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张方玉:退休老人20年踏访彝州山川写就200万字著作

 

张方玉云南楚雄网讯想象一下,有一天当你老了,退休了,会怎样度过自己的生活呢?楚雄有这样一位老人,退休20...

张方玉


云南楚雄网讯  想象一下,有一天当你老了,退休了,会怎样度过自己的生活呢?楚雄有这样一位老人,退休20多年,没有一天停止对地方民族历史文化的索求,他历时20年遍访楚雄州文物山川,致力于对地方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旅游文化的考察挖掘,出版了10本著作,共计约200万字,2013年他被州委州政府授予“感动彝州科技人物”称号。他的名字叫做,张方玉。
2012年2月,张方玉为中国楚雄国际茶花大会致主持词。


一位学者的严谨:20年200万字一步一哨实地探访

为了弄清楚雄州境内历史上“滇洱驿道”、“建都道”、“灵关道”,三条古驿道走向、关、铺、驿址,张方玉进行了长达7年的步行考察,拍摄了千幅照片,收集了数百万字史料,挖掘古驿道文化。为准确找到南平关址和守关土官文化,他曾3次攀越禄丰西部大山;为准确定位赵普关遗址,分别从广通东行,旧庄北行,舍资西行,3次步行考察,终于确定了古关遗址和相关文化遗存;他还两次从四川黎溪翻越祭牛山经姜驿走火焰山古驿道;最终著述出版了20万字的《驿道沧桑》一书。说起徒步考察中的事,张方玉有些感慨,“可以说这些史料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跑出来的,有时候一天要连续走10个小时,记得有一年我去探访姜驿古道,全是石板路,又累又渴,37度的高温,非常疲惫,但走着走着往左一拐就看到了五棵大树,一座小庙,还有村庄,村里的老人给了我一碗清茶,那种感觉是非常好的。那里就是火焰山村。”张方玉笑着回忆道。正是这种不辞辛苦,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驱使着张方玉遍访山川,最终,写下了《驿道沧桑》、《滇中佛教》、《神奇彝山》、《彝风管窥》、《彝山圣境》等一套人文楚雄丛书和《楚雄历代碑刻》、《寻觅千年罗婺》等书,共计200余万字。

一个老党员的坚守:彝文化是块瑰宝我要为后人留点东西

徒步对于年轻人来说尚且不易,更何况是一个已经退休的耄耋老人,那是什么支持着他走这么远的路,著这么厚的书?实际上,张方玉在退休前曾被确诊为“大面心肌梗塞”,两年里曾住进医院6次进行抢救,退休后近20年来他以乐观的心态与疾病抗争着,同时也被彝族文化吸引着。名目繁多的节日祭祀、古老悠远的语言文字、绚丽多姿的服饰歌舞吸引着他走出书斋,走向自然山川。“彝族文化是祖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我们可以挖掘的太多了,可以留给后人的也很多,我是一个老党员,即便退休了也该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于是我开始一点一点去考察寻觅古驿道的历史,当古驿道的考察快结束时我又想到了探寻古镇古村,古镇古村结束时又开始了佛教文化,就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新的课题,就一直坚持下来了。”张方玉说。正是这样的精神指引着他不断奋斗着,退休之际,张方玉主动请求主持紫溪山风景区开发,多年来坚持以带病之躯深入实地考察,查清了历史上68座佛教寺院、25处僧人墓塔群遗址,提升了紫溪山佛教历史的地位;他还致力于楚雄茶花的开发与推广,打造楚雄茶花品牌。“实地考察著书确实是个苦差,但是一旦找到了兴趣就不会放弃,这些工作没有什么秘诀,如果有,那就是不放弃。”他说道。

一个老人的斗胆:依旧在制定计划坚持每天工作

“只要还有口气,就不放弃追求,追求就是做对后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事。”张方玉笑着说。据了解,目前,他正在整理着关于楚雄碑刻和楚雄佛教历史两个课题的书稿,大约已经完成100万字。“我依旧斗胆在制定计划,每天都坚持工作,我还想写到90岁。”张方玉翻阅着电脑里的资料说道。这个在73岁时登上了彝州最高峰——百草岭的老人,凭借着一股子勇登高峰的韧劲,同样地,他在70多岁的时候自学电脑技术,敲敲打打出自己几百万字的书稿。如今已经83岁的他,依旧笔耕不辍,仍每天坚持在电脑前工作,还计划在今年完成楚雄碑铭石刻的整理和注释工作。多年来,张方玉以其严谨的学风和老当益壮、激昂向上的拼搏精神为彝州文化建设默默做着贡献。 记者 罗晓欢

来源:楚雄彝文化网

编辑:古孤



微信公众号:nuohop12345

本平台致力于诺合(黑彝)群体的交流、介绍,同时也发出一些心声和关切。欢迎各位亲戚、各位同胞投稿,投稿邮箱:2447204253@qq.com只要客观本平台就会发布。


    关注 诺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