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梦 中国梦

 

2016年11月18日,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驻留30多天后,景海鹏、陈冬按计划于昨日14时左右返回地球,返回...

2016年11月18日,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驻留30多天后,景海鹏、陈冬按计划于昨日14时左右返回地球,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陆,他们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
远离地球33天

中国航天史的又一次飞跃



天马行空三十三天

神州十一号有哪些法宝
1
飞得更高——

393公里轨道高度的对接与运行


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的轨道高度是393公里,比过去高了50公里,这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飞行也更加接近未来空间站要求。
2
时间更长——

33天的太空旅程


神舟十一号的技术改进,是很重要的一个创新亮点,新配备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设备。提升了飞船姿态快速变化时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从而提高了航天员的安全性和飞船的可靠性。
3
完成高难度“太空之吻”——

升级光学成像敏感器


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升级版敏感器的太阳杂光抑制能力、识别目标敏感度均大幅提升,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可以实现准全天候实时对接,保障航天器突发维修补给或航天员应急救生。
4
首次考核航天员中期驻留能力


此次任务首次考核验证空间站阶段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还首次考核航天员中期驻留能力,通过验证航天员驻留能力,为航天员空间站阶段长期在轨考核奠定基础。
5
照明设备点亮“飞天之路”


神舟十一号飞船舱内照明设备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使用LED光源,可以保证当飞船进入地球阴影区时,航天员在舱内仍然可以正确判读仪表,手动操作各种开关。
6
热控系统为“太空之家”保驾护航


热控分系统和环控生保系统,分别位于载人飞船的推进舱和轨道舱的舱壁内。热控分系统可以使飞船内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环控生保系统为航天员创造舒适安全的舱内生存环境条件,保障航天员在空间飞行的特殊环境下安全生活和正常工作。
7
载人飞船的“小门神”——

舱门快速检漏仪


舱“”门在关闭后,门体上的两道密封圈与门框之间会形成一个小空间。检漏仪利用舱门的特有结构,在工作时向小空间内充入一定量的检测气体,通过监测小空间内压力的变化来判断舱门的密封情况。
8
飞船仪表的“救生衣”——

仪表板减振器


仪表板减振器肩负起了为整个飞船仪表减振的重任,安装在仪表板四个安装点上的仪表板减振器扮演了神舟飞船仪表类器件“救生衣”的角色,确保了历次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
9
载人飞船的神奇“外衣”


轨道舱厚度约2厘米的外衣,能高效隔离空间环境与轨道舱舱壁之间的换热,“外衣”表面还有一层复合膜,可以提高飞船对轨道原子氧等粒子的防护能力。返回舱外表面,喷涂了特殊设计的有机热控涂层,为保证在轨期间的返回舱温度条件提供有力支持。推进舱的底部,为有效抑制发动机点火后的高温对推进舱内的影响,这一重点区域运用了多层隔热材料,能够隔离的最高温度达900℃。
10
航天员巡天的“定心丸”——

逃逸发动机


逃逸系统承担着航天员安全救生使命,性能特殊,技术复杂,国际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了这项技术,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必须突破的三大技术难关之一。
11
飞船安全返航的黑科技


神舟十一号回收着陆的亮点明显,一是全国首创特大型降落伞。二是着陆缓冲技术提升乘坐舒适度,将着陆缓冲技术应用于神舟飞船返回舱的着陆缓冲系统,从而实现返回舱“软着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天马行空”的难忘瞬间: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高歌云霄,到神舟载人飞船遨游星河,再到“嫦娥奔月”“天宫神八”交会对接,今日宇航员太空生活,正是着力于中国航天科技的自主创新。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是载人航天的精神依托,飞天梦为中国迅速发展的物质力量插上了精神翅膀。我们祝愿中国的航天事业不断前进,更加辉煌。


    关注 泉城科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