鸟笼
红酸枝镶螺钿鸟笼
象牙六方鸟笼
鸟笼
清同治 竹雕鸟笼
当时,清宫造办处组织全国的能工巧匠专门为宫中制作鸟笼,其艺术品质达到了很高水平,在清乾隆帝时即已达鼎盛时期。宫里火了,自然最先效仿的是京城内的文人、士大夫,至此,养鸟玩笼之风也愈演愈烈。
掐丝珐琅花卉纹鸟笼
掐丝珐琅鸟笼
掐丝珐琅鸟笼
清 碧玉诗文八宝鸟笼
清 玳瑁镶象牙精制鸟笼
清中期 四方鸟笼


鸟笼是观赏鸟进行活动与栖息的主要环境,因此对鸟笼的形状、结构及工艺有所要求,使之既适合鸟的活动,又细致美观。鸟笼可选用竹、木或金属丝之类的材料制作,形状有长方形、圆形、方形、扁形、半圆形、房式、腰鼓形等。我国的鸟笼素以选材考究、做工精细,既适用又美观而著称。
清 珐琅鸟笼
清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鸟笼
清 铜鎏金龙柱鸟笼
清 铜胎画珐琅鸟笼
清 铜胎掐丝珐琅鸟笼
清中期 亭式鸟笼


“鸟笼虽小,五脏俱全”,鸟笼对于爱鸟之人来说是掌中之宝,可谓讲究至极。鸟笼的顶部称笼顶,笼顶配笼钩,笼钩的品种很多,有金钩、银钩、铜钩、象牙钩、牛角钩、玉钩等,也有文钩、武钩之分,文钩以阳刻名人诗词为主,武钩则以高浮雕盘龙饰其钩身。
清 象牙雕福寿纹鸟笼
清 象牙西厢故事图鸟笼
清 象牙制鸟笼
清 竹编鸟笼
清 竹雕二十四孝图鸟笼
清中期 朱漆泥金亭式鸟笼


鸟笼中的配食缸,品种也很多,有瓷缸、玉缸、象牙缸、紫檀木缸、红木缸,以及玳瑁缸、景泰蓝缸、犀牛角缸等。底部称底座或底盘,因底座竹片较宽,如雕刻图案,大都在底座上。
清 竹雕绞丝嵌象牙鸟笼
清 竹雕罗汉图鸟笼
清 竹雕满工鸟笼
清 竹雕鸟笼
清 竹雕鸟笼
清中期 竹制百灵鸟鸟笼 及牛骨鸟食罐


为适应不同鸟的生活习性,观赏笼按鸟的种类大致分为食谷类和食虫类两类。食谷类鸟笼有金丝雀笼、黄雀笼、文鸟笼、百灵笼、绣眼笼等;食虫类鸟笼有画眉笼、点颏笼、八哥笼等。此外,还有适合饲养鹦鹉的虎皮鹦鹉笼和各种栖架等。
清 竹雕人物鸟笼
清 竹雕象牙饰绣眼鸟笼
清 竹鸟笼
清 竹鸟笼
清 竹鸟笼
清中期 竹制四方鸟笼


选择鸟笼时,笼的大小和形状应与所饲养鸟的种类和大小相适应,即以适于所饲养鸟的生活和方便管理为原则。一般体形较大的鸟选用高大但条较密的笼,以免损坏尾羽。百灵鸟等虽然体形较小,但有高飞鸣唱的习性,最好用特制的高笼。一般小鸟用条较密的小笼即可。鹦鹉、交嘴雀等体型较大;嘴型特殊的鸟,要用金属笼或鸟架饲养。
清 竹鸟笼
清 竹制四方鸟笼
清 竹制筒形鸟笼
清 紫檀雕锦文鸟笼
清 紫檀雕龙纹四方鸟笼
乌木嵌螺钿鸟笼


近年来,随着收藏与传统文化的热潮,鸟笼的收藏价值也大大提升,一张制作精良、选材考究的鸟笼往往成交价值不菲。人们欣赏的不单单是鸟笼的工艺性,还有融入其中的那种难舍难分的京味儿。
清 紫檀鸟笼
穹顶式黑漆竹制嵌宝石鸟笼 带象牙配件
清 象牙鸟笼配饰
清代 碧玉鸟笼
清代铜鎏金掐丝珐琅鸟笼
铜胎掐丝珐琅花卉纹鸟笼


