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桑干河畔忆丁玲 温泉屯村看今朝

 

搜鹿网讯 倏忽间,前辈现代作家丁玲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然而她杰出的著作,她的思想精神,却长留人间,鼓舞着...





搜鹿网讯 倏忽间,前辈现代作家丁玲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然而她杰出的著作,她的思想精神,却长留人间,鼓舞着、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涿鹿县温泉屯镇温泉屯村北依桑干河,南偎轩辕黄帝陵,这里是丁玲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温泉屯村也因她的著名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而闻名于世。

纪念馆外
采访团到达温泉屯村时已经是午后,丁玲纪念馆外的文化广场上,是本地一个姓郭的艺人手绘的18幅连环画,上面生动地讲述了丁玲在温泉屯生活工作18天的状态,并向全村人展示了丁玲的精神文化。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墙上绘制的连环画用最朴实生动的语言和文字,向村民们讲述了丁玲的故事,“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都很有教育意义。”

落日余晖下的温泉屯村
站在“丁玲纪念馆”前的大槐树下,思绪万千,许多往日的记忆一幕幕闪现眼前。新中国成立前夕,丁玲曾在张家口地区的涿鹿县一带参加土地改革,较长时间生活在温泉屯村,她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人文历史十分熟悉,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许多环境背景和人物原型,大都取材于这个村和这一带地区。

纪念馆内的丁玲塑像
走进丁玲纪念馆,馆中央矗立着根据丁玲的身高制作的丁玲人物塑像,温泉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赵长林说,丁玲的塑像是2005年12月所立,被我市评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占地达1250平方米,分“丁玲生平介绍”、“丁玲旧居”和“小说人物原型介绍”三个展室。丁玲纪念馆还原了当时她在温泉屯生活和工作时的原貌,并将丁玲生前在温泉屯时所用的旧物进行了展示。

赵长林说,丁玲生前三次来到温泉屯,与生活在桑干河畔的百姓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温泉屯也因丁玲所著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被人们所熟知。丁玲逝世后,温泉屯人为怀念丁玲的点点滴滴,1995年在当时丁玲文化站的旧址建立了丁玲纪念馆,并于2004年丁玲诞辰100年时进行了重建。

丁玲去世后,她的革命精神正如“丁玲不死”四个字,永远活在后人心中,丁玲纪念馆的建立,表达了村民对她的怀念与敬仰,也使后人与来者有了探寻这位“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壮丽人生足迹的地方。

“丁玲的名字和作品是我们后人一辈子最宝贵的财富,”温泉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赵长林说,作为村干部,要像丁玲一样,真正入户到民家,切实了解村民的疾苦,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做到美丽乡村人人建,丁玲精神代代传。

如今的温泉屯村,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村。3000多亩的葡萄种植是村民致富的重要渠道,赢得了“桑干河畔的葡萄小镇”美名。每年秋天,乡间的小路上小三轮车、大卡车、面包车排起长龙,车上满载葡萄箱,村民的家门口也摆满了准备装葡萄的筐子。
34岁的郭俊伟家里世代以种葡萄为生,现在已经是村里的葡萄大户,他家的葡萄园里种了龙眼、红提、马奶等多品种。“销量最好的时候一年可收入十多万元。”郭俊伟说。

记者在温泉屯的一户人家里还见到四位老人在悠闲的打牌,她们中间年龄最大的已经82岁,最小的也六十多岁了,老人们坐在一起喜笑颜开,她们说现在年纪也大了,和几个老姐妹打打牌感觉很幸福,是好的社会环境给了她们如此安逸的晚年时光。
记者到处向村民打听当年丁玲到温泉屯时接触过的百姓们,但是那些村民有的已经逝世,有的也年过八旬,模糊的记忆无法向记者还原当年丁玲在温泉屯的故事,但是丁玲的事迹却在村民中间广泛传颂,她的精神也在村干部中得到发扬。
落日的余晖洒在桑干河上,一片静谧、祥和的景象,温泉屯村在丁玲的影响下,经过不断成长壮大,终于找到了属于她的那份最宝贵的财富,温泉屯的村干部也将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带领村民走向小康之路。

(实习记者 宋锦丰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宋维根)





    关注 微搜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