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鲜为人之的人间仙境,据说刘镇伟新片《大闹东海》将在这取景?

 

怪道人沿门托钵,蒋老汉喜得娇儿。传说南北朝时期,石乌山下住着一户姓蒋的人家,主人名蒋柱石。年近五...






      怪道人沿门托钵,蒋老汉喜得娇儿。传说南北朝时期,石乌山下住着一户姓蒋的人家,主人名蒋柱石。年近五十,膝下无儿,其夫人亦届不惑之年,老俩口虽然家境富裕,衣食无虞,然膝下无儿,终为憾事。 

忽一日,有一道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蒋夫人见状,不禁愕然。但积德行善乃是义举,遇沿门托钵者岂有不施之理?于是她连忙把老道人请进厅堂,施茶看坐,毕恭毕敬,又请出蒋柱石来厅堂,不仅斋饭相待,临走还以钱物相赠。
老道人去后不久,某夜蒋夫人忽得一梦,梦见一条金龙闯进家门,在厅堂内盘旋飞舞,吓得她大汗淋漓,狂呼直叫。她从睡梦中惊醒,向蒋柱石诉说梦中见闻。蒋柱石不禁心中大喜,忙道:“此乃吉祥之兆,金龙临门,必得贵子。”
说来也怪,不久,蒋夫人肚子真的一天天大了起来,那年金秋时节真的生下了一个胖小子。老俩口自然喜出望外,从此更加乐善好施,希望儿子快快长大成人,使蒋家后继有人,门闾光大。
蒋柱石晚年得子,夫人老蚌生珠,自然得庆祝一番,“三朝”那天贺客临门,夫人觉得孩子该取了名字才好,便着人把蒋石柱请过来给孩子取名。蒋柱石愣了愣对夫人说:“这孩子因梦龙而生,我们就给他取名叫山龙吧,将来成为我们这山里之龙。”
这蒋山龙在母亲的怀抱里度过三年,依然足不落地,口不喊娘,老俩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山龙难道是哑巴不成?
小山龙虽然不会说不会走。但生得眉清目秀,相貌堂堂,两只小眼睛明如镜,黑如豆,见人溜溜转。看上去不象个凡胎俗子,左邻右舍都说他将是个大有出息的“龙种”。
就在山龙满四周岁的那年秋天,五年前来蒋家化缘的那个道人又突然到来。依然是衣冠不整,边幅不修,蓬头垢面。蒋夫人想起五年前的往事,知道这道人不是等闲之辈,自然加倍热情招待,酒席上蒋柱石把老年得子及孩子四岁了还不会说话、不能走路一事,一一告诉了道人。道人笑道:“来年春归日,笑口自然开,足落下地,可成栋梁材。”老两口听老道人如是说,不禁又惊又喜。
秋去冬来,转眼春至。蒋柱石夫妇更是望眼欲穿,那年正月初三是立春之日,晨时三刻交春之际,蒋柱石早把迎春鞭炮准备好了,蒋夫人紧紧地把小山龙搂在怀里,心里只存一个希望:“老道人的话能灵验。时辰一到,蒋柱石点燃鞭炮劈劈啪啪震耳欲聋。只听爆声一响,小山龙“妈”的一声叫开了,蒋夫人把小山龙放到地上,他一下子窜到蒋柱石面前,抱住蒋柱石的双腿嚷着:“爹爹我要放炮,我要放炮!”
从此,小山龙不仅会说会走而且格外聪明机敏。光阴荏苒,岁月如流,转眼山龙已到入学之龄了,蒋柱石视山龙为掌上明珠,自然要聘名师授课。蒋柱石遍访名师,终于在钟台山请来一位熟读经史子集的老先生为塾师,为山龙传道授业。山龙年纪虽小却聪颖过人,有过目不忘之功,一目十行之能。老塾师常在蒋柱石面前啧啧称赞,蒋柱石的心里也乐开了花。到梁武帝天监年间,蒋山龙参加县、府科考连连登榜,天监六年京师会试取得进士功名,光宗耀祖,蒋柱石门楣光大,一连数日摆酒筵宾,高朋云集,热闹非凡。建道观读经学法为众生祛病消灾。
老道人走后,蒋山龙拿出留给他的经书,悉心研读,如饥似渴,夙夜匪懈。某夜,他读着读着竟伏案睡着了。
蒋山龙在迷糊中见老道人自云中冉冉而来,降下云头,走到山龙面前对他说:“山龙,吾乃金光洞太乙真人是也,几十年前我云游江南,见柱石夫妻忠厚为人,乐善好施,膝下无儿,不忍其受凄凉之苦,乃命你投胎于蒋夫人怀下,为其接代宗支。尔本是石乌山下小龙潭中龙太子,因孽根未尽,故让你到人间饱尝红尘劫数。如今你六根清静,可成正果,故收你为徒,让你布福人间,望你好自为之。”说罢架云而去,蒋山龙如梦初醒,倒身下拜,已不见真人,心中一惊,竟是南柯一梦。
此后,蒋山龙把太乙真人的话,牢牢记在心里,把读经布道、普渡众生作为人生的真谛,为了弘扬道法,造福群众,决心在石乌山修一道观。他夜里诵经习法,白天托钵沿门,日以继夜,寒暑无间,用了三年功夫,建成了太乙观。从此不仅他有了诵经礼忏之堂,黄冠亦有了皈依之所。
