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文学】武大郎正传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回:十年后武艺学成,阳谷城家人团圆。

 

文/胡桃夹子 武松学艺期满,得师傅恩准,可自立门户,收徒传艺,从此独挡一面。当天即辞别了师傅,收拾行囊,拿起...





文/胡桃夹子



武松学艺期满,得师傅恩准,可自立门户,收徒传艺,从此独挡一面。当天即辞别了师傅,收拾行囊,拿起防身的哨棒,径往家乡清河县武家庄而来。
这一天到了武家庄,只见家门紧锁。一打听,哥哥于春天京师大比得中了进士,已去阳谷县做了官。武松听罢是惊喜万分。急去买了香烛金箔,到父母坟上化了纸钱,默默的跟父母祷告:爹娘,我哥已当了县官,我们老武家终有了出头之日,我也学得一身的武艺,也可以收徒自立门户了。请爹娘九泉安息。
武松给爹娘磕了几个响头,就撒腿奔大道,朝山东阳谷县而来。
脍炙人口的“景阳冈打虎”的故事,就是武松这次去阳谷县的惊险经历,这里就不再赘述。
武大郎正在县衙大堂的侧室喝茶,难得今天一闲。忽听衙役来报,说大堂外面,有自称是县老爷弟弟名叫武松的求见。武大郎一听弟弟到来,放下茶杯,正待起来迎接弟弟。只听到如洪钟般的一声:哥哥。武松就已来到了跟前。
兄弟半年多未见,自是亲热非常。武大郎长武松七八岁,对武松自有父亲般的疼爱。看着一身风尘高大壮实的弟弟,武大郎是暗暗高兴。
兄弟俩相对坐下叙话,武大郎将中了进士,朝庭放官阳谷县,因初治阳谷县,公务太忙也未来及告知等等细节,对武松说了一番。武松一旁安静的听着,自是表示理解。
哥俩叙了一回离别之情。武松问道:哥哥,嫂子呢?武大郎说:在后院。武松听完,起身就往后院大步走去。
武松一边快步走向后宅,一边高声大喊:嫂子,嫂子呢?我是二郎,我回来了。潘金莲听到喊声,从屋内出来。看到面前站着一个眼熟的大小伙,突然间明白过来,是弟弟二郎回家了。武松看见嫂子,就势跪下给潘金莲磕了一个响头。潘金莲急忙把武松拉起,说道:都长成大人了,以后不要行此大礼。叔嫂已是近十年未见,金莲拉着武松,高兴的泪眼婆娑,看着高大英俊的弟弟,潘金莲激动连声念叨:弟弟长大了!弟弟长大成人了。武松说:这些年多亏嫂子操心
武松自幼父母早逝,全靠哥哥嫂子拉扯。潘金莲拿武松尤如自己的一母同胞的弟弟一样的疼爱。十几年来,武松身上的一针一线都是出于潘金莲之手。武松视潘金莲如同母亲,潘金莲以一个女人的贤惠与心细,给了幼年的武松最缺少的母爱。古言,老嫂比母,潘金莲对武二郎尽到了如母亲般的责任。
叔嫂正叙着话,正好武大郎的儿子金宝念私塾放学回家。小金宝一两岁时,武松就离家去沧州学艺,小金宝那时太小,根本不记事,只是从小听父母亲说他有一个二爷在外学艺,今天突然见到武松,自是亲热非常,真的是血缘血亲,不一会爷俩就熟了。
潘金莲看着叔侄俩玩的高兴,就抽身出来,去厨房准备饭菜,以备中午哥俩喝酒叙话。
欲知后事详情,请看下回分解。




武松初来阳谷县,对这离家几百里的小县充满了好奇。一是口音与家乡差异很大,就是饮食也多有不同。武松给哥哥嫂子请示,想出去看看阳谷城。潘金莲叮咛,人生地不熟,出去多加小心。武松称是。武大郎说:弟弟性情暴躁,出去千万勿与人逞强好胜。中午速速回家吃饭。武松说,中午在外面随意吃点就行,就不回家吃了。武大郎夫妻看弟弟说的在理,又见弟弟已比往日稳重内敛,也就没在多争。武松给哥嫂各施一礼,转身出得门来。
阳谷县地处齐鲁大地,风物人情自与清河县迥异。虽然县城不大,但也布局规整,独具特色。正走间,只听一声熟悉的家乡口音的吆喝卖烧饼。声音传来,扑鼻香味随之也送到了鼻尖,武松猛吸一口香气。随之喊道:卖烧饼的太哥,来十个烧饼。这挑担卖烧饼的听到有人叫买,就停下身来,站等武松过来。武松掏出碎银递过。卖烧饼的小哥接过银子,给武松包了十个烧饼。
武松看着憨厚老实的烧饼小哥,就问家是哪里?小哥答:清河县吴家庄。武松说,我们离的不远,怪不听是家里的口音。二人叙了一回话,武松说:吴大哥,我还有事,后会有期啊。说罢拱手施礼,各自分了手。
一路走来,武松漫无目标的观赏着沿街景物……
时值中午,武松肚中饥饿,就来到一座酒楼。一楼客人多,落显吵闹,武松就上了二楼,找了个临街小桌坐下,喊来小二点了酒菜,一边喝酒品菜,一边看那街上的过往行人,猜测他们行色匆匆的原由。
正观看街景的武松,突然被一声尖嗓门惊得回过神来。看到楼梯口上来了一行穿戴不俗的客人,一家奴模样的小哥大声吆喝小二。小二过来殷勤的招呼几位在二楼一张大点的桌子坐下。那几人也是照样点了酒菜,不过那酒名,菜名都是武松不曾听过,武松想,这帮看似不缺银子的家伙,肯定点的都是好的酒菜。
武松如一头孤独的雄狮,目不斜视,继续低头喝酒。武松正待喝酒,只听邻桌一个穿戴华丽之人,高声喊来小二,让小二去找一个卖唱的来助兴。小二听完点头【灵璧文学】【武大郎正传】第一、二、三回:武大郎蟾宫折桂,倪士章落难访友


【灵璧文学】【武大郎正传】第四、五、六回:无良人杜撰淫书,贤夫妻无端遭辱。

【灵璧文学】武大郎正传第七、八、九、十回:君子无憾坦荡荡,小人有愧心难安。


【论坛散文】禅堂湖故事:双李村地名的由来


    关注 灵璧论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