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建筑遇上艺术  中英大学生用艺术“雕刻”未来

 

由中英大学生共同完成的跨学科艺术交流艺术展“时代·共同未来”在武汉时代·新世界艺术中心开幕...

艺术展“时代·共同未来”


由中英大学生共同完成的跨学科艺术交流艺术展“时代·共同未来”在武汉时代·新世界艺术中心开幕。本次艺术展“时代·共同未来”是“时代·新世界”在2016年推出的无国界青年艺术交流计划“时代·新青年”的一部分,本次“中英艺术教育交流项目”展览及驻地创作由新世界中国地产武汉地区、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共同主办,并由来自武汉大学建筑学专业和雷丁大学艺术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本次交流合作。
《你与荷》

设计者:董啸晓 / 容志毅 / 霍利·休史密斯 / 萨拉·普理查德

材料:水、盘子、扬声器、PVC管、人体动作捕捉装置

作品简介:

作品意图是探索一种声音、行为以及水之间的关系。我们想利用人体动作捕捉程序作为与声音结合的媒介。声音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形的经验,稍纵即逝,这几乎是不真实的。通过这一点我们设想让声音实体化,也就是让人获得与视觉结合的感官体验。在我们的装置中,声音是低频率的。我们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唱碗及其用水去表现无形的声波的方式。通过使用人体动作捕捉程序,我们尝试使声音只对缓慢而流畅的动作产生回应,并让声音在感应到快速移动时瞬间停止。为了体验我们作品的主题,观众必须缓慢的移动。

目前,在时代·新世界艺术中心展出的艺术装置作品是由两校学生在英国雷丁大学交流的成果,交流期间两校的学生们利用雷丁大学的艺术设施和教职人员的专长共同确定了四个主题:音韵、循环、主体和易形。随后,在雷丁大学师生回访武汉大学期间,在武汉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艺术工作坊学习,之后双方在时代·新世界艺术中心展开了创作和现场搭建。在此期间两校学生与教职人员共同努力,探索利用空间、图纸、装置、声音和视频的表现来完成四个主题的作品,尝试用新的方式合作塑造我们共同的未来。
《超级识别》

设计者:圣心·徐 / 亚当斯泰德 / 车鑫 / 刘雨秋

材料:木头、织物、金属、绳索、数字视频投影

作品简介:

我们最初的兴趣是人类身体如何适应环境、环境又是如何围绕人类身体而设计的。我们的文化交流强调了其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我们的共同兴趣成为了虚拟编辑而成的身体。我们的项目直接通过“超人类主义”讨论了人文主义的存在方式。结合了数字技术与身体的投影呈现了这一“超人类主义”,用来创造一种势不可挡的改变。观众将被迫调动他们身体于银幕之下,这样就可以融入到艺术作品之中。

作为主办方之一的新世界中国地产一直致力于城市空间与高品质人居建筑的打造       ,亦关注社会及社群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充分尊重本土文化,多年来重视从本土人文角度营造可持续发展人文社区。
《颤域》

设计者:廖凌慧/廖子昱/丽莎·巴纳德/玛丽·简·沃伯顿

材料:铝方管、角钢、收边条、欧根纱布、遮光布、鱼线、金属丝、数字录像投影

作品简介:作品意图在虚拟和实际生活之间具化一个清晰的联系。两段录像分别从铝合金框架的两端相对投影。在同时穿透一序列的帷幕之后,两段录像都随着与投影点距离的渐远而渐淡。虚拟用户以不同的可视形式让语言、声音、图像在两点之间传递。随着以网络为介质的空间不断扩张、信息在其间膨胀,自然和人工交缠在一起,从而愈发难以界定。编码的手势循环往复,无源无止。

时代·新世界项目作为新世界中国地产2016年全新力作,融合“让城市建筑消失,让人本生活回归”的筑城理念,尝试颠覆,挣脱传统,打造一个专属于我们的时代。其中时代·新世界艺术中心,将艺术与人居彼此融合,积极为城市带入不同的文化形式,亦为各地艺术家提供展示和合作的平台。未来三年时代·新世界将与英国驻武汉总领事馆一起,继续举办中英青年艺术交流活动及驻地创作。让艺术走入生活,让每一个武汉市民分享文化的喜悦。
《异界》

设计者:李安红/李智辉/李云匀/法兰

材料:镜面纸、PPR管、PVC管及其配件、荧光漆、排水软管、铁线、灯带

作品简介:

转变,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周围持续发生,他的背后是能量的作用。能量触发了我们视觉上可见的变化,同时能量本身也在不断进行转化。以树为例,它呈现了“太阳光能-燃料-燃烧发出的光能”的循环过程。作为这种转变象征的“木”,它的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它代表了文字所经历的演变及其在我们自身观念中的转变,在同时看见树和它的映像的时候,这种转变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此次艺术展将对外开放展出至11月15日,观众可到时代·新世界艺术中心B1层免费参观。


时代·新世界▼

硚口区建设大道与汉西路交汇处(地铁3号线双墩站附近)


    关注 英国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