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教研路上且思且行——民歌教学集体备课

 

2016年11月8日,海淀区音乐教研中心组教师齐聚一堂,在海淀教师进修学校进行“民歌集体备课”。此次备课,旨在发挥老师们的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共同打造学生能够受益并喜爱的课堂。...



     [b]2016年11月8日,海淀区音乐教研中心组教师齐聚一堂,在海淀教师进修学校进行“民歌教学集体备课”。此次备课,旨在发挥老师们的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共同打造学生能够受益并喜爱的课堂。[/b]

此次共有五位老师进行说课。首师大附中石泉老师展示了《黄土地的交响——陕北民歌》,通过视频和现场演唱的方式,从陕北民歌的产生背景、演唱内容、语言特点以及音乐特性,让老师们感受陕北民歌中的苍凉、哀怨以及这种苦情民歌的文化根源,从而感悟陕北民歌的文化精髓。

十一学校张磊老师展示了《唱不尽的信天游》,他以歌曲《赶牲灵》为例,从广义上与老师们分享“信天游”的由来。随之围绕三个核心“唱词、曲调、演唱”,采取边听边画旋律线的方式,直观陕北山歌的旋律框架,进而抓风格,从中综合感受歌曲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体会出“信天游”的质朴、深情和执着。

北航实验学校中学部王婷老师展示了云南民歌《绣荷包》,她首先现场演唱,让大家感受音乐的语言(咬字、吐字、衬词)及风唱腔(润腔、拖腔)特点,从而进一步探索云南弥渡民歌的音乐特点;其次,通过对比陕北《绣荷包》,感受风格差异,并初步了解民歌体裁——小调。

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黄菲菲老师展示了蒙古族民歌《银杯》,从歌曲旋律的听记开始,引导学生到歌唱部分,歌唱中黄老师着重勾画旋律线、装饰音、切分节奏等音乐知识,并采用原文演唱,还原民歌的原本面貌,让大家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体会民歌的艺术魅力。

人大附中林枫老师以《无锡景》为课题,用地道的方言来演唱,把大家带入了江南水乡。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引出江南的风土人情,随后进行口传的演唱方式,让大家来模仿歌曲,感受《无锡景》的魅力。

五位老师说课后,中心组的老师们积极讨论,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人大附中艺术中心主任冯树远老师谈到:“课堂要摆脱一些程式化的束缚,多关注音乐本身,关注音乐的风格,尤其要注重方言的准确演唱。”有的老师还谈到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问必有答,而且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有的老师提出要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音乐教研员陈文雯老师跟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我们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情境及教学目的,还要设计教学评价。民歌研究课的教学评价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不仅能够会唱课上的这首民歌,而且还能在演唱中体现民歌的韵味;

二、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民歌的主要音乐特点及音乐风格;

三、学生能够理解及描述形成民歌音乐特点及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我们通过一堂音乐课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且思且行,且行且思,教研路上,让我们一起努力,交流感悟、分享经验,共同打造学生喜爱的音乐课堂。

撰稿:周丽阳

编辑:王婷

责任编辑:陈文雯   李媛婷



“海淀音乐工作室”是以海淀区中学音乐教师为主体,旨在展示本区音乐教育新理念、课堂教学新思路、呈现精彩教学活动及最新的音乐教育教学动态的微信公众平台。

投稿邮箱

haidianyyxw@126.com

长按二维码 即刻关注


    关注 海淀音乐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