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技术传播教育沙龙召开之际

 

按语首届技术传播教育沙龙将于2016年7月30日在东南大学召开,这必将成为中国技术传播教育史...



按语

首届技术传播教育沙龙将于2016年7月30日在东南大学召开,这必将成为中国技术传播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韩涛和我将作为中国技术传播协会技术传播服务委员会的代表长出席本次沙龙并做分享。此次沙龙活动中,我将分享北大在技术传播教育与研究方面的实践,就一些大家关注的问题,提前剧透,给沙龙预热,以便更好地讨论。

技术传播在中国最近才出现吗?



技术传播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用户使用产品或完成某项操作,中国即便是五六十年代生产的电风扇也都会有配套的说明书,从这点来看技术传播在中国一直都有。只是中国的工业界和学术界,对其需要的专业技能有所低估,以为手册和文档随便写写便可,并没有考虑到即便是最普通的文档,也需要考虑受众,考虑他们的教育背景、使用习惯,并针对受众以他们最容易使用和接受的方式提供帮助信息,这里有相当的专业性。

技术传播为什么最近突然热起来了?



据商务部统计,从2014年开始,我国实际对外投资已超过利用外资规模,这意味着目前有大量的企业正在走出国门,到海外拓展业务。欧美国家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此外因其人本主义,对用户的关怀也极为重视。早期外销时,国内产品帮助文档常常只是翻译成外文,然而在欧美等市场销售产品时,因为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用户使用习惯的不同,翻译过去的手册常常不能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专门的行业,需要专业的知识,不少大型的企业都纷纷设立文档部门,对此重视起来,例如华为的资料架构部,中兴文档部,联想文档部门等等。可以说,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去,以及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技术传播人才会不断受到重视,并会成为一个新的行业热词。

中国高校最近才开始重视技术传播?



在很多领域,高校是更为前瞻的,技术传播领域也不例外,先前已有不少前辈做了很多尝试。早在1997年,PeiyaGu教授就尝试在苏州大学开展技术传播领域的研究,此后,国内的东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郑州大学等,都开展过短期的技术传播培训,例如2000年,丁教授便从美国过来给苏州大学的学生讲授了两周的技术传播课程,他们先导性的尝试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不过因为时间都比较短,也没有延续性,未能形成较大影响。

国内高校开设技术传播专业了吗?



目前为止,国内尚未有高校正式开设了技术传播专业,但是不少高校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例如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已经开设了5门技术传播相关课程,分别是:”英文技术文档写作”、”技术传播方法”、”信息出版新技术”、”双语编辑与写作”、”技术传播科学研究方法”,此外因为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内部各专业课程通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IT项目管理”,“交互媒体设计”,“色彩学”,“用户体验设计与实践”,“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等其他软件工程或数字艺术类课程,虽然北大尚未正式成立技术传播专业,但是学生通过选课完全可以达到技术传播科班出生的水平。此外北大与荷兰屯特大学已经合作“技术传播与翻译”双硕士项目多年,进一步补足短板。学院也在积极筹备开设新专业方向。

东南大学在技术传播领域动作频频,郭庆老师也在多个场合呼吁建立技术传播专业,东南大学也陆续派出了10名左右的教师赴美进行技术传播。南京师范大学在严志军院长的带领下,在该领域也颇为活跃,2015年在南师大举办了为期三天的技术传播培训,北卡罗纳州立大学的两位老师,还有师建胜和我也分别给培训班讲授了部分课程。

相信在各方共同的努力下,很快就会有高校能开设技术传播专业。

中国高校可以照搬欧美技术传播专业培养模式吗?



技术传播专业是符合交叉型专业,每个学校都因为其特殊的优势和背景开设了该专业。美国有两百多所高校在开设技术传播专业,欧洲全部加起来应该也有十几所,调研过程中也发现,虽说大类是技术传播,但是各大学具体的教学和研究相差还是比较大的,有的设在英语系下,主攻实用写作;有的在传播学院下,主要侧重在沟通交流;也有在心理学和行为学,主要擅长用户心理分析和行为观察;还有在计算机学院下的,主要做可用性,做人机交互。还有一些在工学院下的,不一而足。中国高校也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本校优势开有特色的专业。

有一天中国技术传播专业遍地开花后会怎样?



整体而言,技术传播还是服务于产品的。欧洲的优势在制造业,例如国内所追捧的德国工业4.0,可以说欧洲的技术传播主要服务于制造业,因为机械设备的特点,很多文档还交付的是纸张版。美国则强在互联网产业,而互联网重视用户体验,综观美国技术传播,可以发现大篇幅文字类的文档在减少,逐渐在提高互联网产品的可用性,或者将帮助信息直接与界面融合,高校的研究也逐渐转向用户体验设计,人机交互等。

我国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代,一方面我们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也正在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另一方面互联网也很发达,移动互联甚至有超过欧美之势。一方面,国内的技术传播需要借鉴欧美在传统文档和互联网帮助系统的先进经验,另外也要注意到我们在移动互联方面的优势,在移动说明书和智能帮助系统方面,欧美也未能有很好的实践,而这恰恰是我国技术传播的机会。

国内技术传播的教育,我个人判断也会分成三个流派,部分制造业较强的院校,可能会沿用欧洲技术传播的培养体系,部分互联网产业较强的院校会走美国的道路,另外极少一部分院校能充分利用我国移动互联的优势,将移动说明书或智能帮助系统做到世界领先,这样也符合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号召。

还有更多问题需要讨论?欢迎参与沙龙讨论,不见不散哦。
(作者:高志军,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讲师,中国标准化协会技术传播服务委员会副秘书长)


    关注 中原语言文化服务贸易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