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我们可以这样亲近你

 

——诗歌仿写指导...

诗歌,我们可以这样亲近你
——诗歌仿写指导
 
黄向阳/文
 

又是到了最美的新诗单元了,一如既往的,我希望我的同学们喜爱朗读、创作诗歌。期待,我们可以成功举行原创诗歌朗诵会。

 

【写作讲坛】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们应当亲近诗歌,创作诗歌。而将原诗歌作为模板,有序地模仿,可以说是学习诗歌创作的一种捷径。
第一步:酝酿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或诗句能使人感动,首先在于它的情感。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诗句为什么能拨动我们的心弦,关键就在于一个“情”字。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诗人对土地的深沉挚爱,感动了中华儿女。无情即无诗,诗是跳出来的心。诗,首先以情动人,写诗,首先要酝酿感情——“我”要表达的是快乐还是悲伤、豪情还是壮志?接着才思考:为了表达“我”的感情,我该怎么做?

附: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二步:精选意象




有了情感还不够,还需要精选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意象是诗歌内涵的载体,即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有意象,诗歌才是诗歌,情感才不是口号。

比如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就写出两个漂亮的意象:“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使得自己的情感腾空而起,化为微风,化为阳光,显得活泼而空灵。

如江河《星星变奏曲》抒发作者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但诗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呈现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如诗中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 使诗歌朦胧含蓄,意境非常的优美。

附: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那些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啊,

你飞吧,

飞到那些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

充满了渴望。
第三步:联想和想象


抓住所选定的意象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让其随着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流动而变化。如艾青《我爱这土地》,诗人确立了“土地”“河流”“风”等意象后,进步展开想象,“土地”是“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河流”是“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 “河流”,“风”是“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以此来表达大地遭受着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再如《星星变奏曲》中借助比喻展开想象,字变成了星星,星星变成了蜜蜂,鸟变成了星星,天空变成了一棵树,字——星星——蜜蜂,鸟——树——天空,在诗人的笔下被连缀成一个感觉的整天。
第四步:精心构思


接下来就要研究所仿写诗歌的构思了。

《乡愁》这首诗,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可以看出这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构思极为巧妙。

《星星变奏曲》一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如果……”、“谁不愿意……”等)、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

由此,我们可以时间或空间或意象的变化为线索构思诗歌。

附: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 ,

大陆在那头。
第五步:运用手法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诗歌语言的精炼、含蓄,诗意的跳跃与哲理性,象征、比喻、拟人、铺排的运用,句式和节奏的变化等多种写作技巧的运用,是诗歌灵动、富有美感的有效途径。《乡愁》中诗人把无形的乡愁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种事物,形象地表达了愁思之重。这首诗句均匀、整齐,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

郑愁予《雨说》中拟人法的运用,使此诗洋溢着活泼的生命力。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都有生命,因为都会等待。雨是诗的主角,当然更活泼了。我们看到雨走着、呼唤着,是多么可爱的春之使者!雨引领人“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他教万物“勇敢地笑”:“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这语句巧妙极了。在和风细雨中,柳条轻轻摆动,真像笑弯了腰。雨从石狮子的面部滴下来,真像笑出了泪。

陌生化,新颖的搭配。如《星星变奏曲》中“遥远的安慰”、“柔软的晚上”、“闪闪烁烁的声音”、“寂寞的燃烧”、“瘦小的星星”等使诗句有了一种“朦胧”的美,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仿写时,一定要注意有意境、有文采,使用修辞手法,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才能给人美感。
第六步:反复修改


好诗不厌百回改,贾岛“只为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何况我们呢?不断的修改才能把诗写得流畅完整,才能不止是形似,而是神似,才能让文字在诗行中流淌出心灵的音乐。【作文百宝箱】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类
(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例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例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

(三)冰雪、松、菊、梅、竹等。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例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四)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例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当然,一个意象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我们在诗歌写作时,也可以寄托自己新的寓意。

【习作选登】

父爱

韩瑜

小时候

父爱是一双温暖的大手

我在前头

父亲在后头

长大后

父爱是一把小小的雨伞

我是晴天

父亲是雨天

后来啊

父爱是一只飞翔的风筝

我在天上

父亲在地上

而现在

父爱是一座永远的港湾

我是航船

父亲是海水

点评:

