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琴学杂记」闭门即是深山

 

南朝•宋•谢灵运《净土咏》:「净土一何妙,来者皆菁英。」...



-----------------------------------------


2016年11月6日,农历丙申年十月初七,秋阳明媚,媲美春朝。早起游苏州,观怡园雅集。


怡园为清光绪年间所建,座落在观前街的左近,有闹中取静之妙。入得门来,便入园中,只见假山逶迤,亭榭隐约,棠云梨雨,竹影婆娑,景色幽静清雅,怡人无比。园内筑有岚漪亭、清青园、凉洞亭、绿滋斋、适我堂、清止阁、醉石轩等,庄重典雅,匠心独具。而范泉之水一路潺潺北来,更为怡园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清远。


97年前的秋天,即1919年农历八月二十五,由叶璋伯、顾麟士、吴浸阳、吴兰荪等人发起第一次怡园雅集,怡园雅集从这一天开始,便一直延续不断。每月一次,年复年,使怡园成为全国性古琴运动的发源地之一。


怡园雅集的所在是园内的坡仙琴馆。说是琴馆,其实是原来园林主人的琴室。而参加雅集的人员,也多是苏州本地的琴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当然也会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吃瓜群众。人虽不多,但井井有条,安静闲逸。

雅集中没有专业的器材设备,有的也只是一张泡桐琴桌以及一个拾音器与一台小的外接音箱。音质不是很好,但参与者却也乐此不疲。怡园雅集也没有正式的主持人与仪式感,少了现在很多雅集的商业气息与矫揉做作,多了很多的轻松自然,朴实无华。


古琴当如此。自从古琴被很多有心人架上神坛后,古琴便已不是古琴了。如今的古琴,少了融入生活后的清新雅致,多了装腔作势后的高冷恶俗。互黑也变成了琴人的生活日常。这本身是文化的一种倒退,是古琴的一种耻辱。


古琴伴随着中国传统文人的成长而成长,国虽盛,教育虽普及,然民众之德却越行越远。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悲哀。

-----------------------------------------


    关注 大生琴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