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旅游]仰望密林下的天空 穿行樟子松的世界

 

一路飞驰在大兴安岭的广袤林区,笔直的路面一路前行劈开林区的“重重包围”才有了人类争夺出来的一条林间大道,或许...



一路飞驰在大兴安岭的广袤林区,笔直的路面一路前行劈开林区的“重重包围”才有了人类争夺出来的一条林间大道,或许到了这里才能真正发现对这片兴安沃野的“困惑”。秋风吹尽了树林,一片金光的色彩一路伴随视野,所有的树木绿植在眼中都被统一“格式化”,意外到访的人们都成了非定型性“植物盲”,完全无法辨识出各个树种。恍然间的驻足,才发觉已经来到了一片看似与其他林木别无二致的树林面前,经过指点这就是当地占据林木“泰斗地位”的大咖——樟子松。



乐途旅游网摄影师 许伟华

老泰斗的“奋斗史”

幽静辽远的大兴安岭主山脉东边,伊勒呼里山脉的东北坡,追踪着呼玛河来到下游流域,宽广的黑龙江右岸,这片壮阔辽远的大地之上蕴含一片兴安秘境中的珍贵林场——樟子松松林。在东西长42公里,南北宽26公里的57376公顷的沃土之上,承载了1862公顷的珍贵樟子松林,堪称大兴安岭林区的“泰斗级”林地。



乐途旅游网摄影师 许伟华 每棵树上都有一个明显的标牌,记录着树龄、树高等相关信息

时间倒退回1959年的遥远岁月,这片珍贵树林的前身被定名为——金山林场。1989年林场就被列为了樟子松树林种子基地,年采种高达500余公斤,1990年又被林业部和黑龙江省林业厅确定为国家级樟子松种子园,一粒粒饱满优质的樟子松松子被输送往适宜生长的地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种子加工厂”。

秋日暖阳照射在面前的樟子松林之中,虽然其他树木早已秋风落黄,而樟子松的绿意在此时则完全彰显而出,四季常青的樟子松挺拔高大,来到这里才发觉似乎一直是抬着头前行,似乎体会了虽然无法到达巨人的高度,但是让人们学会了“仰视巨人”。



乐途旅游网摄影师 许伟华

这片偌大的向阳山坡成为了喜欢阳光的樟子松的天然温室,同时酸性的土壤也为松林提供了它们热爱的沃土,极为耐寒、抗旱、耐贫瘠和抗风的“特长”,让樟子松一跃成为了众多树种中的优胜者,与脚下这片东北极寒的沃野相伴相守。

“亲脚”丈量樟子松的世界

秋风扫尽,落叶松的松针早已枯黄落尽,铺满了林木之中的幽静山路,踩上去柔软舒适,而在一片伟岸高大的樟子松下,还有一片片当地的百姓极为喜爱的“老柞树”围绕着松林树干恣意生长。长圆形的柞树树叶边缘生长着天然的波浪形曲线,黄与红色的渐变让松林的色彩更加丰富,不仅好看,老柞树的树干会生长出珍贵的猴头菇和木耳,当入秋时节很多当地的百姓会逐一查看柞树,采集这些大自然对人们的无私馈赠。



乐途旅游网摄影师 许伟华 色彩绚烂的柞树

沿着林间的小路前行,才发现每棵樟子松树干上都佩戴着一个醒目的绿色标牌——记录着松树的树龄、树高和胸径,每路过一棵都看到标牌记录的树龄都在百年左右,忽然间觉得像是一棵棵见证岁月变迁的老者在目送着来往的匆匆行者。



乐途旅游网摄影师 许伟华

无意间脚下踩到一颗颗的松塔(松果),捡起一颗虽然松塔里已经没有松子,但是当地的百姓说每年都有树种保育员会上树采集松子,为防止折断松枝,采集工作都是小心翼翼进行,因为这些松塔中蕴含出的珍贵松子就是培育樟子松的“基因库”。曾经在市场上村民采摘收集的松子价格每斤竟然可以高达2000元,加之樟子松木质软且韧度好,成为早期工匠制作榫卯结构的上佳木材,颇受家具制作市场的高度认可,由此可见樟子松的珍贵程度。



乐途旅游网摄影师 许伟华

望着林荫道中的空空松塔,当地的老人却仍旧视若珍宝,遥想曾近的艰苦生活,冰天雪地的极北之地,生火取暖便成了最关键的问题,这些看似无用的松塔就是最好的生火引火的“利器”——干燥的松塔包含着松香,轻柔的木质在火种轻易燃起了温暖的篝火,也是大自然的馈赠。

随着深入密林,阳光穿透樟子松高耸的枝干投射到地面斑驳的光影,而就在这或绿或金黄的色彩中,竟然穿插着当地非常常见的“达子香”,学名就是映山红,原本五六月份盛开的花蕾,居然在金秋已经寒冷的季节开放,实在是令人啧啧称奇。



