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世情】陰謀論變現實 糖業買通學者操控研究

 

過去有陰謀論指出,無論是政府抑或企業,都會收買學者以操控研究成果,來淡化模糊某些爭議...









過去有陰謀論指出,無論是政府抑或企業,都會收買學者以操控研究成果,來淡化模糊某些爭議。早前揭露的產業歷史文件顯示,這些陰謀論絕非空穴來風,至少美國糖業就曾如此做:他們1960年代曾付錢收買科學家,淡化處理糖和心臟病之間的關連,改而強調飽和脂肪是罪魁禍首。

加州大學舊金山校區研究學者發現的糖業內部文件,在《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上發表,顯示糖業可能操控50年來對營養成分和心臟病的研究,包括今時今日的建議攝取量。

研究學者之一的加州大學舊金山校區醫學系教授葛蘭茲說:「他們有能力轉移討論方向,數十年不提糖。」

這些文件顯示,「糖研究基金會」(現今的糖業協會)當年支付6,500美元(相當於現在的5萬美元)給三名哈佛科學家,針對糖、脂肪和心臟病的研究,1967年時在聲譽卓著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發表研究評論,盡量不提糖和心臟健康的關連,卻指責飽和脂肪的角色。

即使這件花錢買影響力的事發生在近50年前,涉及其中的哈佛科學家和合作的糖業高階主管都已不在人世,但近期有更多報告顯示,食品業持續影響營養科學。

例如紐時去年揭露,全球最大含糖飲料製造商可口可樂提供數百萬美元,資助研究學者淡化處理含糖飲料和肥胖症之間關係;美聯社也曾報道, 糖業對學者提供贊助,研究吃糖兒童較不吃糖者體重為輕。

糖業協會發表聲明說,1967年那篇評論發表時,法令並未規定研究學者必須揭露贊助來源。該聲明表示,支持「更佳的透明度」,但仍捍衛由產業出資的各項研究,指糖「在心臟病上不是獨特要角」。

葛蘭茲表示,這整件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時至今日,大家仍在辯論糖和飽和脂肪的相對殺傷力。他說,糖業利用學者在重要期刊發表研究評論,從而影響研究方向,是維護私利的精明舉動。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主任威勒特表示,自1960年代以來,學術上利益衝突的相關規範已大幅改進,但這些文件提醒社會各界,研究應由公家單位出資,不能仰賴產業界。


微信ID:Recap853

www.recap853.com



    关注 Recap853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