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乐舞

 

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的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



编者按
农乐舞是朝鲜民族创造的具有代表性的民俗表演艺术,主导着各种节庆活动,具有宗教性、劳动性和集体性等功能特性。

从民俗学角度来讲,农乐舞是为了助兴而演奏铮、锣、杖鼓和鼓乐器进行仪式、游戏、舞蹈与劳动的乐器演奏型舞蹈。

它不仅是农耕生活与岁时风俗融为一体的地方色彩浓厚的舞蹈,也是由各种形式与内容组合而成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关于农乐舞的起源,韩国中央大学郑炳浩教授认为有两种可能性,即劳动说和祭仪说,即起源于农耕仪式及祭天仪式。



农乐舞作为朝鲜民族的草根艺术,与朝鲜民族的节日文化一起在村落社会中传承延续了上千年,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形态也相应地产生了一些变化。

虽然不能按照时间的概念明确地区分其形成过程,但是可以判断,农乐舞从祝愿形态的农乐舞,经过了都利农乐舞、乞粒农乐舞和咒术农乐舞四个阶段的变迁,直至近代,以演奏、歌、舞、游戏和戏剧等融合于一体的的交响乐(管弦乐)形式来构建了其形态。

在当代,“农乐”这一名称一般被城市里的人所使用,在农村,通常被称为doo-rea、ger-gong、ger-lip、poong-moor、poong-zang、mae-goos(闭音)等。

与朝鲜族人民一起迁移到中国的农乐舞随着时代发展在形式与内容方面不断得到丰富,其程式相对自由一些,整个舞蹈具有很强的即兴性,逐渐变成融自娱性和表演性为一体的舞蹈,形成具有鲜明的表演性和欣赏性的农乐舞形态。

逐渐成为朝鲜族重大节日或大型庆祝活动的必演节目,如作周(一周岁生日)、回甲(六十大寿)、回婚(结婚60周年纪念日)或婚礼、店铺开张、建造和修缮庙宇等。

在新年伊始和欢庆丰收等时节的民俗活动,各个村寨都将派出自己浩荡的"农乐舞"舞队,参加当地的庆典,表演结合了本地的乡土特点的,富有地域性特点的农乐舞。



农乐舞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朝鲜族传统艺术,与朝鲜族人民的岁时风俗息息相关,是朝鲜族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之一。

而它的形成具有自己的文化生态意义,是功能的、适应的,因而也是历史的、独特的。

农乐舞是最能体现解除人们生活中的矛盾与使人引起神冥的功能的舞蹈。常说敲起农乐,其声音传至三十里开外。

确实,农乐舞中渗透着通过乐器合奏与舞蹈使人们的心脏与脉搏随之搏动的神奇力量与“兴”。因此只要听到农乐声,再苦再累的人们也会展开笑颜,一旦举行农乐活动,所有村子里的人都会自发的聚在一起,不论职位高低或男女老幼都会同心协力参加并作乐。

朝鲜民族的祖先不论快乐还是悲伤都与农乐舞相依为伴,它不仅成为朝鲜民族基层文化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唯一具有共同体特征的艺术,它有许多内容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具有了解历史、教育后人、凝聚人民、鼓舞人心、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功能。

作为一个传统艺术,农乐舞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保存价值,并需要世世代代去传承发展。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内容来自《节日研究》

编辑:邹梦圆 黄莺

美工:闵杰伟

图片来自网络

投稿邮箱:jieqingtougao@126.com


    关注 我们的节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