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丹丹:这个女孩有点酷丨100 · 七日谈

 

一位艺术家,她钻研烘焙、纹花臂、玩摩托车……还有些什么可能说出来就不酷了。...





十名男女,每人每日讲一个故事,十日刚好集齐百个故事,这是薄伽丘的《十日谈》。一个艺术家,我们用七天时间进入他的生活,讲述艺术家的故事,了解他们的“苦与乐”,“思与辩”,呈现一个更真实的他们,与他们所在的环境,这是我们的《七日谈》。



作为一个北京人,看照片你还以为她是混血,巴掌大的脸快要装不下她的两只大眼睛。等她一开口,说话的姿态都能感觉这女孩酷的不得了,说起话来一针见血,一句都不带多余。不过在你不断逼问下说起她过往经历,又像个小话唠,声情并茂的告诉你海量信息。

‍‍

戴丹丹在英国留过学,学的是电视专业,在尝试了不同的职业后,选择成为一位艺术家,她钻研烘焙、纹花臂、玩摩托车……还有些什么可能说出来就不酷了。









| 左右滑动图片 |


对事情热爱就尽情去尝试,她试过在微信还没盛行的年代,微博上卖蛋糕,为每个客人定制特款,花心思的根据客人的需求去做。比如某位客人需要一个霸王龙蛋糕,就叫来好朋友艺术家胡文丹来画出霸王龙。







后来戴丹丹觉得做蛋糕的时间越来越多,生活和工作失去重心,就收手不干了。要不100君今天还能在底下的阅读原文加个卖蛋糕的链接……





除了做蛋糕,好像没有什么戴丹丹做不了的料理,曾经还叫来朋友认真的举办厨艺火拼。因为做饭太好吃,加之朋友怂恿,戴丹丹用心筹备一番开了饭店。结果是开业一周后就关张了,原因是她觉得做饭店太累。



工作室里一应俱全的厨房
这些不同事业的终止好像都因为太累了、太占用时间了。但她又绝不是一个没耐心没恒心的人,比如某次蛋糕做失败了,就一次次重新来过,鼓捣一天卧薪尝胆终于成功。这时剧情逆转,蛋糕送进冰箱时手抖打翻,而所有的食材已经在一次次尝试中用完了,想到第二天一早还要准时送出,换别人一定撂摊子不干了。戴丹丹还是坚持下来,没别的办法,大半夜老公帮忙跑到外面去买材料,第二天如期完成。(没错这狗粮猝不及防)

其实她的这些放弃,只是不断尝试后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工作室


用于创作的织带
小角落
一位韩国艺术家为她和他丈夫塑像
这是同一幅作品,她尝试用反光材质,闪光灯下会形成黑白二维码。



100君去工作室时见到了手受伤的戴丹丹
一个北京大妞和她编织癖
100:你的作品如何理解呢,为什么会执着于用织带的媒介?

戴:我经常喜欢逛各种材料市场,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被拆分之后又重新罗列起来,会有不一样的呈现效果。而这些效果是在创作过程中无法预知的,所以充满了未知性和期待感。一些原来有用的东西在失去原有的用途变得似乎不再有用时,我希望能够让人们重新审视它的美感。于是我在不同的物体上,用不同的媒介进行各种的尝试。最终选择了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即在平面的画布上进行最传统的工艺劳动——编。

戴丹丹-《条纹 No.1》-100×100cm-织带-2016
戴丹丹-《条纹 No.2》-90×60cm-织带-2016
戴丹丹-《文字 No.2》-100×100cm-织带-2016


100:工作室里有好多纽扣,你老公的作品里也有这些材料,看起来都是服装辅料,你们平时都逛哪些地方淘来的,是不是对服装有什么解读,还是单纯的材料而已。

戴:单纯的材料,在木樨园那边。

我原来小的时候,有想当服装设计师的梦想,之后被我爸妈打压下去了。大概十岁以前,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服装,画了草图,后来过了几十年看见个服装秀,跟我当初小的时候设计的一模一样。
关于家庭
100:你的家庭是怎么样的,好像很开放比较纵容你。

戴:我妈在比利时留学,我爸是第一批出国人员,79年去的美国,所以他们的眼光很国际化,但是又有传统中国式家庭的阴影,就是对我严加管教。我从小是十项全能的发展,但是非常淘气,非常叛逆竟跟他们对着干了。他两都是学医的,我爸相比更开放。我是98年出的国,上大一的时候去英国学的英文,回来的时候就扎了个鼻钉,我妈气坏了,我爸还好。我想说的是,一开始他们不愿意我搞艺术的。

100:他们会不会和传统的家长一样要求你找个稳定的工作?

戴:我开始是在媒体工作,当主持人什么的,后来我不想干媒体了(此处能说十万个字),后来就去外企工作了,当了中层干部,工作相当好,工资高,还经常出国,混时尚圈做奢侈品的。结果我主动辞职了。



开始是想自己设计东西开店卖,后来认识了我老公,他们要开画廊找画廊经理,我就去了。结果赶上经融危机画廊没开成,我就给我老公当助手,顺便自己搞自己的作品。开始我爸妈肯定很反对,觉得不靠谱,最担心的就是:有三险一金么,以后老了怎么办啊?而且也不相信我能搞成什么样,我爸说“不会等你死了,作品才能卖钱吧?”

