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黑端”

 

吾得一砚,“蝉”形,色黑,侧有一铭曰“粤海楼研”。请教吾师——砚学太斗吴笠谷先生,答曰“应非黑端”。遂再考“黑端”一二。...









吾得一砚,“蝉”形,色黑,侧有一铭曰“粤海楼研”。请教吾师——砚学太斗吴笠谷先生,答曰“应非黑端”。遂再考“黑端”一二。

端砚的颜色,除绿端、白端外,大多以紫色为基调。近年来,又有一个和颜色有关的端砚名称,间或见于一些报道或文章,称之为黑端。黑端到底长得什么模样,众说纷坛,在猎奇者的津津乐道中显得扑朔迷离。

黑端之名在砚书中以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出现:
一是把冒充端砚的湖广辰沅二州黑石,称作“黑端”,如明代文震亨《长物志》称:“黑端出湖广辰沅二州,亦有小眼,但石质粗糙,非端石。”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云:“有种湖广沅州出石,深黑,亦有小眼,广人取归作砚,名曰黑端。”也就是说,这种冠以“黑端”之名的砚石,其实只是冒充端石的湖广辰沅两地的砚石,如思州石、黎溪石。
二是指端砚老坑中颜色发黑者。“赵希鹄曰色淡青,微黑如漆,润如玉,有眼六七相连如星斗,此卵石扣磨俱无声,当时已难得,庆历间绝矣。”(见清代计楠《端溪砚坑考》)。清代陈介亭的《端石拟》首次正式称这种颜色深黑的老坑为“黑端”,他指这种黑端带有青花,为水坑中洞下岩之石(老坑坑洞内分为东洞、中洞、西洞、正洞等),石质较软,颜色为青黑而带灰苍,湿水看则微紫,有青花、石眼等石品,石眼每每成星斗象,此坑宋时已竭。对照宋代赵希鹄与清代陈介亭的描述,可知他们所说的是同一种砚石。目前藏家们热衷于讨论,并把手中之砚对号入座称之为黑端的,也往往正是依这一概念论之。



常见的黑色砚石,与平常所见的端石区别很大,不禁让人怀疑它是否是冒充端砚的外地石。为了寻根问底,搞清楚这种黑石的来龙去脉,笔者特地走访及咨询了相关的知情人士。原来这种黑石确实产于肇庆,出自斧柯山南麓,珠三角环线高速出口附近,因砚石颜色深黑,石商为迎合市场,便假托黑端之名行销外地,利润可观。

这种黑色端石石质硬滑,不易雕刻,磨墨有打滑感,严格来说不宜制砚。由于肇庆本地的藏家认为它石质较差,兴趣不大,所以价格并不高,市面上也不多见,多半制成平板砚或抄手砚等砚式,贩售至外地。显然这种黑色端石不是古人所说的黑端。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在肇庆一位好友家中还见到一种颜色黝黑的砚石,是一方还未制成砚的砚璞,四面黄棕色的石皮,砚面上有大小不一的金星点。经了解,这种黑色端石同样出自斧柯山,但位于斧柯山的中部,从老坑洞口沿蜿蜒的端溪直入约七八里即是,因产量较少,目前市场上更难见到。此类砚石有金星点,石质优于产自斧柯山南麓的黑色端石,可制砚,但不佳。这种黑色端石的坑口虽然和老坑相去不远,但也不是古人所说的黑端。
以上这两种新近出现的黑色端石都非制砚良材,只是因其颜色奇特,引人注目,加之人们对黑端一说的猎奇心理,使得一些不明就里的藏家趋之若鹜,视其为“黑端”。
黑端的概念,虽在砚书中曾有记载,但如赵希鹄和陈介亭所言,此坑于宋代就已经采竭,如今也没有存世的“黑端”实物可以比对参照,它的踪影早已被“雨打风吹去”,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所以大可不必执着于考证自己手中颜色稍深黑的端石是否就是古人所说的黑端。而且陈介亭笔下的黑端之黑,也只是一个相对的色彩概念,“黑端间青花”是相对于另外三种老坑砚石——蕉叶白间青花(偏白)、紫玉间青花(极紫)、淡紫间青花(淡紫),而显得偏黑,但是黑里带有苍青色,湿水看又显出微紫色。这种颜色主要是因为青花密集所致,属于紫端里颜色偏青黑者。
端砚之贵,皆因端石之质佳,绝非简单的以其颜色偏黑、偏红还是偏紫而论。掌握端石石质优劣的鉴别、收藏石质上佳的端砚才是端砚收藏的正确道路。如果对端砚的石质尚不能明确判断,一味猎奇是很容易走入歧途的。
路过:斧柯山寻“黑端”
新近出现的两种黑色端石产量不多,在坊间不易见到,又因为是封坑以后开采出来的,所以开采地点与开采情况往往处于保密状态,以至于肇庆本地的商家和藏家也大多不清楚这两种黑色端石的情况。朋友提供线索说,这种砚石就产自斧柯山,但具体在斧柯山哪个位置却不清楚。
斧柯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羚羊峡南岸,山体纵深绵延十多公里,崇山峻岭间隐藏着端砚的众多坑口。站在羚羊峡口,望着绵延不绝、高耸入云的斧柯山,不禁让人犯难了,到哪里去追寻黑色端石的踪迹呢?
这时,突然想起一位朋友年初时得到过一方紫云谷所出的黑色端石,或许他知道点情况。立刻致电给他,朋友说这方砚是朋友所赠,赠送的时候言明此砚虽然价格不高,但很稀罕,可作为一个端砚品种收藏。他的这位肇庆朋友曾参与过一些砚坑的开采,对斧柯山一带的砚坑情况较为熟悉。经请教,得知原来这两种黑色端石产于斧柯山的不同位置,石质特征也有所不同,紫云谷内端溪源头处所产的石质优于斧柯山南麓的。
坐船横渡羚羊峡,来到砚坑渡口,上岸后稍行几十米即是大名鼎鼎的老坑洞口。从斧柯山上流下来的溪水冰彻透凉,在葱郁林木的掩映下时隐时现。蜿蜒的溪旁有高低不平的石板路,绿荫夹道,彩蝶翻飞,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树叶中透射过来,洒下斑斓的光影。
紫云谷内端溪源头处产黑石的坑口是一个被前人废弃的旧洞,洞内石壁上尚有前人题字,所采之石皆为黑色,但石脉细,所采不多,石料已枯竭。去年年底一场大风雨后,泥石流将洞口已经堵塞。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直叫人费思量。
旅行笔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破解黑端之谜的,尤待吾辈深入大山探寻产地,终于让所谓黑端的身份浮出水面。耳听为虚,只有深入“内部”,眼见为实,方能云消雾散。


    关注 墨石微拍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