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锦绣山川之:雄浑的东乡山脉

 

有一位文人说:“那么多大山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地站着,像千万奔腾的骏马,突然静止了冲动,树起剽悍和粗犷;又像一群...



有一位文人说:“那么多大山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地站着,像千万奔腾的骏马,突然静止了冲动,树起剽悍和粗犷;又像一群群不懂得匍匐的汉子,将头颅高昂,突兀、险峻、高远”,用这几句话形容黄土山脉倒是十分贴切。

逶迤连绵的黄土高原,在太阳的照射下,起伏着赭黄色的浪峰。像一部历史珍藏下来的古书,厚重、旷达、悲怆,沉淀着不尽的自然与生命的原态意蕴,散发着朴朴素素、真真实实的气味。千百年来,黄土高原以她独特而苍凉的色彩,成为西部天空下最壮烈的风景。

自治县境呈方圆形,四面环水,中间高突,略呈“凸”字状。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衔接地带,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东西长约50公里,南北宽约47公里,总面积151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664米,最低海拔1736 米,平均海拔2610米。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属切割破碎的黄土高原沟壑地貌。山坡陡峭,雨裂发育,切割颇深,悬崖峭壁处处皆是。人们形象地说,这里是“摔死麻雀滚死蛇”的地方。山坡陡度一般在30度以上,有的达到70度,险峻壁立,深度大于宽度;宽度一般在30米至50米之间,深度约30米至70米,呈“∨”字形。“隔沟能说话,握手走半天”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
自治县地貌从类型划分,比较简单,主要是黄土山地沟壑,占全县总面积的94%。其次为河谷川地,占6%。黄土山地丘陵又分为两种,即黄土斜梁状丘陵和黄土梁峁丘陵。黄土斜梁丘陵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及县城四周,占山地总面积的70%左右, 梁顶起伏不大,一般在20-30米,宽0.5-1公里,山顶与沟壑相对海拔200-300米,坡度25-30度。延伸方向多垂直于洮河,黄河及巴谢河河谷。黄土梁峁丘陵以新第三系为基地,主要分布在接近黄河、洮河一带的山地,由于接近河谷,侵蚀强烈,梁顶完整性差,大部分地段已成为峁状地形。

梁顶起伏高差50-100米,梁顶与沟底相对高差在350-450米之间。洮河河谷西部一带多以白垩系及花岗岩为基底,刘家峡水库以南及大夏河河谷东边以花岗岩、前震旦系变质岩为基地。
河谷阶地主要由二级阶地构成,一、三、四级阶地零星分布,五级主要分布在黄河、洮河沿岸。一级阶地高出河水面   2.5--10米;二级阶地高出河水面6-33米;三级阶地高出水面 60-100米;四级阶地高出河水面105-135米;五级阶地高出河水面160-350米。一、二级阶地主要为嵌入岩,其他为基座阶地。川塬台地主要分布在靠近河岸的河滩、东塬、达板、唐汪等乡镇,面积7.81平方公里,其中河滩大塬面积最大,近6.7平方公里。

自治县山脉系无明显走向的地带,基本上以县城锁南坝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延伸,有大小山梁175条,大小山沟共约3083条,总长约5220公里,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298条。主要由六条大山梁夹着六条大沟,即韩则岭——妥家沟,沿岭梁——白家沟,官结连梁——苦格力沟,张王家梁——陈家沟,春台梁——直属沟,阿娄池梁——麦池沟;再由这些大梁大沟又分出几十条支岭、支沟,形成了一幅绵亘层迭、纵横交错的山峦图景。
几百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乱垦滥伐,天然林木和植被遭到彻底破坏,生态系统严重失衡,水土流失严重,岩层裸露,黄土覆盖极薄,再加之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土壤母质的影响,经过漫长岁月,土壤表层腐殖质积累变少,土壤贫瘠,保肥保水能力极差,抗旱性能更弱。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东乡气候具有明显的高原干燥气候特点,冬长夏短,春秋相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年平均138天,全年日照2500小时以上,海拨2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均温度为4.9℃,河谷地区年均温度为8℃。年降水量为541.9毫米,年蒸发量为1443.1毫米,是年降水量的2.7倍。“山高和尚头,沟深无水流”。干旱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十年九旱,冬干、春旱、夏旱呈恶性循环,每逢大旱,草木干枯,土壤龟裂,颗粒无收。

雄浑的山脉炼就了东乡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多年来,东乡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旱魔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种植方面他们不断调整着种植结构,压夏扩秋,在大旱年间,使粮食喜获丰收;经过努力引来了牙塘水库奔腾的清水,滋润着干涸的土地;奴拉坡的山头绿了,东大坡退耕还林示范工程给东乡人民带来了治理生态的一线希翼。东乡人民治理山川的热情高涨,坚强的性格与东乡山脉一样雄浑。
黄土高原上的古韵告诉你,这里不仅有过拼搏、绞杀、屈辱和失败,也有过富裕和丰殷,既有野性与柔情,又有爱情和仇恨;既有严峻与温馨,又有粗犷和粗疏,兼容的这一切,无不凝聚了黄土高原的博大神秘和幽远深邃。

------------文章来源:东乡史话
扫描以下二维码     关注东乡萨尔塔


    关注 东乡萨尔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