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老式土房子怎么做的:永定客家土楼营造技艺——夯筑技术

 

永定网合作商家摄影师:鸿渐摄影地点: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土楼组图说明:在闽西客家地区,特别是永定,伫立着2000...



永定网合作商家






摄影师:鸿渐

摄影地点: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土楼

组图说明:在闽西客家地区,特别是永定,伫立着20000余座大大小小、方方圆圆的土楼。其中有“土楼王”之称的高头承启楼,素有,“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的说法,该楼系从明代崇祯年间破土奠基,到清代康熙48年(1709年)竣工,经过三代人八十一年方才建成;湖坑的振成楼,始建于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虽说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还是整整花了5年的时间,花费了8万光洋才建造而成。。。可见造一座土楼的工程浩大和建造之艰辛。 

  万丈高楼平地起,土楼的高大牢固,建造最关键的是土墙的夯筑工艺,客家人就地取材,利用当地遍布的黄土、杉木、毛竹、石头等作为土楼建筑的主材料,举全族之力,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风水、生产、生活等特点、延续了黄河流域中原先祖的生土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建筑而成。承启楼底层墙厚1.5米,第四层墙厚达0.9米;永定现存最老的土楼“馥馨楼”,(至今已有700百年),为无石基土楼,目前仍有人居住;另据县志记载,1918年2月13日(民国七年农历正月初三日)永定发生7级大地震,湖坑环极楼正门上方第三、四层厚墙被震裂,裂口近20厘米宽,长近3米。可是地震过后,由于圆楼的向心力和架构的牵引作用,裂缝竟奇迹般地慢慢合拢,仅留下一条细长的裂痕,而整个楼体安然无恙。以上足见土楼建筑工艺之高超,成为古建筑技艺研究中的活化石,终成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

2006年5月20日,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做泥:以没有杂质的细净红土,再按一定的比例掺以细河沙、水田底层的淤泥和年代久远的老墙泥,充分搅拌均匀后,加水用锄头反复翻整发酵。这道工序对土楼的建造至关重要,混合泥发酵的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土楼建成后的使用寿命。土楼的外墙泥如发酵不到位,就会使墙体在温度和湿度变化时产生开裂现象,威胁到土楼内住户的安全。
行墙:为防水患,除房屋周边要设有排水沟外,一般要建石基50CM以上,楼层高于四层,底层墙体厚度要1M左右,自下往上再逐次收缩尺寸,土楼就是这样一点一滴慢慢拔地而起。。。
夯墙:楼层高度一般以墙枋为计算单位(每枋35-45CM高),底层夯9枋、顶层夯7.5枋、中间楼层为7枋,一枋土墙要分数次上土夯筑,一般底层一枋墙要"六覆六夯",顶层墙至少必须"四覆四夯",第一枋墙开工要择定吉日良辰,墙枋才能架在石基上,开始夯墙前用三牲祭墙枋,祈求夯墙顺利。祭毕,鸣炮开工。
安放墙骨:每夯完一"覆"都要放墙骨,相当于现代建筑的布钢筋
修墙:由于黄土有收缩性,在行墙过程中也难免有些许偏差,故每枋墙夯完后,都要在毛墙尚未被风干之前及时修正、补正
大厦将成
(来源: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每日回复“签到”有惊喜,永定网客服微信 2551108
永定网广告热线0597-5559836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往期文章。


    关注 永定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