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温故知新:《道德经》第二十三至二十六章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点击上方
“博雅国学智慧总裁精修班”
关注!


《道德经》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zhāo],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清静无为才合乎自然法则。所以说狂风挂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造成的狂风暴雨?是天地。天地尚不能长久维持这种剧烈变动的状态,更何况人呢?所以说寻求大道的人,其言行就会符合大道;修养美德的人就会有美德;坚持错误的人就永远犯错误。愿意同大道在一起的人,大道也乐于同他在一起;愿意同美德在一起的人,美德也乐于同他在一起;愿意同错误在一起的人,错误也乐于同他在一起。自己的诚信不足,才会不被信任。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站得高一些反而站不稳,迈着大步想走得快一些反而走不远,自我表现反而名声不大,自以为是反而声誉不高,自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超人。用大道去衡量这些行为,可以说都是多余无用的,大家都讨厌这些行为,所以懂得大道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wàng]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有一个事物混然而成,它出现在天地之先。它无声无形,独立存在永不改变,循环运动永不停止,可以把它当作天地万物产生的基础。我不知道这个事物的名字,就给它起个字叫“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叫“大”。“大”使万物运动发展,发展下去就会走向极盛,走向极盛后又要返过来回到原处。所以说,“道”有“道”的规律,天有天的规律,地有地的规律,治国也有治国的规律。天地间有四种主要规律,而治国的规律只占其中之一。社会规律要效法地的规律,地的规律要效法天的规律,天的规律要效法普通规律,普通规律就效法它自身的样子。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shèng]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译文:

重是轻的基础,静是动的根本。所以圣人整天行走也不离开衣食行李,即使有奇观美景,也安闲而居,超然物外而不为所动(即不离开辎重而去游赏美景)。为什么一个大国君主,却因为个人享乐而不重视国家呢?不重视国家就会丧失基础,轻举妄动就会丧失根本。

【注】本文依张松辉教授《老子译注与解析》校对整理,岳麓书社出版,2008年12月第一版,2010年1月第二次印刷。




    关注 博雅国学智慧总裁精修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