养鸟可以说是老北京人的一大爱好,有的甚至喜欢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因为自己养的鸟学了一句脏口就活活气死的也不是没有。老舍先生《茶馆》里描写的松二爷,无儿无女,又没力气,只会写写算算,在那样的乱世,可以说他那只黄鸟就是他活下去的希望,直到最后大清国倒台,皇上被赶出宫,旗人断了钱粮,松二爷落魄了,但还是不能委屈了自己那只黄鸟,松二爷有句经典台词想必大家都还记得:“我饿着不能叫鸟饿着。”虽说松二爷只是老舍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但是艺术是源于生活的。
清乾隆 描金竹制楼阁式大鸟笼
清乾隆 掐丝珐琅鸟笼
清乾隆 铜鎏金丝骨架剔红鸟笼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鸟笼及架
清乾隆 镶宝玉石鸟笼
清 铜胎掐丝琺瑯「缠枝蕃莲」纹鸟笼
豪华鸟笼
竹鸟笼
牙雕鸟笼


如今,北京新土豪的定义就是“提笼挂鸟、佛里佛气”。不但养鸟、玩鸟的人多了,收藏鸟笼的人也越来越多。因为鸟笼的选材、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每张鸟笼的制作都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一些名家制作的鸟笼更是极难仿制。收藏鸟笼,看起来是玩,但实际上就演变成了一种民俗文化的积累和传承。

扳指为何物?
“快马飞生耳后风,浮麋数肋中无空。漫言刻玉占佳兆,发羽抨弦屡此同。”这是乾隆皇帝咏赞玉扳指的一首御诗,一生爱玉的他,对扳指情有独钟。千百年来,从当初的弓射实用器发展成为赏玩的对象,小小的玉扳指上,记录了中华悠久文化的源远流长,也成为收藏界的一道亮丽风景。



扳指是比较晚的名词,中国最早对它的称呼是韘(She),何谓佩韘,《说文》记载:“韘,玦也,能射御则带韘。”即指佩韘是表示具有射御的能力。扳指初见于商代,在春秋、战国甚为流行。我国已知最早的一件韘是出自商代晚期王妃妇好墓中。



韘的作用,是用来控弦的,用法是套在大拇指上,用弓时勾取弓弦和撒放都依靠这东西。我国采用的射法是蒙古式撒放和原始撒放,所以控弦都是用大拇指,和欧洲地中海式三指勾取控弦不同,因此需要这个装备来保护手指,不然手指会被高速运动的弓弦切拉损伤。古人亦称为“机”,意义类似于“扳机”,表示扳指的作用相当于扳机。明代将领戚继光,曾经明确以“机”作为扳指的称呼。





此外,古人还认为佩韘表示佩戴者有决断事物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韘极为流行。《诗·卫风·芄兰》;“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就连童子也佩韘。它已不只是一种实用之器,而且成为了一种尚武之“道”,适应了群雄争霸时期培养武士精神的需要。
玉扳指的进化


汉代韘


随着年代的变更以及逐渐演化,玉扳指的材料和形制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譬如商代的玉扳指还有拉弓护指的功能,不仅较后来的扳指更长,而且其上有槽痕;到了战国就开始变短到了,战汉时代,玉出现了片状形制,很多还镂龙雕凤,十分精美。大都也有用来拉弦的小钩,但这个时候的玉.已经不能承受拉弓射箭的强大扣力,而完全演变为一种佩件。因其中空部呈鸡心形,也有人称之为“鸡心佩”。

汉代凤纹韘形器
宋代出现了一些仿汉代的扳指,其样式更是多种多样,有片状的,也有矮筒状的;时至清代,扳指呈圆筒状,一端边缘往里凹,一端边沿向前凸,因为其材质更加圆润、光滑,所以更加难以用来射箭,而成为一种装饰、身份以及流行趋势的象征。



几千年来,扳指的形制,出现过很多种样式。最为主要的,是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在我国,坡形扳指一直使用到明代。蒙古与清朝,则主要使用桶形扳指。最早还有弦槽,后来取消。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区别:汉族扳指儿从侧面观是梯形,即一边高一边低,而蒙古族、满族的扳指儿一般为圆柱体。

