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奇葩的高考(原创)

 

1932年一放暑假,刘文典就成了清华大学最焦虑的人。原因呢?马上就要大学一年级和研究生招生考试了,国文科的试...

1932年一放暑假,刘文典就成了清华大学最焦虑的人。原因呢?马上就要大学一年级和研究生招生考试了,国文科的试题还没着落呢,这位中文系代理主任能不急的团团转吗。正抓耳挠腮间,猛然想起了一个人——陈寅恪。对呀,这位几年前还是名满天下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的大学者,随着研究院的停办转入了清华大学,此刻正担任着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的合聘教授。何不让陈先生给今年的国文科考试命题呢?

但当刘文典找到陈寅恪并说明来由,心就凉了一半。陈先生已敲定要到北戴河休养,次日就要动身。正当刘文典为难之际,陈先生说,无妨无妨,试题马上就出。不多时,陈先生就将拟好的试题交给刘文典……
8月1号,清华大学一年级和研究生招生考试开始了,当学生们展开国文试卷一看……试题除了写一篇作文以外,只要对一个对子,大学一年级入学考试的上联是“孙行者”、“少小离家老大回”,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上联是“墨西哥”。

全场两千考生大部分当场傻眼,考场上是白卷满天飞,各种“神对”也是纷纷出炉。比如,不少学生给“孙行者”对的是“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有考生对“我来也”,最让人笑喷的是有人在“孙行者”下对“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少小离家老大回”更是难倒全场考生,以致不少考生都拿诗的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当答案,最神回复你绝对想不出,是“金银珠宝往家抬”。

不出所料,考试刚结束,争议声就满天飞了,害的陈寅恪不得不在报纸上说明命题缘由。在陈先生看来,以对对子为考题,绝无作秀或噱头之嫌,而是确能考出考生对国文文法和中国文字特点的认识。这种简单的题型,能难住一般的考生,却是考出尖子生的好办法。同学们,你们不妨也试着对一对!(文末有答案哦)

顺便说一句,陈寅恪以对对子做考题应该是有“预谋”的。因为陈先生平日里经常随口而出让人爆笑的对子,特举几例,赏析如下:

清华国学院同学聚会,同为国学院导师的梁启超是“南海圣人”康有为的弟子,王国维是溥仪的南书房行走,陈先生赠给学生们一幅对子:“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

罗家伦出任清华大学校长,赠给陈先生自己的大作《科学与玄学》,陈先生回赠一联:“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横批是“儒将风流”(因罗家伦在北伐时官拜少将,又讨了个漂亮的太太)。

抗战期间,经常要钻防空洞躲避日本飞机的空袭,陈先生对曰:“见机而作,入土为安”。



(以下泄露答案)

考试结束后,让陈寅恪公布答案的呼声就一浪高过一浪。陈先生对此的回答是“不”!“难道出作文题目的人要自己先写一篇,然后才能出题吗?”不过,陈先生还是点评了部分较好的答案,稍稍来满足了一下大家的好奇心。

陈先生认为,“孙行者”的最佳回答是“王引之”(清朝著名学者,与其父王念孙合称“高邮二王”),其次是“祖冲之”,“韩退之”、“胡适之”也较好。“少小离家老大回”没有理想的回答,有人对出“匆忙入校从容出”,还可以。至于研究生考题上联“墨西哥”,陈先生认为确实较难,有考生对出“淮南子”,已经极为难得了。(后据记者多方打探,“墨西哥”的最佳答案似乎是“文中子”)

最后要说的,就是参加当年这场奇葩考试并且成绩不错的考生中,有不少在后来成为知名学者,比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周祖谟、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段学复、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正烺。

文 / 魏宁


    关注 高一新起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