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半岛动植物百科书籍《大鹏自然博物馆》首次公开发布!

 



大鹏新区——深圳经济特区的生态特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大鹏新区位于深圳东南部,三面环海,东临大亚湾,西抱大鹏湾。

辖区面积607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30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过76%,海岸线长133.22公里。

整个大鹏半岛生长的原生本土植物超过2000种,植物物种数量超过整个英国;

深圳陆地上生存的野生哺乳动物超过50 种,大部分都在大鹏半岛有记录;
在大鹏半岛的山野里,飞翔着全中国15%的蝴蝶种类,10%的蜻蜓种类;

在大鹏半岛的近海里,生长着近80种珊瑚,珊瑚物种的数量接近整个加勒比海……

在大鹏半岛的海岸边,生长着500 多岁的银叶树;

在大鹏半岛的岩石里,掩藏着“盛开”了上亿年的苏铁花;

在大鹏半岛的天空中,有接近200 种留鸟和候鸟在飞翔;

在大鹏半岛的土地上,有超过7000 种昆虫在各个角落忙碌……

生命是那么繁茂生动,拥有大鹏半岛,是深圳的福气,也是无数生命的福地。

大鹏的自然资源在全国的一线城市独一无二,生态系统完整,动植物资源丰富。《大鹏自然博物馆》一书系统地介绍了深圳市大鹏半岛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在不同的环境,生活着生机勃勃的各类动植物,它们为了适应环境发展了各类有趣的结构和习性。同时,大鹏半岛的地质景观也堪称一绝,是一座立体的自然博物馆,在书中都将为读者一一叙述。



《大鹏自然博物馆》集中整理了大鹏各项自然资源,以海洋博物馆、陆地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分类,用大量精美的图片配合文字向读者介绍大鹏的自然资源,普及科学知识。
图书由多个领域的自然专家审阅并提供部分图文介绍,既有普及性,又有学术的准确性。该书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祝光耀先生作序,从自然与历史的视角,把大鹏半岛的上述内涵浓缩成精华,呈现给世人。

《大鹏自然博物馆》图书有精装和软精装两个封面


01《大鹏自然博物馆》图书软精装封面

02《大鹏自然博物馆》图书精装封面

本书作者:严莹 南兆旭 ◎ 编著

《大鹏自然博物馆》共分为海洋博物馆、陆地博物馆、地质博物馆三个大馆。

其中,海洋博物馆又分为:珊瑚博物馆、岩岸博物馆、沙滩博物馆三个小馆。陆地博物馆分为:红树林博物馆、山岭博物馆、田野博物馆三个小馆。将大鹏半岛美丽的自然万物分类为七个不同的博物馆来展现。

一、珊瑚博物馆---

珊瑚被誉为“海洋里的热带雨林”,与陆地的热带雨林一样,珊瑚长在气候温暖的地方,从结构上看有多处縫隙、洞穴,为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觅食、活动和隐藏的场所。有珊瑚的海域,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程度更高。若有机会在大亚湾和大鹏湾潜水,你就有机会看到躲藏在珊瑚里的奇妙的生命。它们美丽缤纷又危机四伏,让我们共同珍惜呵护生命的多彩,不要死亡的惨白。
肉质扁脑珊瑚 王炳/摄

肉质扁脑珊瑚是大鹏半岛覆盖面积最广的珊瑚,生长速度并不快,但它对环境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处于夜间进食状态的扁脑珊瑚我们却很少有机会可以尽情地观赏、尽情地赞叹,这是扁脑珊瑚最为梦幻、最为美丽的另一面。
龙介虫与珊瑚 王炳/摄

在大鹏湾,栖息在脉状蔷薇珊瑚上的龙介虫构成了一副栩栩如生的猫头鹰的头像。

二、岩岸博物馆---

海洋与陆地在海岸带接壤,坚硬的岩层外露在海岸带就构成了岩岸的环境。比起平坦舒适的陆地,岩岸的环境充满了生存的挑战,强烈的日光照射让岩石变得滚烫,这种高温会让生物迅速脱水。在这个环境里,最靠近海岸的岩石每日要面临一波又一波海浪的猛烈冲刷,海浪的拍击力量可达每平方米25吨以上!可是在这种环境下,竟然还有海洋生物顽强的在海岸第一线与海浪抗衡。这些生命,必须坚韧、顽强和善变,才能在诡异多变的环境中存活下来。
日本花棘石鳖 严莹/摄

石鳖是一种多板纲的软体动物,背部长着八片重叠坚硬的壳板,扁而宽大的腹足让它可以在腹面和岩石之间形成一个真空的腔,让身体牢牢的吸附在岩石上对抗海浪的冲击。除了强大的固着能力,石鳖还可以忍受失水达75%,能抵挡退潮后的干旱。
白纹方蟹 严莹/摄

