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从源头“降耗减排” 建筑垃圾寻觅绿色出路

 

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的30%~40%,而资源化利用率不到5%,如何处置这些“拆”下来...



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的30%~40%,而资源化利用率不到5%,如何处置这些“拆”下来的垃圾成为环境治理的一道难题。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亟需从源头管起。

鳞次栉比的高楼,富丽堂皇的墙饰,焕然一新的居室……光鲜亮丽的城市化背后,是一轮又一轮的拆迁潮,由此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令每个城市人尴尬。如何妥善处理建筑垃圾,成为城市管理者、建设者、居住者亟需重视的问题。

资源化利用率不到5%

“谁把装修垃圾堆在楼道,还让不让人出去了!”“附近工地上的建筑垃圾都放了半年了,怎么还没处理?”……生活中,这类抱怨并不少见。房屋装修,拆下砖石瓦砾;建筑拆迁,倒下钢筋混凝土。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这些建筑垃圾正逐渐“包围”城市。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的30%~40%。

根据《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测算,每年因新建、拆除、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15.5亿~24亿吨。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总工程师任丽梅指出,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新建施工余料、折旧建筑废料、家庭装修残渣,按照已有数据统计,旧建筑物的拆除垃圾要远远多于新建工地垃圾量。

这些“拆”下来的垃圾该放在哪儿?任丽梅表示,我国对建筑垃圾的利用还不够,相比发达国家平均90%以上的资源化率,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到5%。这意味着很多建筑垃圾从或保持着初始状态,或掩埋了事,无法“变废为宝”。

国人对建筑垃圾的随意处理,更让这种情况雪上加霜。有的人将建筑垃圾连同生活垃圾一起倒进垃圾箱,有的则直接堆放在马路旁边,更有甚者将其倾倒入河流和海洋。“建筑垃圾中的化合染料、沥青、泥浆、废塑料、重金属等具有严重污染性,经过雨水冲刷和渗透,会严重腐蚀土壤,污染地下水和大气环境,危害居民健康。”不仅如此,任丽梅担心,建筑垃圾未能及时处理,还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政策与监管不给力

建筑垃圾通常要经过筛分、破碎,甚至是多重破碎,有的还要经过风选、水洗等环节。因此,中间技术处理环节的薄弱,也会使某些具有回收价值的建筑垃圾无法进行二次利用。

“但目前主要问题还不在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技术上。”任丽梅表示,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已经相继开展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实践,有的还得到实际应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技术已不是障碍。真正阻碍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主要瓶颈,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和监管法规。

在建筑垃圾处理前端,相应的扶持政策十分必要。任丽梅指出,当前关于建筑垃圾处理的政策规定并不明确。“通常政策给出示范指导价格,未对相应行业或项目给予一定的补贴。”她解释,在建筑垃圾回收再生链上,建筑垃圾处置是最后的一环,但其再生产品比较难处理,如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砂浆、石、砖瓦等加工而成的再生骨料、透水砖等,在市场上没有价格优势,市场销路窄,增值空间小,企业也没有积极性。有媒体报道,全国各地的建筑垃圾项目招标,普遍存在项目投标人数过少,仅有三两家。“只有项目前端提供保障,中间处理环节通畅,末端还能销售出去,建筑垃圾的处理项目才能够落地。”

监管缺失也使建筑垃圾得不到妥善处理。任丽梅表示,按照建筑垃圾正常的处理流程,简单分类后,再转运到集中处理的流水线。但一些地区建筑寿命普遍较短,拆除方式简单粗暴,垃圾产生量大,施工单位为减少运输成本,乱扔乱倒。鉴于建筑垃圾的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涉及住建、发改、财政、环保、城管等多个部门,最终导致“都管也都管不起来”。

从头到尾管住建筑垃圾

在不少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被称为“城市矿山资源”,是一笔宝贵财富。在日本,对“建设副产物”的分类多达20多种;新加坡则注重制定绿色建筑的标准,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除了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探索中国建筑垃圾的解决之道,则需“中国方法”。任丽梅强调,国外旧建筑的拆除和新建筑的落地,都要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中国国情特殊,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快,拆迁率的井喷之势在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现有处理能力无法满足快速产生的建筑垃圾,这一矛盾暂时难以调和。但并非不能解决,这需要从源头管起。

任丽梅建议,从源头上“降耗减排”。首先要减少过度消费,谨慎审批拆建项,减少建筑资源的消耗。在城市建设中,防止千城一面,突出自身的文化特色。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在原料、工艺、加工等环节上积极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大力扶持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对回收废料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补贴,引导和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建立建筑垃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处理、再生产品生产等环节政策及信息的公开和共享。

最后,相关部门和媒体应加强建筑垃圾处理意识,呼吁每一位公民参与。媒体加强对建筑垃圾分类的宣教工作,让更多民众认识和懂得建筑垃圾分类。居民区物业可以在小区内设立专门的建筑垃圾倾倒点,明确分类标准和方法,指导居民正确堆放。居民室内装修后,尽量按照碎砖、混凝土、砂浆、木桩、包装材料等类别,分类打包放在指定倾倒点,切忌将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装混放。


    关注 上海宇培特种建材有限公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