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亡,有最好的选择

 

我们应选择正确而非传统...



曾经,面对即将走向生命尽头的亲人

我们不惜倾注所有的心血

只为延续他的一口呼吸

但实际的真相也许是这样





一位ICU的医生曾这样说过:假如死亡也有一种艺术形式,那它应该是-有尊严地死去。

至于我,已经清楚地向我的医生说明了我的意愿,当死亡最终来临的时候,我可以不被奋力抢救,而将安详地睡去,就像我的那些做了同样选择的同事们一样。

或许你会觉得这是多么的不人道,之所以他们有这样的选择是他们每天都在ICU的病房中上演 “无效治疗”,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采用一切最先进的技术,来延续其生命。

病人被切开,插上导管,连接到机器上,并被持续灌药......这些情景,这种折磨,却并不能改变最终的结局。

如果乔布斯在中国也许现在还活着,因为他可以无限期的被“无效治疗”,但是那副空皮囊下被呼吸机包裹的一口假呼吸已不再是生命的本身。
当亲人离我们而去

我们只能以痛哭流涕的方式

来宣泄心底的痛苦

在旁人眼中彰显我们的思念

或者杀鸡宰羊答谢来悼念的亲朋好友

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




在死亡之际,人们没有自在的能力,中阴期间出现打雷、山岩倒塌等许多恐怖的景象,稍微大点的声音都会让亡者心识害怕,这时候很容易受他缘影响。

如果大声哭闹,很可能更加惊扰亡者,不能去往善趣,如果杀生祭祀或者大摆晕宴,便为亡人造下恶业,这样的果报亡人也要替我们承受,
亡人可能因此而转生于恶趣。
此时对亡人最有意义的事是为他助念,做佛事超度行持放生,布施,供养等善法,亡人可能因此而往生清净刹土。
“这种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历代延续下来的,我们用佛教的方式改变传统太难了,而且旁人不会接受”
我们想说:“什么传统习俗,什么多数人的观点,与一个孤独恐惧,挣扎地希望抓住救命稻草的灵魂相比都算个PI,我们是否是站在亡者的角度思维,而不是别人会不会觉得我是神经病。尽量让亡者的命运有所改善,改变别人的前提是自己的心力强大,在我们自己都不自信,有强烈的我执情况下,如何让别人信服于你,如果我们真诚地发自内心希望亡者的命运改变,那周围的人是容易被我们感化的。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且渐近性的过程,我们可以从家人做起。通过自己的一两次助念慢慢的影响周围人的思维模式,虽然只是一根火柴的亮度,却还是可以让周围的黑暗有一点亮光,不能因为一根火柴的温暖太小,而拒绝去照亮世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周围的人慢慢被我们感化,那么这种力量会慢慢的漫延开。只要我们坚持且真诚的从点点滴滴去做,那么世界会因我们而改变的。

读到这里,无论你是否是佛教徒,只要你有客观且科学的思维方式,都应该慢慢培养身边亲友以下理念:

最好在健康时将遗嘱写好,然后托付他人保藏,临终时不能贪执家事及身体,要放下一切,一心希求往生西方。

临终关怀比医院无效治疗有意义,亡者再走之前,最好不要留在医院,选择安静的地方由亲友陪伴帮助度过最后的阶段。

设不设灵堂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要为亡人设佛堂。念经超度,来灵堂的亲友们不要哭闹,要一心念阿弥陀佛名号或者观音心咒等一些有加持力的佛菩萨名号、咒语以及经文。

千万不要杀生祭祀亡人。如果有些人真的爱去世的亲人,也很想帮助他们,那就一定不要为他们造恶业,应该为他们多做善事,最好在四十九天内,每天不间断地做善事。

在办丧事时,也没有必要铺张浪费。花几万元买个公墓的钱不如用来为亡人放生、印经旗、刻玛尼石、塑造佛像,这样才对亡者有利益。

我们都不应该把人死当作发财的机会。丧事期间的收入,应全部用于为亡人作功德。因为有些亡者的中阴身是很聪明的,他们一般有神通,如果看到家人争夺他的财产,不为自己做功德,他们会很伤心,甚至会会报复家人。



我们现在做的虽然只有点点星火般的微亮,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点点星火,一定会汇聚成璀璨的烟花带给世界光明的力量。

翘动手指分享此文,那么你已经是这片星星之火的传播者。当然,我们更期待你或你的朋友来我们现场学习。


每周日上午9点-12点解脱班

本周将学习

《以佛法利益亡者》
心灵乐园·课程表

《地藏经》诵读周三

19:00~21:00

加行(一班)周四

14:00~18:00

加行(三班)A周四

14:00~18:00

《入行论》新班
速速报名周四

19:00~21:00

《入行论·智慧品》周五

14:00~18:00

慧灯读书·般若班周五

19:00~21:00

集中禅修
(数座间茶歇)
周六

09:00~18:00

解脱班·为亡者助念周日

09:00~12:00

加行(二班)
加行(三班)B周日

13:30~17:30

《金刚经》读书会

拒绝空降,提前报名

周日

19:00~21:00
(乐园不开设网络班,了解课程可以留言)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痛苦及痛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