白纹方蟹俗称岩蟹,那些长满尖刺的足能让它们在海水的冲击下仍然能稳稳的在岩石上攀爬行走,甚至遇到危险还能跳跃。白纹方蟹是大鹏半岛岩岸的优势种,喜欢在高潮线的礁石上用匙状指刮取海藻食用。

三、沙滩博物馆---

海水将沙粒搬运堆积到海滨就形成了沙滩,大鹏半岛沿岸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沙滩,如金沙湾、西涌、东涌、桔钓沙等,这些沙滩沙质松软,海水清澈,景色宜人,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去处。沙滩对于人们来说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而对于生物生活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那么美好的环境。炽烈的阳光,一天两次的涨潮退潮,海浪来来回回的冲刷,松软的基质,让这个小环境非常的不稳定。在大鹏半岛海岸的沙滩,海浪都较为平缓,在这种环境同样有一批住客,它们或能挖洞筑巢,或能埋到沙中藏身,与沙的颜色融为一体,各自发展出招数在沙滩生存。
角眼沙蟹 严莹/摄

角眼沙蟹俗称幽灵蟹、沙马仔。雄蟹眼睛上方有尖角状突起,雌蟹没有。角眼沙蟹在海岸沙滩里挖洞穴居,十分警觉,被人发现就飞也似的逃走躲回洞里。角眼沙蟹是陆地跑的最快的无脊椎动物,要想追上它们可真不容易。另外,它们的体色和沙子十分接近,有天然的藏身秘诀。角眼沙蟹可以在沙滩上挖出很深的洞穴藏身在里面,晚上出来活动和觅食。
厚藤 南兆旭/摄

厚藤又叫“马鞍藤”,因为叶子长得像马鞍而得名。厚藤和牵牛花同属于旋花科,花朵看起来也很像,但是厚藤不像牵牛花那样缠绕攀爬,而是伏地而生,是海岸边定沙的第一植物。厚藤耐盐耐风耐热耐旱,总是在海岸的第一线生长,全世界热带沙滩上几乎都有它的身影,被誉为“沙滩皇后”。

四、红树林博物馆 ---

如深圳人在风口浪尖、饱含磨难的环境中生存,在大鹏半岛延绵的海岸线上,生长着近百种滨海植物。对大多数植物来说,“面朝大海”并不是一个诗意的环境,它们要承受海风和台风的吹袭;它们要忍受烈日的暴晒和高温;它们要忍耐营养的缺乏、高盐分的折磨;它们还要面对礁石的坚硬、沙地的松软、海浪的扑打……每一种能存活到今天的红树林植物都是大自然进化过程中的胜出者。它们拓展生命的方式,和每一个能在这个城市里落脚的深圳人一样,都练就了一套自己特有的生存本领。大鹏半岛约有红树林248亩,其中面积较大和保存较好的有坝光古银叶树红树林湿地和东涌红树林湿地,是大鹏半岛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区域,并且各具特色。
坝光的古银叶树红树林湿地 南兆旭/摄

坝光古银叶树群落位于坝光盐灶村,是中国目前发现最古老的银叶树种群。该区域属于盐灶村自然风水林,其中银叶树分布面积约4公顷。该区域共有红树植物种类10科11种,其中真红树植物6科7种,半红树植物4科4种,总个体数约1500株。2005年该区域被列为“市级保护小区”,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
银叶树的板根 严莹/摄

银叶树最壮观的是它的根部,板状的根一直向上生长,支撑枝叶繁茂的树干,抵御台风,在涨潮时探出水面呼吸空气。数百年风浪中生长起来的板根犹如一面面饱经沧桑的老墙,最高的可达到2米。图上这棵银叶树,树龄已超过500年,板根如波浪起起伏伏,见证百年岁月沧桑变迁。

五、山岭博物馆  ---

深圳的山岭中,生成于1亿多年前古火山喷发的七娘山无疑是深圳最秀丽的山峰。主峰好似一只巨大的鹏鸟翘首东望,两边延绵北去的东风岭、老虎山和南去的三角山、大雁顶犹如双翼,展翅欲飞,大鹏半岛也因此而得名。2013年底,整整封山十年的七娘山正式对外开放,并修建了2条登山科考路线,其中,主峰科考路线从新大至七娘山主峰,距离3.3公里;鹿雁线从鹿嘴至七娘山次峰大雁顶,距离3.6公里。登上七娘山顶后远望,左边是与香港毗邻的大鹏湾,湾里的小岛是香港的东平洲,右边是碧蓝的大亚湾。在山岭间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发现探索自然万物之美。
羊角拗 严莹/摄