就在太乙观建成的次年,西天一僧人云游至太乙观,见门口有二水池,汨汨清泉,滋滋不断。诧曰:“此乃八功德水也。西天八池,失去了池,今见此水,乃竭彼而盈此也。其水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涸、八蠲沉疴,存此八种,故名八功德也”。蒋山龙听罢,心中的疑窦顿开,原来是太乙真人把西天之水引来。便对僧人说道:“高僧自西而来,知此水有八德,不仅清、凉、甘、净、香,还能蠲沉疴,祛灾灭病,为我指点迷津,请大师到道观一叙如何?”
僧人随蒋山龙进观不久,昙隐亦闻声而来,三人一见如故,谈佛讲道十分投机。
自从这石乌山有了道观之后,前来焚香拜忏的香客络绎不绝,特别是这山上的泉水,冬暖夏凉,香柔甘美,来山上朝山拜忏的香客,无论春夏秋冬都爱汲而饮之。特别奇怪的是,有的人饮了此水后,觉得精神振奋,原来肚疼、腰酸的,竟不治而愈。人们都说这太乙观的泉水可以治病,远近老百姓,有什么头痛脑热的,来观焚香祷告之后,取些此泉水回家让病人喝,病慢慢就好了。蒋山龙不仅布道传经,还给百姓施药诊病,受到方圆数百里人民的敬仰,太乙观因而也闻名遐迩。
蒋山龙官场失意 归田舍佛参禅
天监八年,蒋山龙被朝廷放任滁州知府。他到任后,严肃法纪,除暴安良,百姓安居乐业,被滁州百姓称为“青天”。由于他为人耿介,不攀权势,受朝廷佞臣的排斥和打击。天监10年召至京师“待任”。蒋山龙到京师后,迟迟不被召见,他带着仆人住在旅馆里,门前冷落车马稀,非常寂寞苦闷。恰遇那年黄河大水,滔滔横流,浮尸飘忽,遍地哀鸿,民不聊生。蒋山龙在旅馆里住了几个月,依然杳无音信,他知道这些吏部、巡台、左丞右倘若无钱“礼见”,只怕“放任”不成了。本来身上银两不多,现在已是一日三餐难以为继,那里还有钱送礼呢?老仆人四处张罗,劝他多待些时日。蒋山龙每日无所事事,只得打开书箱翻翻经史子集,读读骚赋,把傍徨抑郁的心情寄托到诗书中去。时而捧书朗读,时而踱步吟哦:“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民生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国不安宁,民生涂炭。蒋山龙忧心如焚,有志难伸,一天他把诸葛亮的《出师表》读了一遍又一遍,他多想和诸葛亮一样,为国请缨,挥师出击。靖边安民,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啊!然而“公卿有党排异已,帷幄无人用良臣。”他夜不能寐 ,乃披衣起床,吟诗一首抒怀:“瘦骨支离比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叹辛酸。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和衣仔细看。”
京师寄旅,一晃已近半年,而“放任”的消息依然石沉大海。蒋山龙几年的官场生涯使得他进退维谷。为民请命便不想当官,想当官就只能唯唯诺诺,勒索人民。现在的他已有“刘令欲醉酒,挥袖两清风”,京师也住不下去了。于是他握笔挥毫写下一纸公文,呈奏吏部,主干请求解甲归田。不久,吏部真的批了下来。蒋山龙只得偕老仆担起一肩行李回到江南故乡,在石乌山下过起了隐居生活。
这石乌山乃一处灵秀之地。茂林修竹,怪石奇岩。一弘清溪盘山绕,几外祥云逐鸟飞。正所谓地灵而人杰。就在蒋山龙滁州任那年,有一高僧云游至此,见此地钟灵毓秀,气象非凡,便在山上结庐而居。高僧法号昙隐,据说自西天而来,此人不仅对佛学精深入微,而且德慧双修。本着造福为本,普渡众生的目的。在这里修身讲佛,把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的佛学“三印法”传授给信徒。
蒋山龙回到了阔别数载的家乡后,因二老已经先后去世,他便和仆人相依为命。几年的宦海生涯,使深深体会到官场的险恶,已看破红尘。得知村后的石乌山有一高僧在此结庐,讲经释佛,便前往拜访,两人因意气相投,见面后谈得十分投机。从此,山龙每日与昙隐论经谈佛,探讨佛门真谛。蒋山龙虽未皈依佛门,但在与昙隐结交之后便法海扬舟,自性自渡,做到顺逆不动心,八风吹不到。


    关注 假装在咸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