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被传死讯的姜文:彪悍的人生不需解释

 

彪悍的人生不需解释

文:荠麦青青
对于赖以寄居的俗世,我们往往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入世太深,一具肉身尽在红尘万丈中打滚,欲海沉浮,挣扎不已,所以很难拎得清,逃得开。不得自由,便无法得大自在。二是,碰壁多了,吃亏多了,无数的挫败后,心灰意颓,便容易对诸事与人生冷眼旁观,心若止水,美其名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但有一种人,既对俗世洋溢着应有的热情,又经常保持着清醒的距离。比如陈道明,比如姜文。
姜文在影视界是个异数,他的身影难得在声色犬马的娱乐圈出现,偶尔被报道,也大多是出现在所参演或执导的影片宣传期。在靠刷存在感维持和提升空间的名利场,他的“不在场”依然有着挥之不去的“现场感。”就像《等待戈多》中那个神秘的戈多始终未现身,但一直被执着地等待。
姜文的标签主要有两个:一是作品,二是行事风格。这两者被人津津乐道的热度不相伯仲,皆因为它们同样具备彪悍且鲜明的特质。



张艺谋曾说,“他非常会演戏,头脑也非常聪明,考虑问题也非常周到。他的心很高,是想当司令官的人,而不是底下的兵。我也相信,他是未来中国最好的导演。”

大导演果然慧眼识珠。不久前,内地导演作品排行榜出炉,姜文的名字高居榜首。但他的作品却不以数量取胜,从1994年到2014年只拍了5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在姜文的作品中,除了《一步之遥》口碑遭遇滑铁卢在7分以下,其他作品得分都很高,《鬼子来了》在豆瓣上得到惊人的9.1分。而大咖级的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则双双跌出榜单。

厚积薄发,用在姜文身上毫不为过。而“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 则可上溯到他做话剧演员期间。1984年,他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被分配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尽管他在那里仅仅工作了一年,但非常考验内功和磨砺演技的话剧演员经历对他完全是一个“野蛮生长”的契机,再加之他钻劲十足,很快便在更大的舞台上有了用武之地。

1985年,姜文在陈家林导演的《末代皇后》中扮演溥仪,那个苍白孱弱,外强中干却回天无力的傀儡皇帝被当时身形单薄,却悟性很强的姜文塑造得极为生动饱满,牛刀小试,便获得了首肯。

而为他带来更大转机和好运的则是参演《芙蓉镇》,对于男主角秦书田的甄选,谢晋导演千淘万漉,大费周章,直至看到姜文的定型照,才最终拍板。姜文的人生际遇并不算坎坷,但他能潜入角色,用心去碰触人物内心的悲欢,因此才能将遭遇不公平待遇的秦书田演绎得真挚感人。当姜文拍完在雨中挨批斗的那场戏后,已浑身湿透,谢晋送给姜文一坛米酒。当晚,姜文和朋友痛饮如注,为片中那个在夹缝中“苟且偷生”却信念犹存的知识分子,一浇心中块垒,同时亦为自己豪情万丈的未来。
而未来,果真没有亏欠他的付出。由于成功出演了张艺谋的《红高粱》和几年后转战小屏幕的《北京人在纽约》,在收获好评如潮的同时,也将演技推向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高度。

而在其他的类型片中,无论是玩世不恭的社会青年,还是权倾一时的清末宦官;无论是苦心孤诣的父亲,还是义气干云的英豪,姜文都力避程式化,脸谱化,同时摒弃了僵化的匠气与狭隘的局气,因此他呈现出的人物大多血肉丰满,风格鲜明。
演而优则导,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虽然歧路未必不风光,但中间的腾挪辗转远非一蹴而就。很多时候,外人眼中看到的云淡风轻,少不了局中人的惊心动魄。他的身上有一股在其他的大腕那里难得一见的狠劲,但喜欢“斗狠”的人一种是向外“逞凶斗狠”,一种是向内不断与自己角力,他在超越自己的路上不断攻坚克难,才因此成就了一部部华语影坛的扛鼎之作。

但随着身份的成功转换,各种争议与责难也纷至沓来。《太阳照常升起》上映后,有知名影评人斥其“由才子变成了疯子”,并阴阳怪气地奚落他,“李安导演绝不会拍这样莫名其妙的电影。”甚至劝他悬崖勒马,迷途知返。

而《一步之遥》上映后,更是引发了巨大的舆论风暴。铁杆粉丝仍力挺姜氏影片的不同凡响,但有人却将其贬低成“几乎一无是处的电影”,并直指姜文“死于情怀癌。”更有甚者戏谑,“就这么说吧,看了《一步之遥》,我将今年打过一星的《小时代3》和《变形金刚4》都提高了一颗星。”
所以你看,与这个世界交战,要随时准备万箭穿心。