羊角拗别名羊角扭、羊角树、菱角扭、沥口花,果实左右对称,非常像羊角形状,所以称为“羊角拗”,是华南区常见的剧毒野生植物之一。羊角拗的花长得也很有特色,五个花瓣的末端长长的延伸成带状。羊角拗全株有毒,果实成熟时候颜色由青色慢慢变成黄色,有好奇者往往试吃果实后引起中毒。中毒症状为心跳紊乱,呕吐腹泻,神经性失语,幻觉,神志迷乱。
鼬獾 李成/摄

鼬獾脸部呈黑褐色,头顶和脸部各有一个大白点,神似国剧人物之化妆脸谱,故有“花脸狸”、“白鼻狸”之称。鼠蹊部有味道浓厚之臭腺,又有“臭狸”之称。鼬獾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丘陵山地和树林里,在深圳的山岭中已经很难看到它的身影,所幸的是在大鹏半岛还有它的一席之地。

六、田野博物馆  ---

在大鹏半岛的田野里行走,有时有一种时光穿越的恍惚。都市日常的喧嚣——汽车的轰鸣,音乐的声响,人声的鼎沸——都消失了,一片宁静中,大自然的天籁之声渐渐清晰:风儿掠过枝叶的声音,鸟儿高高低低的鸣叫,昆虫穿梭在草丛中的响动……忽然,一片硕大的树叶飘落到地面,发出一声轻轻的“咔嚓声”,像极了相机的快门……
黄点斑蝉 严莹/摄

想起蝉,人们通常都会想起盛夏撕拉撕拉高声鸣叫的大黑知了。在大鹏半岛,每年最早开始鸣叫的,却是这种异常美丽的蝉,它就是黄点斑蝉,身体和翅都是黑色的,上面零星的缀着黄色斑点,黄点斑蝉由此得名。这种蝉以多种植物的汁液为食,在深圳非常多见。在惊蛰时分就能听到它的鸣声。声音清脆嘹亮,像是在对人们说“醒啦醒啦~”。
噪鹃 田穗兴/摄

在每年的春天,住在深圳的居民都会听到一种鸟嘹亮的叫声,“喔哦……喔哦……喔哦……”连续不断,有时听起来很像小孩的啼哭声,这就是噪鹃。噪鹃喜欢在大树顶层茂盛的枝叶丛中停歇,所以常常是只闻其声,不见其鸟。

七、地质博物馆   ---

大鹏半岛拥有全国所有类型的旅游资源,种类丰富,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自然景观资源。大鹏半岛的地文景观具有世界级的景观价值,在全岛都有分布。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建于2005年,总面积达15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8%,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纯公益,全免费”的国家地质公园。公园拥有奇特的古火山地质遗迹、独特的海岸地貌景观、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形成了融幽、秀、奇于一体的山、海、空景观组合,“山海相依,水火共融”的特征别具一格。上亿年没有歇息的海潮海浪,犹如最有毅力的艺术家,在大鹏半岛的海岸线上给我们留下了浑然天成却千姿百态的“石头记”。
穿鼻岩的海蚀桥 南兆旭/摄

大鹏半岛的海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高山角、海柴角、高排、东西涌海岸线和西南海角。在东西涌海岸线上,又有穿鼻岩和贵仔角两处海蚀地貌景观富集的区域。
红排角的”莫高窟“ 南兆旭/摄

一些海岸生物喜欢钻洞,以躲避海浪、猎食者、阳光。它们用顽强的毅力,挖掘、削刮甚至化学物质溶解的方法,在礁石上钻出一个安全的窝。



在全中国,再没有一个城市,像深圳这样幸运,经济飞速发展,充满创富机遇,同时拥有一个景象秀美、生命缤纷的半岛。山高海阔,万物生长,大鹏半岛是多么美好,又是多么脆弱,等待我们呵护爱惜,等待我们做出改变。让我们通过《大鹏自然博物馆》认识、了解、欣赏一个生机勃勃的大鹏半岛,守护珍稀我们的生态半岛!



(文字来源:越众文化传播)

在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之路上,作为深圳东部“桃花源”的大鹏新区,从未停歇前行的脚步,它用实际行动,展示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表达,交出一份答卷,贡献美丽样本。



本月16-17日,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大鹏策会将在大鹏湾畔举行。届时,国家部委领导、国内湾区城市代表、港澳台代表、优秀企业代表,以及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等众多精英豪杰将齐聚大鹏,深入探讨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方向、新路径。


    关注 爱西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