母亲癌症手术后,戴丹丹为她做的生日蛋糕,玫瑰花是用苹果做的。
为母亲术后做的紫薯羹
Slash人生‍




100:在今年“青年艺术100”启动展时,看到你做的实验性乐器的装置很有意思,对音乐也感兴趣?会什么乐器么?

戴:这显得我很花心……我本来差点是要考音乐学院的,从小学钢琴,后来学了二胡。小学的时候参加过电视转播的全国音乐知识竞赛,获得一等奖。给你们讲个插曲:为了这个比赛预演练习的时候,老师说请同学写出“保卫黄河”的曲子。结果五分钟之内写完后,老师看到我写的傻眼了。因为老师的意思是:让你把《保卫黄河》这个曲谱给写出来,结果我自己现编了一首曲子,因为我以为他说的是写一首保卫黄河的曲子。get到了么?所以我对音乐一直都特别喜欢。作曲、视唱练耳。

我考广院的时候,除了播音,我还考了音响导演的专业,结果考试的时候把老师给教育了一通,最后竟然落榜了。


戴丹丹-《琴 No.1》-100×140×60cm-综合材料-2016
最近我学了个新乐器,就是handpan。瑞士人发明的乐器叫hang后来别人再做的就叫handpan了。我就会那么几种乐器,什么都会点,什么都不精的那种。

handpan




100:谈谈摩托车吧,怎么开始这样的兴趣?

戴:摩托也是因为旁边的邻居朋友骑得太多了,所以自己也想试试,这么开始的,点太俗,可以略过……

我主要一直是像假小子一样,从小被我爸当男生养,所以我老觉得男生能做的事情我也想做。



“我在国外一个摩托服饰店里聊起来,他们出版专门介绍女性车友的杂志,让我提供照片给他们,我才逼着我老公给我拍的。”



100:我还看到你在澳洲沿海骑行旅程,为什么会选择那里,路上有什么可以分享的趣事?

戴:去澳洲展览那次,想顺便做点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墨尔本其实老去了,所以已经很了解了,一般观光那些我也不喜欢。然后我就想要不骑摩托或者开汽车什么的,结果那里是左行国家,有点怕不适应,那就骑自行车,没有左行问题了。然后我知道,澳洲最著名的一条公路叫大洋路,风光无限美好,查了查距离也不远骑自行车正合适,就定了。 结果开个展的时候,画廊老板是澳洲人,听说我想骑自行车去大洋路非常不同意,周围所有的澳洲人都不同意。说那里很危险,没人骑自行车,山路都是胳臂肘弯,周末还会有开玛莎拉蒂什么的去那飙车,不习惯看骑行车的人,很容易给你撞下去,而且也没有专门的自行车路 。总之,就是不让我去,怕我死掉。可是我还是不相信他们的话,还是心不死就是想去。找了很多地方费了很大劲租到了自行车。展览期间碰见一个身着像邮递员的一个神经病装扮的人来到画廊,推着自行车来的,我心想这什么人啊?后来才知道,人家很著名的艺术家,他听到我的想法之后,非常鼓励我去,说他就在那儿骑过,只不过有些山路确实危险。



后来总之是去了,什么也没准备就带了点行李绑在车上。从墨尔本出发骑到大洋路,这一路上都是大车,没有自行车道,很恐怖,跟那些巨大无比的车擦身而过的时候,感觉快被震翻了。

100:就这样你还坚持到最后?

戴:故事还没开始,第一天车胎就被扎了,我在手机上搜了下一个修车店 是在一个镇子上,还有十几公里的路程,一路上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状态,我就一边推着车一边跑步。跑了大约七公里,看见路边有一个长途汽车站站牌,上面有时间表,下午四点一刻有一班车,当时是四点钟我想等等看会不会有车来,结果等到四点半也没来。我都觉得没戏了,又等了十五分钟,车真的来了。司机大叔心特好,同意我把自行车搬车上,带我到了下一个镇。我根据地图找到那个所谓的修车店,结果发现店已经改成旅行社了。天色已晚,先找住的地方,然后老板帮我联系了一个公路汽车维修的第二天来给我修自行车,第二天我上路之前专门买了修车的工具以防万一,结果在第三天的时候 我的车又扎了……这个故事不说了,雷同,反正就是边跑边推边打气,最后到了下一个镇才自己把车补好的。

中途还有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看见一对儿老夫妻也在骑行,因为一路上别人问到我是从哪骑过来,我告诉他们之后他们都会赞叹不已,觉得我很厉害,所以当我看到这对儿老夫妻的时候,心想他们肯定骑得没我远,而且我想一定要超过他们,完全对人家不屑一顾。等到在同一个地方休息的时候,我问了问他们,结果我傻眼了,人家是六十多岁的法国夫妻,从法国骑自行车骑过来的,已经骑了一年了,还要继续骑下去。







100:你好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越是有阻力越给你动力,能不能非常俗的问,人生观是什么。

戴:我一直想做打破常规的人生,可惜还是差了一点,我想继续挑战自己。这是真的,说不定哪天我就怎么着了。

100君知道,戴丹丹的故事还远不止这些……你们还有哪些好奇?
留个言让我们知道吧~


| 七日谈关键词  点击查看往期内容 |
电视机
厕所


采访 编辑 | 冯驰


    关注 青年艺术100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