这首诗写得很有感情,语言也比较优美。把父爱比喻为“大手”、“雨伞”、“风筝”、“港湾”,虽然不是很新颖,但也是很贴切。还有一点我觉得也很不错,就是这首诗也和《乡愁》一样,节奏感比较强,有韵律。

小作者能精心揣摩原诗的写作技巧,句式整齐,极富韵律感。小作者亦能够化虚为实,把父爱比喻为四种具体可感的物象,那童稚时的一双大手,那上学后的一把雨伞,到后来的那一只风筝和那永远的港湾,都寄寓了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和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感恩。与原诗比,不止是形似,也极神似,从中可以感受到小作者的情感在在诗行中流淌。

(作者系漳州三中分校学生,指导教师∕赵陈丹)

再来看看我们班陈静雯同学的一首诗:

黄蘑菇

陈静雯

长在绿板下的蘑菇啊,

你如色彩鲜艳的小伞,

美得是那么惊心动魄,

可却让人只能远观,

就像那天上的太阳,

带给了世间光明温暖,

熟不知你是哪般炽热,

长在绿板下的蘑菇啊,

你是害怕什么吗?

你能否放下你的防备,

看看这斑斓的世界?

大家觉得如何呢?可以怎么修改?

(本文原载《语文报》(七年级版)2015年第19期,有修改)

再附上6年前的一篇诗歌教学后记:
孩子们,愿你们爱上新诗
 

我一直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喜欢新诗,热爱新诗。

我一直说,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最美的语言,所以我们也要热爱新诗。

于是,在这两周里,除了安排课本上的诗歌学习外,我还特意选了十几首课外的新诗让学生们欣赏、阅读。有早期的《雨巷》,也有最新的网络诗人写的《走出冬天,期待春天》,有台湾诗人郑愁予、席慕容、夐虹、林焕彰、余光中的现代诗作,也有大陆朦胧诗的代表舒婷、北岛、顾城的经典作品。学生居然表现出了热烈的兴趣,他们大声的朗读着,兴奋着。那时那刻,我忽然觉得,他们显然也是一个个诗人了。

随便布置了一个作业,写几句诗吧,他们的作品让我惊讶,让我感动:

“消逝的时光/在沉默中沉没。”(李佩珊)《献给母亲》(林秀亮):“您的青春在我的青春中默默逝去/您的美丽在我的美丽中淡然消褪/母亲啊//在人生道路上牵引我的/是您两只温暖而深情的手/在锐意进取中激励我的/是您一颗慈爱而赤诚的心//母亲,我想对您说/谢谢!”

多么美妙的诗句啊!诗歌其实一直在他们心中吧!

我于是又一个想法:决定搞一个诗歌朗诵会——“三月诗会”。

“忽然想起/但伤感是微微的了/如远去的船/船边的水纹。”“鸟声瘦成一条乡村的小径/我打回忆中醒来/又走入回忆。”“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句句美妙的诗句在他们心中流淌,在他们嘴唇中滑出,在教室里荡漾……有的人或是不好意思,或是故作姿态,但更多的是用心朗诵,技巧并不高,却是在读自己的理解,却很用心。在我看来,用心朗读,已经是享受。用心表现,就已经是最美!

用了整整两节课的时间,每一个学生都上台朗读。我的用心学生未必知道,班级里偶有笑声起伏,但他们不知道我多么的激动。每一个学生都曾认真地朗读过新诗,这比什么都重要!他们已经告诉我,不管新诗有多么难懂,不管新诗有多么傲慢,但新诗可以走进学生的生活,学生会喜欢新诗!新诗的渐渐边缘化不全在于新诗本身。

朗诵会结束,我给一位用心背着朗诵的学生发了奖,她很惊讶,所有的同学都有些惊讶,她不是读得最好的,但我说:“她是唯一上台朗诵的时候是背的!喜欢到背下来,就是最大的理由!”后来,她在日记写道:“我真的是喜欢那首诗。”我很欣慰。

朗诵会的成功举行,还给了我灵感,我跟学生说,我们还要再举行一次诗会,这一次,我们要朗诵自己的作品!

我很期待!

我们也许不会成为诗人,但我们可以喜欢新诗,可以阅读新诗,可以让新诗走进我们的生活。否则,在一个诗歌的国度,居然没有诗,那将是多么可悲啊!

孩子们,愿你们喜欢新诗,创作新诗!

 

 


    关注 糊一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