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厂的那些事儿 二. 初到双桥子

 

8. 初到双桥子...



8. 初到双桥子

1959年刚到成都双桥子时,厂宿舍区正在建设中,宿舍区内还有农民的土房,有一片片的菜地,甚至还有坟墓,一些白骨翻露在外,被有些胆大的男孩子拿在手里吓唬人。



9. 大家庭

(1959年)在几个月的时间,职工家属几千人一呼啦就从东北沈阳迁到成都,生产和生活要同时兼顾,可见困难重重,那时候的人啊,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了咱航空事业,什么苦都能吃,住房不够没关系,两家、三家同住一套房过渡,男的住一屋,女的住一屋,一个大床挤好几个小孩,吃饭也在一起,你看,张叔、何叔这两家人如同一个大家庭,现在忆当年还回味无穷。



10. 公用水池

刚从东北过来时,我们家住在双桥子,那时大家虽然住的是楼房,但设施并不完善,一下子来了那么多人,得有地方住啊!房子设施没修好也得住进去,楼房里的上下水还没有接通,上厕所就是在外面的那种很简易的公共厕所。用水啊、洗洗涮涮什么的都要到外面的的公共水池,在集中用水的时间,大家都礼让有序。



11. 撑船

建厂初期,家属宿舍区不断地盖房子,,那时候盖房子的工地是不围的,地面上也没有什么排水系统,,那年头雨下的特别大,一场大雨后低洼地便是一片  “汪洋”,我们这些小孩可有得玩的,将就盖房子用的跳板,在水中 “撑船”。



12. 捞 “孩子”

刚到成都,420厂宿舍区周围到处都是农田、小河沟,双桥路也是自己厂开掘出的泥巴路。我们这些东北小孩也不与外界接触,自然也听不懂四川方言,一天见一个农民在小河沟里着急捞什么?当时又着急又疑惑,最终见他捞出一双鞋,从此知道四川人管鞋子叫 “孩子”。



13. 双桥子印象

420厂的人都知道双桥子,但“双桥子”这个地名的由来恐怕没有谁说得清,从我们1959年刚到成都双桥子这个地方就没见过有真正意义上的桥,小水渠、小水沟倒是很多,架上几块板也算是桥了,有好些小水沟上还搭的是棺材板。

这是上世纪60年代双桥子印象,厂门口前的牛龙公路(也就是后来的二环路),路两旁都是些老榆树,厂里人上班都要穿过公路进入厂中门、1号门和2号门。



14. 大草棚

建厂初期,条件很艰苦,厂里是边建厂,边试制,边生产。也没有像样的路,有些地方只是人走多了才形成“路”。那时厂门也是极简单的,记得是用木头架子搭建的,因为是军工保密单位,厂门口没有任何标志。厂门前还有条小火车道,可能是建厂用的,厂区前有大片的施工单位的工棚,厂门边(老厂区2号门的位置)还有个很大很大的大草棚,是用竹子、席子和稻草建的,厂里人开会、看节目、单身职工吃饭都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的川剧就是在这大草棚。



15. 小炕桌

我们家刚到成都时,还是保持在东北的老习惯,在“炕”上吃饭,一到吃饭的时间,就把从东北带来的小炕桌放到大床上,一家人围着炕桌吃饭,这个习惯坚持了好几年,直到后来我爸爸有时间把东北带来的包装箱拆了,自己做了园饭桌,我们这才改了老习惯,吃饭才由“炕”上转到地上。



未完待续……

如果你觉得老刘的画还行,就转给你的朋友看看呗。


    关注 东北老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