国外则突厥、土耳其、韩国至今仍在使用。期间,各种式样的扳指都有存在。

从军事器械到时髦饰品。



在春秋战国以后,扳指就作为佩戴之用,不是完全用于射猎。清以前,扳指多以象牙骨头制成,清乾隆以后,其实用性逐渐丧失,以装饰性为主,满族将扳指发展为首饰,才被大家所熟知。


骨扳指
清代以民族军事力量夺取天下,射箭作为冷兵器时代重要的个人军事技能,因此清朝军事力量的核心武装——八旗,对此物甚为重视,满洲军民通用鹿骨扳指,满语叫“憨得憨”,几乎人手一枚,因而成习。入关以后,举天下以奉养八旗,不劳而获,待遇优厚,八旗风气日渐奢靡,扳指这种军事器械渐渐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饰品,八旗子弟争相以贵重材质制作扳指,相互攀比炫耀。最终,形成了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下至满蒙各旗子弟,以及附庸风雅的富商巨贾,虽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的风气。

清乾隆白玉御题诗文扳指
扳指原本使用犀牛角、兽骨制作。但是,八旗子弟使用扳指大多只是用来炫富,这些较硬的材料十分“克手”(据称系“北京土语”)。有明显的磨手感觉。因此,八旗子弟便对扳指儿的制作工艺有了“更高”的要求:扳指表面必须十分光滑,筒状内部接触手指部分以不“克手”(即“光滑柔顺”)为准。不使用时,常要双手反复搓磨,使制作时肉眼不可见的“毛刺”通过手的“摸”、“搓”逐渐达到光滑,这类似现代制作工艺的打磨抛光工序。

清白玉御题诗扳指
扳指儿虽小,却也受到森严等级制约。从多尔衮进关到顺治皇帝初步立足中原,再到康雍乾三朝,皇帝御用的扳指儿都是有着严格的惯例和规定。

乾隆黄玉扳指
乾隆皇帝与扳指可以说有不解之缘。对于用来陈设和鉴赏的以珍贵材质尤其是玉制作的扳指,乾隆皇帝更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投入了很高的热情,使扳指这种原本是实用为主的日用物品走上了具有很高艺术趣味的大雅之堂。据传,他闲时爱两手戴满扳指。为了讨好皇帝,王公大臣、地方官吏把各种扳指进贡宫廷,皇帝也喜欢把扳指赏赐给有功之臣,大臣们以此为荣,将御赐扳指整日戴在指上以炫耀。进而在达官显贵中形成了一种风尚,以此相互攀比。

《威弧获鹿图》
清代宫廷绘画为后人留下了清帝佩戴扳指的形象资料,如《玄烨戎装像》、《威弧获鹿图》、《大阅铠甲骑马像》等,描绘了康熙、乾隆皇帝全身披挂,右手大拇指上佩戴着扳指的形象。

据介绍,故宫现存包括玉质、木质、金质等各个种类的扳指多达几百个,单是玉扳指就有上百件。



而之后,扳指作为首饰,一度接近消亡。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不方便。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清代晚期以后,热兵器逐渐取代冷兵器。惧怕异族民众掌握先进武器影响统治、坚持“满语骑射”的清王朝最终没有能够挡住历史潮流,于是,作为满蒙八旗首饰的扳指仅仅存在了百年左右。由于作为首饰时,扳指仅仅是一种玩物,因此常被以轻蔑的语气称作“扳指儿”。
戴玉扳指的讲究
对于玉扳指来说,除了质地之外,扳指的造型纹饰也非常有讲究,如瑞兽纹、花草纹、山水、人物、诗词等纹饰和图案。



这种直筒型扳指,两面分别是凹、凸倒角的,应将凹面儿朝上放。



将这凸面儿朝上放比较常见,但,这是放反了!为何?这扳指是射箭扣弦用的,凸面才可以扣住弦,凹面是为了戴上后方便拇指弯曲,所以戴扳指时应凸面向虎口、凹面向指尖,摆放也是如此。

正确的佩戴方法:



扳指不要齐根戴,下部不超第二指节的一半。


文扳指
扳指以其大小厚薄论,又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于外壁精铸诗句或花纹。



根据不同的材质,就有不同的扳指儿护养方法。和田玉扳指儿的保养基本就和玉镯的保养差不多,在把玩时用指肚之肉来打磨扳指。

此外,“扳指”的写法,历来有很多种,比如“扳指”、“板指”、或者“班指”。这造成了很多疑惑。但是实际上,这些都是同音词。



时至当代,我们所熟知的扳指已经发展处各种制式,扳指也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佩饰品。如今仍有很有藏友喜欢佩戴一枚玉扳指,小小的扳指里,蕴含着说不尽的故事……



由于炫富的需要,扳指的质地亦由原来的犀角、驼骨发展为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名贵滑润的原料。





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制者为最多。贵族扳指以翡翠质者为上选,其色浑澄不一且花斑各异,碧绿而清澈如水者价值连城,非贵胄而不敢轻易佩带。以其大小厚薄论,又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于外壁精铸诗句或花纹。





至于戒指,又名“约指”,俗称“镏子”。清代,旗人男女皆喜戴上此物。式祥甚多,以光面戒指(即无花者)为最普通,或作扁圈式,或作圆筒式,或作面部(即指盖部)之凸起式者不等。上有铸字者,如“福寿绵长” 或单个的“福”字或“寿”字。八旗子弟有其友朋之投契者,于戒指一物,多有用其表示团结精神,彼此各戴一枚,皆铸有“二人平心”之字样,夫妻间亦有借用此种戒指以表示心地无二者。后汉族人士亦多效此风。





几千年来,扳指的形制出现过很多种样式。最为主要的,是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坡形扳指出现较早,最早还有弦槽,后来取消。在我国,坡形扳指一直使用到明代。



国外则突厥、土耳其、韩国至今仍在使用。期间,各种式样的扳指都有存在。蒙古与清朝,则主要使用桶形扳指。传统的汉族扳指儿与满族、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区别:汉族扳指儿从侧面观是梯形,即一边高一边低,而蒙古族、满族的扳指儿一般为圆柱体。

据考证,桶形扳指主要出土于14世纪以后。17世纪以后,满族将扳指发展为首饰。





意义:

按戒指之意义,戴于指上,含有警戒之告示,其上镌有“戒烟”、“戒酒”、“戒色”之字样。



凡劝人戒烟戒酒戒色者,聚资为之镌一戒指赠之。八旗子弟最普通之戒指,多镌有自己的姓名,此风历久不混。





“扳指”的写法,历来有很多种,比如“扳指”、“板指”、或者“班指”。这造成了很多疑惑。但是实际上,这些都是同音词,不详内情者会认为这是外来语音翻译的时的必然问题。但是实际上,还是“扳指”二字更名副其实。





因为扳指的作用主要就相当于“扳机”。明代将领戚继光,曾经明确以“机”作为扳指的称呼。因为扳指的效用,与古代弩机的作用是相似的。二者都是扣弦,积蓄弓体的力量,而后解脱弓(弩)弦,发射箭枝。




作为从半奴隶制部落起家建立的王朝,有清一代,等级制度极其森严扳指儿虽小,却也受到森严等级制约。翡翠、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作的扳指儿非王公贵族,一般人是不能随意佩戴的。满族贵族扳指儿以翡翠材料制作者为首选,其色泽澄浑不一,而且花饰斑纹各异,比率而清澈如水者价值连城,非皇室贵胄不敢轻易佩戴。






普通人佩戴的扳指儿以象牙、瓷质为多。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儿,以白玉磨制者为最多。这种种分别,在当年是判定等级身份的标志,在如今则是衡量市场价格和收藏价值的尺度。扳指儿的大小厚薄,依使用者文武身份定夺,武扳指儿多素面,文扳指儿多于外壁精铸诗句或花纹。



其他扳指

除了御用和御赐扳指儿外,扳指儿中的“探花”要数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皇家宗室为自己定做的,其上往往会刻有宗室本人的私印。亲王赏赐家奴、下属或馈赠亲友的扳指儿,也属此等之列。清代等级极其森严,即便是亲王也不能逾制,所以也就很少在上面题诗刻画,其工艺和材质也不敢擅越皇帝的喜好,价值自然也就略逊一筹。接下来,则依次是大将军王、抚远大将军及其同僚下属诸将军扳指儿、贺寿用扳指儿、嫁妆扳指儿、纪念或占卜扳指儿、商用扳指儿。