而人生的博弈就是这样:盛衰无常,成败难料,同时还要面对随之而来的滔滔舆论洪流。因此在这个世上,没有永远笑傲江湖的英雄。事业如此,爱情也概莫能外。

大多时候,姜文予人的印象就是霸气侧漏,铁骨铮铮的硬汉,但他自己从来不如此认为,“难道觉得自己最牛逼,周围的人都是傻逼么,那叫欺负人!”不过他坦承自己性格中确实有“抗上”的部分,兼有“老炮”和“顽主”那种混不吝的气质,不会遇事绕着走,不会逆来顺受,不会投诚他向来不屑的人与事。但就是这样反骨的姜文却将自己的“七寸”被妻子周韵挟之在手,这固然与周韵的高情商有关,所谓一物降一物,但遇强则强,遇弱则弱的大丈夫不过是心甘情愿为自己爱的人屈尊下顾。
有一次在上海做宣传时,一位女记者大胆告白姜文:“导演我喜欢你多年了,我真佩服你,能够让妻子还能保持少女的韵味!” 见多识广的姜文却当场红了脸。其实并不仅仅是周韵保养有术,而是他给的宠溺让她可以一直做一个天真未泯的少女。

晚年的杨绛回顾自己与钱钟书的一生时,老人说,“钱钟书的天性没受损伤,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气和痴气。”

这个世间最好的婚姻也莫过如此:你只需保持你的天性与本真就好,我来负责接纳与爱你。
如果说周韵是他最贤的妻,那么,在姜文青葱时期遇到的刘晓庆则是他的“烈火情人”。两人因演谢晋导演的《芙蓉镇》而 结识。彼时,姜文是一个刚毕业的话剧演员,23岁,资历尚浅,而31岁的刘晓庆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两人年龄悬殊,经验悬殊,名气悬殊,但在戏中的搭档却惊人地默契。姜文深沉内敛,心头却有一座待平息的火山,而刘晓庆激情四溢,却是一个骨子里克制冷静、目标明确的女子。这样具有强烈反差的人在戏中爆发了巨大的张力,他扮演的秦书田含辱忍垢,宁折不弯;她饰演的胡玉音也备受欺凌,却顽强坚忍,两人最后苦尽甘来,终得圆满。而姜文与刘晓庆也将在戏中碰出的火花燃烧到了现实中。当时慧眼独具的刘晓庆一直鼓励姜文当导演,并且多方筹集资金,帮助他成就了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然而电影上映时,相知相爱的两人却因个性差异而分手。

这之后分道扬镳的两个人各自有了新的感情归属,却一直保持着深厚的情谊,对方遇到困难时总是及时伸出援手,鼎力相助。

最令人震撼的是当刘晓庆因为逃税风波而锒铛入狱时,当初聚拢在身边的多少朋友都纷纷做鸟兽散,撇清关系者,幸灾乐祸者,甚至落井下石者并不少见。那时姜文斥巨资聘请了好几个资深律师为刘晓庆打官司,并托人转告她,“一定要坚持住!”

2003年的春节前夕,姜文托律师给刘晓庆送去了一条丝巾,丝巾上绣了一只振翅欲飞的苍鹰,刘晓庆顿时百感交集:当年事业陷入困顿的姜文,心境黯淡的时候,她正是以翱翔九天的雄鹰为喻,鼓励他振作起来。如今他们却交换了人生的场地:她从名满天下的大明星沦为阶下囚,而他早已褪去了全部的青涩,一跃而为影视大鳄。但无论命运如何翻云覆雨,无论当时多少人唱衰一个业已五十多岁的坐牢女人的前景,他仍一如既往,以坚定的目光、坚实的臂膀给予她重生的力量。
爱情走远,情义尚在,他手里的余温仍可以点燃那些生命中的冷烬,只因她是他深爱过的女人。

最近几年,姜文逐渐放缓了事业的步伐,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到家庭、公益与自己其他的爱好上。但他骨子里的秉性始终未变,不热衷酬酢往来,不喜欢在自己鄙视的人事上委身求荣。

几年前在一次访谈中,姜文曾直言不讳,“拍部好看的电影算个事儿吗?把电影卖得挣钱了算个事儿吗?都不算!你问可是为什么那么多烂片扎堆?很简单,因为那些人在乎的不是电影,‘骗吃骗喝骗炮打',电影就是个手段。跟这些狗东西我玩不起。所以17年我就只拍了4部。有位大师说:电影是男人最奢侈的玩具。当年我之所以想拍《阳光灿烂的日子》,因为我有话要说,而且这事儿好玩。要是有一天,它不好玩儿了,我就不说。你比如跪着赚钱,这事它就不好玩儿!”
这个牛皮哄哄、大情大性的姜文,这个信奉“不疯魔,不成活”追求极致的姜文,这个在众音扰攘的时代仍以稀有的腔调独立发声的姜文,却屡次被传出死讯,在漫天飞的谣言中,竟泰然自若地回应,“一切都好!”

在《倚天屠龙记》的九阳真经中有句偈语:“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强横由人,我自独步;糊涂难得,清醒不易,而所谓彪悍人生,大抵就是他这个样子。
淘漉文化长期招募作者
如果你喜欢并认同淘漉文化
可将原创稿件发送至邮箱:565511@qq.com
邮件标题注明:作者+题目+微信号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替你翻书,只摘精华
理性文章,每晨必达



    关注 淘漉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