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这只鬼,如何影响了亲子关系?

 

同样的育儿方法,为什么使用之后的结果不同呢?除了孩子的性格不同之外,还有什么因素?...

分享三个小故事: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刚会走路的小朋友很容易摔倒,有的小朋友爬起来继续走,有的就不行。很多时候,小朋友摔倒会先看大人的反应,如果大人很紧张,孩子马上开始哭。所以很多时候不一定是疼哭的,有可能是看到大人的反应,觉得发生了很严重的事故,吓哭的。

有一次,我给老四换纸尿裤,放沙发上的时候,不小心扭到她的脖子,馨悦特别冷静的抱起来孩子安慰,镇定的问,很疼是吗?哪里疼,能动吗?简单的了解之后,安慰我说,应该没有太大问题,我再观察一下,你先去工作,需要帮忙的话,我再联系你。

后来观察了一会,觉得应该是扭到骨头了,联系家人来帮忙照顾其他几个孩子,她带老四去了儿研所。因着妈妈的冷静,老四也特别乖和配合医生,折腾了一天,去了三个医院,最后带了颈部矫正器,一直都乖乖的,一岁半的孩子,让我们觉得很不可思议。

医院出来之后就像没事儿似得傻乐
还有一次,小五早上起来,身上有一些出血点,馨悦观察到可能不太正常,咨询了两个医生朋友,医生建议,如果严重了马上去医院测血小板。

白天观察之后,下午发现严重了,馨悦告诉我,她要带孩子去医院,果然,血小板减少,馨悦拿到结果,打车去儿研所,路上才打电话给我,让我不要着急,把姐姐们弄睡了再来,到医院,才知道情况很紧急,但是小五一直非常的安静和配合。
 

住院四天,被评为最安静小病友
我发现,馨悦平时是那种大大咧咧,反应比较慢,不太有逻辑的人。遇到特别状况的时候,反而很镇定,观察很细致,头脑清晰,可以迅速做出反应。还有就是不埋怨,不抱怨。

所以妈妈稳定的情绪,可以让全家人遇事冷静,不慌乱。

《情商》的作者丹尼尔戈尔(Daniel Goleman)在《情绪领导力:自我发现与重塑》中写道:总体而言,当领导者情绪好的时候,周围的人也会保持积极心态,对达成目标更乐观。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这样的,作为家庭领导者的父母,我们情绪的好与坏,必然会影响孩子的日常表现。

虽然我和育儿书上或者妈妈导师用的同样的育儿方法,如果我们的情绪不同,同样的行为也不一定得到相同的结果。

换句话说,妈妈导师的心态比较平和、自然,而我是焦虑、急躁,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就会有差别。

有那么夸张吗?嗯……好吧,退一步讲,至少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吧。看一个实验啊!

早在1981年,心理学家霍华德 弗里德曼(Howard Friedman)和罗纳德 里焦(Ronald Riggio)就发现,即便是语言不通也能对他人产生影响。三个陌生人面对面安静地坐一两分钟,其中情绪最强烈的人能够把自己的情绪传染另外两个人。

每天早上起床,三个孩子要上学,准备出门的时候,是我家最“混乱”的时候,穿衣服、洗漱、做早餐、吃早餐……还混杂着各种告状、需求……

这个期间如果我和馨悦控制不住情绪,发火,急躁,孩子们的声音也会越来越大,告状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全家就会更加“混乱”。


人类的情绪控制中心也就是大脑边缘系统具备开环(open-loop)特性,使得人类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身边同事、家人的喜怒哀乐,很容易影响到我们的喜怒哀乐。

