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需要点评,但看客不能随意攻击创作者的初心

 

很多才华横溢少年的豪言壮语还在我耳边响过时,我看到的,可能只是他们别过身去,擦泪拭汗的背影。...



昨天下午直到将近晚上的时候,才找到了某位少年跟着拍戏的地方,然后我就在少年所在的剧组,一晚上看他们拍夜戏。那晚我再次体会到做内容的不容易,导演说一声要用个轨道,一个清瘦的小男生,便拖着那堆铁疙瘩奔跑一样的往过赶,演主角的那个女孩子,穿着连衣裙,在秋风中瑟瑟发抖。

我参加过一档知名节目的海选,节目组为了选出有亮点的人,就一个个的滤选手,直到他们看完所有可能可以为节目增光添彩的人。样的工作量,在那样拥挤的北京,那群为梦想而生的少年,不是能人是神人。我是个俗人,但因眼见过这个行业的不容易而心生过很多宽容。因为吃瓜群众有时候远不知道还未成名的艺人与相关的工作人员有多辛苦。但他们不能叫苦,一叫苦,喷子就会觉得这是圈粉丝求同情。

其实并不是每个艺人都有那么强的表现欲,有人认知从艺只是一种生活,他们需要自己的空间,前段时间井柏然退出微博应该就是“求放过”的反应,他应该是个内心还算强大的人,而更感性的Kimi乔任梁却选择了用永远告别这个世界的方式让自己安静,但他故去的24小时之后,他的好友陈乔恩,却因为没有在微博上发布“泪崩”的消息而被千夫所指,在很多网民的认知里,痛哭是表达悲伤的唯一方式。

每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后,我都怀疑我生活的时空发生过穿越,因为有人用“戏子”“没好东西”形容这些艺人,好像他们的离开,只是多了谈资,没有引发任何警醒——
他们
乔任梁去世后,某网站在算流量,公众号大V更是三句话不离抑郁症跟SM,然后“悲天悯人”的劝告大家“爱身边的人”。那段时间看着这些大V言论的时候我总在想:他们跟梃杖严蕊的朱熹到底有什么区别?在宋朝时期的朱熹都能容严蕊说一句“莫问奴归处”,但这群大V却时时刻刻不给当事人或其家人有半分喘息的空间,被人指责后,会美其名曰“社交时代就是这样”,这是互联网改变了的生活,你接收便利,也得承受阴影。
台词


当然,这群人还有另外两句出名的台词就是:

一、社交媒体时代,生活即娱乐

二、内容为王。

这种万能公式的话初听醍醐灌顶,但听得多了就分外厌倦,就好像在互联网没爆发式增长的时候,内容好不能逆袭一样。

比如《武林外传》首播的时候是2006年,那个时候视频网站跟社交媒体还不成气候,但电视剧依旧硬是凭借着宁财神超强内容力的剧本一举捧红姚晨;闫妮,让其成为一线女明星。往前倒,电影市场一直都是票房说话,宁浩当年用300万的投资拍出了《疯狂的石头》,创造了万人空巷的盛况,而《富春山居图》据说投资了好几亿,却照样是烂片史上的顶梁柱。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只是制作方不得不认识到“东西烂卖不出去了”——要是互联网没有井喷式样的增长,很多人确实依旧可以利用强大的渠道优势推广质堪忧的电影电视剧,那样即便剧烂,观众也得忍着。

但我时常在想,很多观众觉得烂的片子与电视剧的制作方,真的想去制作所谓烂片烂剧么?我时常想起那些混在剧组里浑汗如雨的朝气,跟一个镜头可能改了一宿的辛勤。卉儿总觉得,文艺作品需要点评,但看客不能随意攻击创作者的初心,因为我总想起很多才华横溢少年的豪言壮语,可能那时我看到的,只是他们别过身去,擦泪拭汗的背影。
·END·
我会学着跟世界和解
长成你们眼里的大人
关注我~
微信号:杂货铺老板的女儿


    关注 杂货铺老板的女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