乐途旅游网摄影师 许伟华

继续前行,樟子松棵棵耸立,如卫兵一般坚挺,竟然偶遇一颗130岁高龄的樟子松,视线不断向上,高达23米的树高让人们必须仰视,越接近树干的顶端枝杈也越密集,部分干枯的枝杈虽然不知什么疾病的原因落尽了松针,但是伸向四周的枝杈如同一双巨大的怪手在半空伸展开来,极尽自我的恣意形态。



乐途旅游网摄影师 许伟华

在穿行的不经意间,同时看到一些树枝虽然已经干枯,但是在这些枯枝上却生长着大大小小的“树瘤”,大家猜测或许因为这些树瘤的生长才导致了枝杈的干枯。颇为有意思的是,这些树瘤在当地百姓的口中被称为——明子疙瘩。“明子”就是当地百姓对光源之类最接地气儿的称呼,更有一些个别的松树竟然枝杈上长着众多树瘤,远观之下还是有点让人起鸡皮疙瘩。



乐途旅游网摄影师 许伟华 当地百姓曾经就利用树瘤中的树胶进行照明

听当地老人讲,曾经当地的百姓会专门砍下这些树瘤,将一层层的树皮剥开,树瘤里面竟然生长着很多松油,这些珍贵的松油不仅可以引火,还可以熬成油,成为给自行车、三轮车车链子上油的“佳品”。而长期与大森林为伴的鄂伦春族百姓则会将松油放在一个桶里,点燃松油,就能让鄂族的百姓夜间捕鱼时照亮江面,简直是人类智慧的集大成。



乐途旅游网摄影师 许伟华

就在林子中颇为深入的位置,竟然又偶遇一颗粗壮高耸的参天古松,奇特的是围绕着树干竟然包裹着一圈红色的绸布,老人们估计这里肯定有人在此祭拜过山神,当地百姓的“祭山神”源自鄂伦春族外出狩猎之前,都会由猎头挑选一棵古树,在树上雕刻出一个人脸的图案,在树前上香、供奉,如果此次打猎收获丰厚,人员安全归来,就会将猎物的血涂抹在之前的那棵“古树人脸”的嘴上,以示敬畏和还愿。看似苍劲的樟子松林,却在当地百姓的口中回忆起曾经的生活和过往,让人赞叹不已。

瞭望塔上的“丛林生活”

经过打探,这片只能仰视的古老林区,也有了俯瞰它的机会,因为在林区之中都设置有一座火情瞭望塔,随时观测林场的安全情况。告别之前还算平坦的林间山路,此时来到的林地之中明显看出少有外人的涉足,地面的小径在落叶铺满之后更加隐蔽。

七拐八绕,瞭望塔时隐时现,当真的站在塔下目测高度估计在30米左右,在秋季劲风的吹动下不断摇晃,让腿脚有些不自觉得发抖。紧抓着钢架一步步攀爬向上,钢架不断在风中摇摆,顶着强风终于爬到塔顶,原本认为空空的瞭望室居然有林区的工作人员在此留守执勤。



乐途旅游网摄影师 许伟华 30米高的防火瞭望塔里就是护林员们的全部工作和生活

已经在金山林场工作了4年多的马师傅留守在这个岗位,守着瞭望塔顶的这座四面透风的铁皮小屋,目测只有4平米左右的空间内——一张用白桦树干支起来的小床、一个对讲机、两件军大衣以及外面的一个高倍望远镜就是这里工作的全部家当。没有电的瞭望室里,马师傅利用带上来的电瓶为对讲机充电,对讲机时时发出同事之间的工作交流。

走出小屋,在30米高的高空随着风的吹动脚下的平台不断晃动,而让马师傅最看重的高倍望远镜此时也伫立在风中,老马不时在镜头前望向远处和四周,观察记录,时至秋季,老马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裤、棉衣,这样寒冷季节的工作要一直持续到十月底。短暂的冬季休整,因为冬季是森林防火的淡季,等到来年3月严峻的防火季节就又一次拉开帷幕,年复一年……



乐途旅游网摄影师 许伟华 护林员最重要的工具:高倍望远镜

就是这样的工作,马师傅认为自己算是很幸运,离家很近,在防火季节不忙的时候可以回家吃饭,而在防火的严峻期就要带着饭整天整天留守在小小的瞭望室里,而离家远的同事就要在瞭望塔下搭起小屋来就地制作简餐。



乐途旅游网摄影师 许伟华 条件极为艰苦的瞭望室

马师傅说金山森林西南方向的骆驼脖子森林的护林员同事在瞭望塔一工作就坚守了十多年,风雨无阻,每月仅有的两千多元的工资更是让意外造访这里的人们对马师傅他们这样坚守在岗位上的护林员肃然起敬。生活有多种多样,但是一人、一个对讲机、一个望远镜就是他们工作的全部。

来源:乐途旅游网

1、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查看公共账号】可关注我们;

2、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微信公众账号】中查找:hmxwxcb

3、投稿信箱:hmxwxcb@126.com

4、通过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


    关注 呼玛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