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云袅袅浅话铜炉

 

“欹角枕,掩红窗。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沉水香。”...



“欹角枕,掩红窗。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沉水香。”说到香炉就一定要说“博山香炉”,这是据记载最早出现的香炉形态,早在西汉时期,青铜制的“博山香炉”曾一度盛行于宫廷与贵族生活之中。博山地处山东鲁中,淄博市境内,该区全境尽山, 几无平坦之地,“博山”即在东南方向。自古博山一带(古称颜神镇)是我国陶瓷、窑业的重要产地。博山炉之名即寓炉盖似群山之外观,又合产地之名。博山炉下有底座。有的遍体饰云气花纹,有的鎏金或金银错。当炉腹内燃烧香料时,烟气从镂空的山形中散出,有如仙气缭绕,给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觉。博山炉初为铜质素面,后随工艺技术的发展,外表施以鎏金,或错金、银。博山炉流行于汉代,后世亦曾使用并仿制。有名的博山炉有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县的西汉鎏金银竹节高柄铜薰炉和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的错金博山炉。



香炉即焚香的器具,用途多样,可熏衣、可陈设、可消除疲劳、可驱散蚊虫、可敬神供佛。但是不同材质、样式的香炉用途大不相同,像官窑、哥窑、定窑、龙泉窑所制的瓷质香炉,多用于艺术欣赏,摆件赏玩;日常生活中像炉口稍大,身材扁平的明·宣德铜炉是最为适用的,宋代姜氏铜炉也很好,然后就是古铜博山炉;像烧香之炉以及太乙炉等不可用于日常做香之用。木质香炉可摆于山间或庭院之中,石制香炉只可用于供佛。



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是古代文人重要的生活内容,宋词中也多次提到“博山”的字眼,说明博山香炉在文人心中的地位,如本文第一句,便是纳兰性德的《遐方怨》,将博山炉上如缕不绝的轻烟作为背景,思念江南伊人。像杨万里的《和罗巨济山居十咏》:“共听茅屋雨,添炷博山云”,室外雨声潺潺,室内香雾缭绕,人生安闲而惬意。若是夜晚读书,更少不了一炷清香缓解疲劳,而香炉给士子增添了一份生命灵性,留下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佳话。

熏香的历史在中国由来已久,用铜炉熏香除“博山炉”外,宣德炉更适用日常生活。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在朱瞻基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再呈给其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为制作精品的铜炉,宣德皇帝亲自督促,这在历史上实属少见。宣德炉以色泽为亮点,其色内融。此件宣德炉以黄铜制成,底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带底座。其炉身形制规整,敦厚之中不失灵巧精致,作为书房陈设颇为雅致。焚香其内,数百年历史的厚重感随香外溢。它通体光素,尽显铜炉精纯美质,铜质精良,入手沉甸。虽没有浪漫的青烟迷离,亦没有过多诗情画意的故事,不过器型经典,朴素低调,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中国铜香炉的通称。

时代在前进,明朝至清代直至近代,铜香炉的发展也在继续,不同时期出现很多精美的铜炉,相比宣德炉,在外观与纹饰方面更加华丽,更加考究。



电话:028-84276658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东大街芷泉段6号时代1号广场3206

工作时间:09:30—18:00

长按二维码,扫描它,关注分享缘文缘,现在关注惊喜多多!!!了解更多茶道、紫砂、青瓷,快和你的朋友一起扫一扫吧,等你关注我哦

  扫一扫进入缘文缘博物馆,了解更多青瓷紫砂产品!


    关注 缘文缘文化博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