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不知道的作家大咖的高考

 

▲迟子建(1964年-)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雾月牛栏》《白银那》《光明在低头的一...







▲迟子建(1964年-)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雾月牛栏》《白银那》《光明在低头的一瞬》《额尔古纳河右岸》等,获得过“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是当今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2016年1月18日,迟子建的作品《群山之巅》入选“《当代》长篇小说论坛”年度最佳。2016年1月29日,迟子建作品《群山之巅》入选“2015年度影响力图书”推荐年度文学作品。

 迟子建:居然把作文写跑题了

迟子建在《人生就是悲凉与欢欣》一文中,笑言自己的高考作文只得了5分,但她感谢判卷的老师。“我高考不理想,居然把作文写跑题了,只考上了大兴安岭的一所专科学校学中文。因为课业不紧,我有充足的时间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中外名著,使我眼界大开。”

那所学校面对山峦草滩,自然风景壮美。迟子建写了大量自然景色的观察日记,这应该算是最早的文学训练了。后来迟子建说:“我觉得图书和大自然对我的帮助很大。”
还记得那部电影吗?他曾经做客师大哟!
▲张嘉佳(1980年—),作家、编剧。1999年考入南京大学,在校期间被称为“南大第一才子”,张嘉佳大学毕业后担任过杂志主笔、电视编导等。《几乎成了英雄》《情人书》。曾凭借《刀见笑》获得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曾出版书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2014年7月起,担任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现场点评嘉宾;7月21日出版《让我留在你身边》,预售当天夺得预售榜单第一名。张嘉佳入选2015“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青年作家榜。
 张嘉佳:第一次高考忘涂准考证号

1998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张嘉佳化学考试的答题卡没填涂准考证号,这一科没有成绩,总分只能上二本。次年他复读,啃完厚厚几大本“题典”,考上了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南京大学信息工程系。

在南大,他被称为“第一才子”,自创社团,排演话剧,是不折不扣的“风云人物”。到毕业的时候,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都没过,连学士学位也没拿到……以前他觉得高考是“神经病”,“一群傻子折磨另外一群傻子”。回过头看,他觉得人生经历的这一切都可以看作一种磨练,“回忆起来,你只觉得苦,可难道人生都不能吃点苦吗?一点苦都吃不了,那还混什么?”
▲麦家(1964年-)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被誉为 “中国特情文学之父”、“谍战小说之王”。现任浙江省作协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风语》《刀尖》,电视剧《暗算》《风语》《刀尖上行走》(编剧),电影《风声》《听风者》等。
麦家:数学是满分、物理94分

麦家当年参加高考,成绩勉强上提档线。但在医院参加体检时偶遇负责招生的首长。首长知道麦家数学是满分、物理94分且体格优秀以后,破格录取了他。进校后, 麦家才知道毕业后将从事军队情报工作。

但后来麦家发现自己的兴趣在文学上,偶然读到了《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和他当时有一样的心态,压抑、躁动……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这让麦家觉得自己也可以写小说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暗算》等作品问世。




▲格非(1964年-)原名刘勇,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勇著有《格非文集》、《欲望的旗帜》、《塞壬的歌声》、《小说叙事面面观》、《小说讲稿》等,他的中篇小说《褐色鸟群》曾被视为当代中国最玄奥的一篇小说,是人们谈论“先锋文学”时必提的作品。2015年8月,刘勇作品《江南三部曲》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格非:第一次高考落榜差点学木匠

格非的高考经历也并非一帆风顺。因为理科成绩糟糕,所以老师就叫他学文科试试。格非坦言,自己那时很能背,一上来就把一本历史书背下来了,很快成绩就非常好,老师看了很吃惊,觉得他一定能考上大学。

1980年,第一次参加高考落榜,父母让格非学木匠。因为很偶然的机会,格非在次年再次参加高考,并考入华东师大。在填志愿时,格非选择了中文,“只是觉得这个东西我学过,心里有底。其他一些学科虽然比这个热,如经济、环境、管理等,但我根本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
还记得苏勇老师推荐的余华吗?
▲余华(1960年-)当代作家,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苏童、格非等人齐名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其中长篇小说《活着》由张艺谋执导拍成电影。2016年1月22日,余华入选2015“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小说家榜前五名。
余华:高考落榜后感到没有了前途