具备开环特性,就可以让人们从其他人的情绪那里得到帮助。不然,每个人就会变成孤岛,进入情绪的自我循环。很可能就陷入负面情绪不能自拔。

比如母亲可以安慰受伤、哭泣的孩子,朋友可以给陷入悲伤的人带来温暖,而鼓励人心的领导者也可以让陷入消沉的团队重新振作起来。

试想一下,如何人类的情绪是一个封闭的状态,一旦遇到悲伤或者焦虑情绪时,别人很难安慰我们,我们也就很难恢复了。

身边有很多人问,为什么很少看到你家的孩子哭闹呢?换句话说,很多人觉得我们很幸运,五个孩子情绪都比较稳定,好带。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是爸爸、妈妈的情绪比较稳定,遇到什么突发事件,都比较冷静,很少有特别激烈或者紧张的情绪出来,这样稳定的情绪能给孩子带来很正面的影响以及安全感。

丹尼尔戈尔曼引用了两项研究来说明这点。来自特护病房的研究表明,他人的安慰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还能减缓脂肪酸的分泌,防止动脉租塞。

另一项研究显示,一年内遭遇三次以上深重打击,比如财务危机、失业或离婚的中年男性中,不擅于交际的人死亡率会提高三倍,而有很多朋友和亲人的男性就好很多。

对啊,这就是开放性的好处。
大脑边缘系统的开环特性让一个人发送的信号可以改变另一个人体内的激素水平、心脑血管功能、睡眠节奏甚至免疫功能等。科学家可以在实验室通过测量生理机能变化,捕捉到情绪同步的过程。

比如,观测两个愉快交谈时的心跳频率。开始时,另一个人的心跳频率并不相同。15分钟后,她们的生理信号开始变得极为相似。

这种现象当然也会广泛存在于工作环境之中。团队成员不可避免会收到其他人情绪的影响。而且,群体和个人一样,也有起伏变化的情绪,也会感到嫉妒、焦虑或兴奋。

2000年,纽约大学的卡洛琳 巴特尔(Caroline Bartel)和密歇根大学的理查德 萨维德拉(Richard saavedra)发现,来自70个不同行业的团队在开了两个小时的会议之后,大家都会拥有相似的情绪,不论好坏。

如果成年人都可以相互影响,更何况是婴儿了。一个情绪平和、充满盼望的母亲,不但给孩子带来的情感上的安全感。甚至也会影响孩子的身体激素的分泌,也就是说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如果我每天带着焦虑、紧张、不安的情绪陪着孩子,想想孩子会受到什么影响?作为成年人来说,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方式发泄,但是孩子只能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再想想,如果我们常年生活在一个焦虑、急躁人的伴侣身边,时间长了,我们会受到什么影响?是不是身体也会发生变化?

情绪传染是真实的神经学现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了。一个母亲可以塑造一个孩子、甚至家庭的气质,原因就在于此。
值得庆幸的是,每一个种情绪传染的速度和难易程度不同。好情绪传染的快,负面情绪传染的慢。这也给了我们改进的空间。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西加尔 巴萨德(Sigal Barsade)199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快乐和热情在工作人群中最容易传播,烦躁会难一些,沮丧情绪传播的最慢。

所有情绪中,笑声最有感染力。因为我们大脑里有一些开环回路专门用于探测笑容和笑声,并让人作出回应。科学家推测,这是大脑很久之前就有的硬件配置,因为微笑和大笑是与他人结盟的一种表达方式有助于生存。

妹妹们经常跟着姐姐傻乐
的确,战胜这只“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绝对得使出尽洪荒之力……我们选择先从最容易做的事儿开始:

妈妈们,尤其是全职妈妈,经常给自己放个假,约约会、吃吃饭、缓解一下心里的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是什么自私的行为。任何一个成年人,都要在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再去帮助其他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当妈妈们爱的油箱被充满,才能够把更多的爱,微笑和大大的拥抱给我们的丈夫和孩子。

以往文章:

爸爸眼中的“妈妈焦虑症”(上)

爸爸眼中的“妈妈焦虑症”(下)

有一种经历叫“产前抑郁”

“五个孩子,你们是不是疯了!?”给你一个不疯的理由

家庭教育也需要战略思维


    关注 简单妈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