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读|燕山印象

 

我曾经住在山的西面,初生便看着满眼黄土和浩瀚大河,成长便随着狂风和沙海,是一个地地道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山西黄...



我曾经住在山的西面,初生便看着满眼黄土和浩瀚大河,成长便随着狂风和沙海,是一个地地道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山西黄土高原人。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熟悉了苍凉的地缘和奔腾的大河,久而久之,自然对那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黄河还有那一代又一代人所奋战牺牲征服的壮阔高原感到情义相容,觉得心中承载了这份人定胜天的气势后就再难容得下另外一份感情。
2016年8月,随着工作调动,我来到了燕山。


乘着单位巴士进入燕山,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条条交错的宽阔大道,仿佛一条环城河将燕山和外界分离,像孤岛一般让燕山孤立于热闹的北京市外,冰冷的路灯如拒人千里之外的卫士,远处隐隐约约的烟筒如散发着杀气的炮管,让外来者颈项发凉。
毫不客气地说,我对燕山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一座工业孤岛。
(高雪松摄影)
谈起工业,脑海中浮现的便是曾经看过的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一个个工人像机械一样整合在工厂中,每一个人之间的冷漠、绝情让整个城市都变成了一座监狱。而现在不知为何,那往来奔驰毫不停息的汽车、空旷无人的道路,竟然让脑海中那座滑稽可怜的监狱渐渐和燕山重合,刺骨的寒冷席卷而来,让我在三伏天也不禁打了一个哆嗦。

巴士没有停歇,径直载着我们不断深入。

路边景象像高速快进的光盘影像从眼前不断晃过,我无助地坐在巴士上,仿佛一个正在被押解的囚犯,即将进入到我即将扎根余生的监狱。

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只是转过了一个路口,景象居然发生转变。就仿佛那句被诵滥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眼前出现的,是一种融洽。
先是抢眼的一排排列在路边的高架管线,管线与旁边翠绿的树林相得益彰,当人看到管线的同时就必然会看到那一丛丛茂密的树丛;而耳边听到的,是隐藏在房角屋檐、树丛管道中喜鹊和麻雀肆无忌惮的和鸣,它们不惧来人,已然像一个熟人一般和当地人打成一片;闻到的是空气中弥漫着的沁人心扉的草木清香,还有那一抹来自大山的凉爽,让人不会忽视那作为背景的巍峨山脉。

(杨建平摄影)


巴士行过广场,就看到三两成群的妇女牵着家犬笑谈风声,五六个青年戴着耳机慢步小跑,十几个老人围坐在一方象棋桌前聚精会神,几十个老妪正满脸专注地随着音乐起舞,旁边来往是不急不缓漫步在街道的行人散客,而驻留的则是成群结队的游乐人群,一副热闹嬉笑闲适悠然的燕山人文仿佛清明上河图一样在我眼前徐徐铺开,那一来一去之间所溢出的,是淡淡的闲适和幸福。■原本急躁恍惚忐忑不安的心情,此刻也被这股闲适平和下来,我不由一阵恍惚,原来从第一面儿见到燕山开始,我就陷入了一种沉重的地缘偏见之中,那心中对山西的爱让我辗转沉浮无法释怀以至于根本无法用无色眼镜去看待这方土地,正如《傲慢与偏见》中所说“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

等巴士行驶到宿舍时,我已经彻底平静下来。燕山之美,一路驶来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见证的有一些,片叶知秋,可知燕山这方土地委实不错。燕山之美,在乎闲逸融洽之间,如小桥流水流入人的心田;在乎地小人多,如五巷十舍其乐融融之间,但无论如何,我的评价也只是“不错”而已。
而等到了晚上,当我准备入睡之时,不经意间我拉开了窗帘……
(王宏斌摄影)
一片仿佛浩瀚星空一般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万千工厂闪烁的星星灯光连成一片汇成一条宽阔流淌不断闪烁的银河,无数街道长存的路灯仿佛光的长桥在这片星河之中沟通着一对对牛郎织女,眼前之景,仿佛天地倒转海空易位,地面群星璀璨,天空一片漆黑如墨,震撼、窒息、无言、哑然,我才反应过来,原来燕山的美就藏在这里,原来燕山的主角是它。
燕山,真的很美。
作者:段璞玉(燕山国税局 )

文字编辑:沈    婧

美术编辑:王    英 彭琦琛
征稿启事
“直通燕山”微信公众平台《燕读》栏目征文啦!《燕读》致力于为广大燕山地区干部职工群众提供一个阅读、写作、交流、分享的读写平台,随时欢迎您的原创作品。

征文要求:1.主题不限、文体不限、字数不限,配图更佳。

2.来稿请附上作者姓名或者笔名,联系方式。如有需要,您也可以将自我简介、生活照片发给我们,与文章一同刊登。

投稿方式:电子邮箱:politicaldept@163.com

联系电话:010-80344890


    关注 直通燕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