余华参加了恢复考试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不过落榜了。对于自己的高考,余华在《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一文中写道:“高考那一天,学校的大门口挂上了横幅,上面写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教室里的黑板上也写着这八个字,两种准备就是录取和落榜。一颗红心就是说在祖国的任何岗位上都能做出成绩。我们那时候确实都是一颗红心,一种准备,就是被录取,可是后来才发现我们其实做了后一种准备,我们都落榜了。”

后来,余华在卫生学校学了一年,被分配到小镇上的卫生院,当上了一名牙医。空闲的时候,余华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大街,突然感到没有了前途。就是这一刻,他决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开始写小说,终于写出了《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


▲阿来(1960年-)藏族,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从1994年《尘埃落定》写出至1998年出版期间,阿来由阿坝州一家杂志转辗到四川成都《科幻世界》由编辑到总编辑社长,《科幻世界》在阿来手里由一本杂志变为五六种,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数百万读者期待读到阿来新作。
阿来:连夜开着拖拉机去报名

阿来出生的小村子只有十几户人家,年少时,随着一支地质探测队的进驻,使他对山外的世界产生了兴趣。在念完初中后,年仅十六岁的阿来选择了外出务工,因为喜欢读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工地负责人看到,成了拖拉机手。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阿来连夜开着拖拉机去报名,在报名时间已过的情况下报上了名。后来,阿来当了老师,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当地文化局的文学创作笔会,不久他便开始发表诗作,走上文学之路。


▲ 徐则臣(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徐则臣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大家》),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根据中篇小说《我们在北京相遇》改编的《北京你好》获第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奖,参与编剧的《我坚强的小船》获好莱坞AOF最佳外语片奖。现为《人民文学》编辑,上海作协专业作家。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7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第四届春天文学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
徐则臣:想读法律系但最后进了中文系

高考时徐则臣想读法律系,但最后进的是中文系。未能如愿的失落,加之当时有些神经衰弱,使他有些孤僻,他一头扎进图书馆。“那时候还没想过当作家,就跟赌气似的天天看书,按照字母看,A字母一排看下去,再到B字母……图书馆经常就剩我一个人,跟管理员都成了朋友。”边看边写,像写日记一样自我倾诉,徐则臣就通过阅读来消解内心的孤单。

长时间的阅读积累为徐则臣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写东西和读书一样,读到一定程度会有种‘读开了’的感觉。你会发现,读什么都有启发。有融会贯通的感觉,豁然开朗。写作同样也是,写到一定程度就很自然,不会像过去挤牙膏似的。”
终于有江西人啦!
▲汪芳(1955—)笔名方方。原籍江西彭泽县,生于南京。 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写诗。198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大篷车上》。1987年发表《风景》,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被批评界认为“拉开‘新写实主义’序幕”。

·主要作品:《大篷车上》《十八岁进行曲》《江那一岸》《一唱三叹》《行云流水》《祖父在父亲心中》《桃花灿烂》《春天来到昙华林》 《乌泥湖年谱》等。
方方:恢复高考是命运的转折点

方方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自己从小热爱文学,梦想是当记者、作家、诗人,在当过四年搬运工后,高考恢复了,对方方而言,“高考是我命运的一个转折”。方方感慨,她的人生有两次大学,一次是在社会大学当搬运工,一次是通过高考进入真正的大学学习,但两次大学对她的人生都有着重要意义。

因为当过搬运工,方方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有了深入了解,这些难忘的经历与感触都融入到了她今后的文学创作当中。谈到为何要参加高考,方方坦言,自己想回到过去的生活,“搬不动了,搬不动了。”


黄冈教育佛山培训中心,来自湖北黄冈十数位高级名师,给广东学子带来原汁原味黄冈教育,常年研究全国高考,十多年应试带教经验,圆梦大学,就来黄冈教育佛山培训中心!
选择黄冈,赢在高考!
咨询报名热线:

0757-8633 3766

0757-8633 3768

在线咨询QQ:

80652380

招生办:

杨老师:13928922342

QQ:153167494

黄冈教育培训中心官网:

m.hggk678.com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庆安路6号南舜·圆方广场4号大楼 (可乘公交车128、138、140、151、桂04等线路,桂城员工村站下。)


    关注 贤睿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