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诺言——西北之旅(七)

 

日月山下两下跪,天佑华夏永无战。...





快靠近日月山(青海省湟源县境内)时,我们一行人被导游(回族,姓马)从睡梦中喊醒,马导开始为我们讲解日月山的基本情况和注意事项。日月山的团体门票是每人20元,海拔高度为3520米。

从西往东看上去,山上的建筑物比较少,就是高耸的祁连山山脊上的一个大隘口,隘口的两边各有一个小山丘,左边的叫日山,右边的叫月山,山顶各建有一个规格一致的唐朝风格的亭子。通往隘口的小路上铺有石阶,总的走来不下百级,坡势不算陡峭,很多当地藏族同胞在石阶和上面的平台上摆有摊位,主要出售当地各类特产,但游客并不是很多。



日月山的西边是往青海湖方向延伸的辽阔大草原,牛羊成群,茫茫不见天际,但站在隘口平台上朝东望时,山下显得有些陡峭,极目远望,房舍林立、良田阡陌,青藏公路也在隘口不远处经过,完全是一派塞上江南的景象。因此,日月山成为很特殊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既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分界线,也是青海省内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



这座山的另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结缘了一位女人,在日月山东边的山脚下有一尊朝东而立的汉白玉雕像,雕像的原型是唐贞观之年的文成公主,也正是因为她,我才准备用这一整个篇幅来写日月山。



关于文成公主,包括唐太宗、长安,松赞干布、逻些(拉萨古称)、布达拉宫,甚至包括历史上和亲的第一人——王昭君,相信各位看官都很熟悉,不再赘述。但文成公主嫁藏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她本出身于宗室,为江夏郡王李道宗之女。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而被封为任城王,因此,文成公主本可凭借自己高贵的出身和绝世的容颜嫁给唐朝王公贵族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但她毅然远嫁这是王室的第一人。二是唐太宗是在松赞干布发动的“松洲之战”并兵败后的大好形势下将文成公主许嫁的,包括文成公主本人在内的唐王室其胸怀与大义令人钦佩。三是文成公主入藏开辟唐蕃姻亲之好后,两百年间,凡吐蕃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唐人陈陶《陇西行》更有诗云:“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故文成公主对华夏大家庭的安定和吐蕃地区的文明进程所作出的历史功绩其他和亲者难以企及。



高原上的风很大,扎在玛尼堆上的经幡被吹得咕咕作响,女儿怕冷,紧紧地拽紧我的双手一动也不敢动。站在旁边的妻子疑惑地问:当年文成公主真的经过这里吗?我解释道,由于日月山大隘口的特殊地形,历来为内地通往西藏的咽喉,早在汉代时期,这里就是中原王朝辖区的前哨和屏障,被称为“草原门户”,过往使者也有“交马赤岭(日月山古称赤领)”之说,且有故道可取,唐王朝与吐蕃王朝就是以日月山为界。所以,唐太宗当年指派的江夏王李道宗护送自己的女儿——文成公主肯定经过此处,而且这里更是父女诀别、故土诀然的潸然之处,“过来日月山,两眼泪不干”。



我没有机会送别当年的公主,但有幸站在当年公主分手告别的地方,其离愁,其怆楚,其对远方的无知与恐惧在与自己家人孩子在一起时感受得更加真切。为了维持唐王朝的万古基业、为了唐蕃两地不生战事、为了黎民百姓的幸福安康。一个羸弱的女子,宁可牺牲自己的爱情与幸福,毅然走向苍凉的远方。作为华夏后代,也作为一个成年男人,眺望着公主远去的背影不禁热泪盈眶。



在日月山景区停留约30分钟后,马导组织我们集合上车回西宁。坐在车上我仍不想言语,似乎听见到当年诀别时的哭泣,连同送亲乐队的音律都变得哀嚎。奇怪的是,大巴只走几步刚准备下坡就出故障了。师傅下车查了半天也没有发现具体问题。马导说从西宁调车来接驳,从西宁到日月山有约100公里路程,需要约1小时才能到。高原的天气又开始变化了,一片刚刚飘过来的乌云才将强烈阳光堵住就下起了雨,呼呼作响的风夹杂着雨水显得更冷,让人不禁寒颤。景区的店家迅速赶着牦牛驮着货物往回走,游客也瞬间散去。



我在车上总是坐立不安,好好的车突然坏掉且查不出缘由为那般?加上文成公主的离别场景和历史功勋总在我的大脑中穿梭、打结、长刺扎人。我快速下车,再次跑向日月山,乘着空无一人的广场平台,以自己最诊视的尊严朝东西两侧各跪拜一次,膝盖落地时锥心的疼反而来觉得更加爽快。东跪公主的义善之举,西跪松赞干布的信守承诺并教化于民。谨愿自己日月山下两下跪,天佑华夏永无战。



待接驳车来时,我最后一个走向汽车,妻子和女儿还在车门口等我,上车后我不敢再回头,车内高昂的藏歌迎着日光漠风飘扬在沉寂的日月山间。

若他日再来,盼汉藏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安康。





    关注 小村文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