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100人【003期】 启程:奔跑在创业的路上

 

资本市场最大的价值是把资本与创新连接在一起,把资金投向大多数人还看不清的未来,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我们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启    程
把一群人聚在一起是因为单独的个体无法完成所有的事情,相信团队的智慧可以做成事情。人的技能,信用和影响力,其价值的体现,都是有时间窗口的,如果你错过了属于你的时机,你的才能可能也会贬值。经历半年时间的蛰伏,我们团队终于发行自己的基金产品,算是实现了质的跨越。

与银行的几轮交涉过程中,我们也在考虑银行(特别是私行)究竟在选择投资顾问这个层面想要的是什么?而我们作为一个初创团队,最大的缺失是没有公开的业绩记录,能够提供哪些?



在面对各类资产回报下降周期中,银行端并不是特别关心你究竟如何做的问题(这对银行来讲是中间业务),而在资产选择投向上是否与他们匹配(银行考虑的是如何把成本转化为收入),并且是否有可拿得出手的过往业绩。

实际上我们这次融资成功更多依靠的是公司的背书,以及过往在增发市场实施的项目经验(银行不关心一个初创团队是在正确道路的途中还是一个错误的道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他们没有看到足够的进展,他们不在乎为什么)。
聚焦与实施
银行信任我们,给了我们一笔启动资金去实施运作,侧重点回归到究竟怎么管理好这个产品,在两年半的考察周期中,我们能给银行带来了什么,能给客户带来了什么,我们团队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哪些成长。这更多涉及到工作计划如何按部就班的实施以及如何我们团队无形资产的积累问题。

由于本身产品性质决定超过半数投向需要配置在增发这个市场上,而对建仓期又有明确的限定(6至9个月),意味着我们前期必须积累部分增发项目,特别是已储备在股票池中在酝酿增发事项的标的,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将资金配置成资产,而又不偏离我们对于企业价值的认可。



我们之前研究过在增发市场上做的非常大的基金公司,表面上虽然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投行研究,上市公司以及下游客户,但是这本质上只是把控增发市场的业务环节。我们去单点突破只在上市公司(融资方)层面,寻找价值观趋同的管理层。换句话说,我们将非关键环节通过外包的形式在团队体外循环,非关键环节包括报价运营的标准化流程,而项目的研发和生产环节则完全自营(研发包括日常积累研究业务以及输出的知识平台)。

的确增发市场的外部条件并非对我们有利,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1.13万亿,这个市场的供给之大难以想象,无论是企业转型也好,扩张规模也罢,适合再融资的企业依旧非常少,这是产业规律(聪明的资金总会不断给予这个行业最有潜力的企业)。而买方资金力量逐步进入这个市场,最终提高了市场的退出成本。这个市场今年风起云涌,不少资金被迫去认购一些项目。

增发市场对于流动性溢价体现在获取相对低的谈判价格(折价率-增发市场核心变量),当下这个时点看,折价率的收窄至少在短期内并不利于我们,但从估值的角度而言,怕的不是贵,而是价值难以衡量。难以衡量的核心要么是变量太多,要么是距离能力边界太远;怕的是便宜的陷阱。不少看起来便宜容易让人下狠手,而一旦证明是陷阱就是大亏(尽管折价上吸引力看似足够)。



如果其他要素都较为确定,那么「贵」其实是一个很单纯的问题,至少易衡量。因为我们的投资周期会相当长,就公司与价格的相对关系来说,用静态较高的价格买入公司虽不是上策,但也不是最可怕的。

特别是这个公司的持有成本如果未来不断的变得便宜,那还能转化为一笔上佳的投资。最怕的是买入的时候很便宜,但越拿越贵了,这说明买入的逻辑从根部就错了。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快速改错的能力,但增发市场容错空间非常小,而坐实的时间机会成本更是高的惊人。

在产品运行的过程中,通过接触增发项目的上市公司的管理团队,理解如何经营企业,在选择分配人力资本是如何考虑的,这个管理层是否体现出「能干」的一面。管理团队面对阶段性经营困难的态度,以及是否遇到难题就三缄其口,过往增发的历史中是否体现出管理层的判断力,以及取得经营过程成功的代价是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了解企业经营历史的同时,不断完善我们研究内容的「负面清单」,合格的企业不会做哪些事情?企业经营在它的长期、中期、短期利益如何得到制衡?

增发市场是我们认识企业的一个连接器,对于增发项目研究并未脱离研究范畴,囊括在项目研发以及生产这个环节,我们只是做储备项目工作底稿的填充,挖掘价值的高与低究竟体现在这个企业中的内涵是什么?

日常动态跟踪企业的维度,体现在业务的连贯性和财务数据之间的逻辑是否得到体现,阅读与整理以及修正看法就是常态化的工作。从大量的国际比较和历史分析案例中能够理解很多隐蔽的问题和机会。



长期而言,我们完全专注于股权(二级以及一级市场,乃至更早期的投资)和信赖我们的客户,不会把时间花在别的上面,同时并不希望客户较为松散,规模扩张未必会给我们的直营带来成本上的优势,规模的欲望就会像肿瘤一样蚕食客户的长期价值,最后导致品牌和信誉的丧失。

虽然量化投资中的精髓也能体现商业价值和规律但外在表现是一种程式或者线性规划描述,自从AlphaGo这样的人工智能出现后越发担忧我们这行存在被替代的危险。另外,投资需要的智力活动,属于那种要求从有限的市场信息中去把握本来需要无限的信息才能得到结果的「思维艺术」(比如对公司价值的估价和分析),其「规则」是大原则性而非具体的规划和程式。



在资产管理这个行当的长久活下去并不容易,我们期望在展开长征路之前,先把一些问题思考清楚,努力把镜头拉长,从长期的角度去理解资产管理行业和中国这个市场的投资价值,经营上放慢节奏,寻找认知相符的合伙人。

客户不是根据你说的,而是根据你的长期表现来决定资金的追加和赎回,就需要投资者自己穿越数据,从我们这批人的行为中透视我们未来的轨迹,这也是我们接受市场的检验过程的一把标尺。

资本市场最大的价值是把资本与创新连接在一起,把资金投向大多数人还看不清的未来,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我们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王礼杰
某投资公司资深投资经理
主要负责一级半定向增发&并购重组
【文中观点仅代表其自身观点,与本订阅号无关】


【以慰同道,以飨友人】


    关注 定增幽灵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