既然等级森严,那么,扳指儿中的极品,自然是皇帝的御用之物。无论身份、材质、工艺、纹饰,均登峰造极。从多尔衮进关到顺治皇帝初步立足中原,再到康雍乾三朝,皇帝御用的扳指儿都是有着严格的惯例和规定。




清宫造办处先是依皇帝谕旨让玉作、牙作等专业机构按照皇帝的意愿和喜好做出上用纹样,再经皇帝本人修改确认后方可制作。为制造一个合用的扳指,乾隆皇帝可以在外出避暑之时,连续七次来回传递命令以及扳指实物,要求工匠修改。御用扳指儿上面,经常有御题诗、诗意画和宫廷专用纹饰等带有浓厚人文气象的雕刻。这类扳指儿是当时技艺最高工匠的倾心之作,也是当时宫廷文化和皇帝本人气质爱好、文化理想和审美品位的集中表现。不过,这一类的扳指儿儿数量十分有限。





御赐扳指

其次是御赐扳指。对于很多各地高级官员、附属国进贡或宫廷在江南定做的扳指,皇帝往往不是自己戴,而是赏赐给高官、宠臣、皇室宗亲,比如乾隆皇帝就会把此类扳指儿赏赐给在平定回部和大小金川等战役中得胜回朝的将领。





消亡首饰

扳指作为首饰,一度接近消亡。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不方便。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清代晚期以后,热兵器逐渐取代冷兵器。惧怕异族民众掌握先进武器影响统治、坚持“满语骑射”的清王朝最终没有能够挡住历史潮流,于是,作为满蒙八旗首饰的扳指仅仅存在了百年左右。由于作为首饰时,扳指仅仅是一种玩物,因此常被以轻蔑的语气称作“扳指儿”。





保养心得

现如今,即便有人买到了可心的扳指儿,也没有几个人懂得如何去把玩、呵护。用惯了腕表和领带的时尚先生们未必懂得老物件儿中养护的道理。扳指原本使用犀牛角、兽骨制作。但是,八旗子弟使用扳指大多只是用来炫富,这些较硬的材料十分“克手”(据称系“北京土语”。





中国至少在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已经有了“五行相克”的说法,“克”字作为动词早就有克制、压迫的意义,不知何时沦为公元17世纪才通过驱逐北京原有居民而入居北京城、随后经过百年努力才学会流利的汉语的满蒙八旗子弟的北京土语。),有明显的磨手感觉,因此,八旗子弟便对扳指儿的制作工艺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扳指表面必须十分光滑,筒状内部接触手指部分以不“克手”(即“光滑柔顺”)为准。不使用时,常要双手反复搓磨,使制作时肉眼不可见的“毛刺”通过手的“摸”、“搓”逐渐达到光滑,即类似现代制作工艺的打磨抛光工序。





养护方法

根据不同的材质,就有不同的扳指儿护养方法。比如象牙扳指一般有槽痕,所以要经常擦拭槽痕中的污渍,但多用上好的皮毛。象牙制品一般会在五六十年后开裂,所以很少用水来清洗,而是多用胭脂(纯天然制作)和酒糟来清洗,不仅有很好的清洁消毒功效,而且还也不会出现水中杂质浸入象牙内形成渍斑的情况。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为象牙扳指儿制作一个紫檀木的内胆,因紫檀木略有淡香且能吸水分,与象牙可以达到互为护养的功效。玉质、翡翠扳指儿的保养基本就和玉镯的保养差不多,在把玩时用指肚之肉来打磨扳指,





其他扳指

除了御用和御赐扳指儿外,扳指儿中的“探花”要数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皇家宗室为自己定做的,其上往往会刻有宗室本人的私印。亲王赏赐家奴、下属或馈赠亲友的扳指儿,也属此等之列。

清代等级极其森严,即便是亲王也不能逾制,所以也就很少在上面题诗刻画,其工艺和材质也不敢擅越皇帝的喜好,价值自然也就略逊一筹。接下来,则依次是大将军王、抚远大将军及其同僚下属诸将军扳指儿贺寿用扳指儿、嫁妆扳指儿、纪念或占卜扳指儿、商用扳指儿。




来源:网络

物稚则天全,
水稚则味全,
心稚则慧全。
---【稚之草堂】悦山·煮泉·净心
关注我们,一起更懂生活!


    关注 稚之草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